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驾马车”一路快跑 北汽实现跨越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 15:21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从一个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企业跃至中国汽车行业“第五”,北汽实现了扭转乾坤的大转变。旗下的合资企业北京现代更是创造了“现代速度”,仿佛成为了一个奇迹。其实汽车界的人都知道,对于北汽来说,蜕变并不像表面上数字的翻滚那样容易。经历了一个个艰难的时刻和抉择,北汽才能走到今天。

  ——编者

  2003年,对于一直在为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耕耘奋斗的人来说,应该是可以笑得出来的一年。在这一年,北汽集团实现了308亿元的销售收入,产量和销售收入在全国汽车行业中稳居第五。北汽的“三驾马车”也并驾齐驱,共同发展,争相拉动着北汽提速前进。2003年,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汽车23.37万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汽车5.2万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汽车3.7万辆。这样的成绩对于从艰难中一步步走出来的北汽集团来说实属不易。与韩国现代集团的合作,与戴-克集团的续约,奔驰项目的落定……北汽集团抓住时机,提出了“到2008年,产销汽车100万辆,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

  置之死地而后生

  去年是值得北汽人骄傲的一年,可是谁也不会忘记,就在2000年,北京汽车还处于一个极为艰难的状况。在2000年之前,北汽一年亏损几个亿。有人说,那是北汽“生死两茫然”的时候,其实,这还只是比较客气的说法,那时的北汽实际上已经快死了。到2003年取得辉煌的成绩,这可以说是北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结果。说到北汽蜕变的过程,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庆衡。1968年,安庆衡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踏入了汽车行业,一干就是三十多年。1995年,安庆衡成为北汽集团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98年,任北汽集团总经理。那正是北京汽车最困难的时候,北汽集团当时的三个板块——北汽福田、北京吉普和北京轻汽,除了福田的经营状况稍好一点外,其余两家都在亏损。这个时候,安庆衡提出了“死拼99,决战2000”的口号。对于北汽这样的大公司来说,光靠“拼”肯定是不行的。可是,安庆衡认为,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北汽集团必须拼死一搏,再奋斗一把,北汽不能倒下,要靠“拼”给自己创造继续发展的可能。2000年,北京市决定让北汽正式改为控股公司。对于这种体制,当时也是众说不一。北汽的领导也深知,做事不能完全凭想像。他们找来了专家,经过多方认证,认为在现实情况下,这种体制确实适合北汽的发展。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立的。

  北汽控股成立以后,提出了“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也没有预料到北汽会在2003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不少人说,只有福田赢利的北汽集团干脆就依靠福田,改成福田公司算了。安庆衡却认为,北汽有5万多名干部职工,光靠一个福田是救不了的。此外,北京吉普和北京轻汽也有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必须加以利用。

  改制以后,北汽领导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集团积极地支持北汽福田,福田先是上轻卡,后来客车、重型车一样一样的上,并且越做越好。

  在轻汽的问题上,北汽更是下了很大功夫。无论是市里的领导还是公司上下都认为轻汽重组就能干好。安庆衡认为,轻汽原来的基础、资产是具备干轿车的水平的,而当时一年只生产一万多辆卡车肯定是“死路一条”,轻汽必须要上轿车项目!明确了这一点,北汽领导就展开了寻找合作伙伴的工作。他们首先考虑到的是“老朋友”戴-克集团,想跟他们合作引进三菱轿车。可是,北京吉普的项目让戴-克愁眉不展,当时他们不想,也无力再扩大合作。之后,他们又找到了法国雷诺公司,可因为种种原因,合作还是搁浅。在比较了很多跨国公司之后,北汽最终选择了世界第七大汽车公司——韩国现代集团。2002年10月,合资公司北京现代正式揭开序幕,之后,以令人震惊的“现代速度”将索纳塔推上了年销量5万辆的高点。轻汽的重组成功让当时对北汽持有怀疑的人大跌眼镜。有人笑称,北汽和现代重组轻汽的成功,让戴-克集团“后悔了”。果断的决策和独到的眼光让轻汽终于“起死回生”。

  与此同时,北京吉普的前途问题也亟需解决。尽管前几年北京吉普几乎每年都亏三个亿左右,但北汽从没有想过要放弃北京吉普。当时,北汽花了很大功夫在重组轻汽、合资现代的工作上,有人说,北汽是要“追求世界第七大,放弃世界第四大”,安庆衡却坚持认为,北汽不做这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事。2003年,北汽和戴-克集团的合同就要到期,北汽在外界争论巨大的情况下,2002年毅然跟戴-克续签了30年合同。2003年,北京吉普自主推出了Jeep2500,引进了三菱产品,还把诸如铸造、热处理等工厂都进行了精简。就在这一年,北京吉普扭转了局面,销售3.7万辆,特别是Jeep2500,销售就达1万多辆。

  2003年,有人说北京汽车一下子就好了,转变显得非常突然。安庆衡却说,北京汽车并不是“急转弯“似的转变,三大板块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解决的。北汽福田用了10年走到现在的位置,北京吉普用了5年,北京现代看起来发展速度这么快,也用了好几年的准备时间。从亏损到赢利,从落后到赶超,北汽是奋力拼搏,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合资路先苦后甜

  与许多汽车制造企业一样,北汽也选择了通过合资合作来拓展自己的发展之路。在合资过程中,有很多曲折,也有很多故事。

  北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和韩国现代的合作。一般来说,建设一个汽车厂要18个月,可是北京现代几个月就出车,一年就突破了5万辆的产销量,合资公司创造了令人称奇的“现代速度”。

