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被动选择与主动竞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 09:38  中国经营报

  别看目前国内汽车销售市场持续升温,汽车消费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实际上任何一家进取的国内汽车厂商都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正悬于一线。

  抓住汽车市场处于成长期或“爆发期”的难得机遇,快速实现全面扩张,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或者说在市场进入稳定期之前,形成具备较高技术平台的自有知识产权产品,以及足够大的产能规模和品牌知名度,从而确保在汽车战国时代结束之后仍能在业界保留一席之地,是大、小厂商不约而同采取的策略,也是可供选择的惟一策略。

  不过,要实施、推动全面扩张,国内汽车厂商普遍面临着两大瓶颈:一是资金短缺,二是技术薄弱。其中最大的压力恐怕来自前者。积聚巨大资本的要求无疑使汽车制造业的企业家们寝食难安。

  然而,鉴于目前国内汽车工业有可能出现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过热态势,发改委、银监会、证监会等政府有关管理机构表现出谨慎的收缩姿态。最近银监会就宣布将出台限制汽车业新增贷款的措施。尽管至今汽车工业并没有进入国家明令严格控制或限制的行列,但是在国内资本市场实现大规模融资可以说是前景不妙,对此各汽车厂商应当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这样一来,汽车厂商们只得纷纷把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继而开始了新一轮寻求海外融资(主要方式是股票上市)的竞赛。东风汽车在完成与日产的全面合资之后,立即转而谋求在香港整体上市,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则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海外上市的计划,长安汽车也在积极策划到香港或美国上市。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入海外融资竞赛,是国内汽车厂商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当然,在海外上市的目的不仅是要大规模吸纳资本,弥补资金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满足上市要求,迈过证券市场门槛,置于严厉的监管之下,使自己能够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能够实现海外上市融资固然不错,问题在于大多数成熟的海外资本市场不同于正处在成长、规范过程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海外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投资者理性的投资预期、苛刻的业绩要求,几乎使任何一个融资者都难以心存侥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长城汽车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华晨汽车,它们殊途同归的遭遇就是明证。

  显然,国内各汽车厂商在这新一轮海外融资竞赛中再次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事实上,这一场竞赛的最终结局,完全可能会直接决定一大批国内汽车厂商的命运,从而影响到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格局。(罗仲伟)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