  其实,合资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在选择合作伙伴的问题上,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韩国现代成为了最终的“亲家”。当时有的领导认为,韩国现代并不算是世界主流汽车公司,北汽跟现代的合作会成功吗?安庆衡一直是现代的支持者。在前期的调查和讨论中他指出,2002年,北汽才上马轿车项目,从时间上来说,已经比许多厂家落后,所以,北汽必须有自己特殊的办法,跟别人一样肯定是不行的了。韩国现代的车正是有它的特殊性,它的性价比很高,外形又符合东方人的喜好。此外,韩国的汽车企业在中国的战略可能和其他跨国公司还不大一样,他们可能会更加投入和诚心诚意地在中国干下去。当时,现代也跟其他的中国汽车企业有过接触,安庆衡更是认为,虽然大家都并不认为现代是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企业,但现代之路在中国应该有它的可行性。他在后来也不止一次地说道,北汽决定和现代的合资,不敢说有多英明,至少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做法。

  与现代合资,中韩双方的投资总额是18亿人民币,其中中方出资9亿人民币。为了将来有更长远的发展和更好的融资渠道,北汽集团没有一次性地拿出9亿,而是经过研究,于2002年9月成立了北汽投资公司。北汽投资成立之初投资11亿多人民币,有包括北汽控股、首创等在内的五个股东。北汽控股占了公司股比的56%,北汽投资取代北汽控股成为了北京现代合资公司的甲方。

  不仅是在投资结构上北京现代另辟蹊径,合资公司成立以后对于生产车型的选择也是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权衡。北汽一直认为,一个汽车企业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的产品,要搞活北京现代,就要慎重选择。公司曾考虑选择生产一款经济型车,也就是现在在东风悦达起亚生产的千里马。但是,北汽的领导考虑到北京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再上经济型轿车的竞争力不是很强。并且,北京地区也有它独特的消费特点,最后,新的合资公司选定第一款推出的车型为索纳塔,之后,就是刚刚上市的伊兰特。

  正是因为这些切合实际的周全考虑,才有了北京现代一年收回投资的卓越成绩。

  面对“现代速度”,有人欢呼,也有人怀疑。有人认为,北京现代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出车,无非是采取进口部件,贴牌生产的方式,有“空手套白狼”之嫌。而随着市场的发展,产能要扩张,需求有变化,北京现代怎么办?能够应对吗?

  其实,在安庆衡等北汽的领导看来,北京现代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现代速度”还是比较实际地反映了北京现代发展的情况。安庆衡认为,北京现代创造的这个“神奇”除了市领导的支持,中韩双方员工的拼搏精神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存量资产的合理利用。原来北京轻汽的基础实际上给北京现代铺了路。在合资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许多厂房、设备都是现成的,稍加改造就可以合理利用。而当初,韩方也看中了这一点,比较优质的存量资产,以及很好的工人,韩方和中方一拍即合,运作速度也大为加快。在后来的合作过程中,韩方对于中方工作人员的高素质和高效率也颇为赞赏。

  当然,在合作过程中,中韩双方也不是没有分歧。在大的方向上,应该说双方是趋同的。韩方和中方一样,并不主张以简单的装配为主,而是主张制造。争论主要是双方合资制造还是韩方独资制造。在这一点上,双方经过一些争执,都做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现在,北京现代采取的是不少零部件韩方独资制造。随着北京现代的成立,韩国现代带来了不少零部件制造厂,发动机、变速箱等都在国内制造。这样,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一般来说,大的跨国公司不会一下把零部件厂都带来,这也是韩国现代的优势。安庆衡认为,虽然韩方控制了零部件制造,但是他们还是在中国用工,还是在中国交税,这一点上并没有损失。但是他也坦承,这样一来,就没法带动原有北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了,很有可能将一些企业冲跨。如今,北汽也在尽力争取和韩国现代在零部件制造上的合作,逐渐达到合作的双赢。

  “不打不成交”,与戴-克集团的合作,安庆衡则认为是一方面我们有诚意,一方面也是争取来的,甚至是在争吵中得来的。在美国谈判的时候,安庆衡经常因为一些问题跟外方起了争论,急得连翻译都不用,直接“上阵”跟对方争论起来。曾经,戴-克集团有些人不主张北京吉普生产Jeep2500,并且认为应该把冲压厂、发动机厂等都关掉,只留总装厂。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争论中,中方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和利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戴-克集团对北汽也是刮目相看。在谈判奔驰项目时,安庆衡和戴-克的董事长已经成为了朋友,在首都机场,他热情地拥抱了到访的合作者。

  不仅是北京现代和北京吉普,北汽福田也会走上合资之路。合作伙伴也是世界顶尖的商用车制造公司——奔驰。并且,奔驰要和福田进行两个层面上的合作,一是要和福田在生产重型卡车上合资;另一个是希望购买福田的股份,今后的福田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的几年,福田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而且在自主开发上下了很大功夫,积聚了很强的力量。但是,北汽的领导还是坚持认为,福田需要跟奔驰合作。因为搞重型车最需要的就是技术,福田在车身的自主开发上水平不错,但底盘还是不行,从长远来看,要想在国际市场立足,必须与强大的跨国公司合作,学习它的先进技术,提高自己的能力。

  无论是合资合作,还是自身发展,北汽的领导都不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是着眼更远的将来。

  前行途中斩荆棘

  如今,北汽的“三驾马车”正在一路快跑,在加快的步速下,也有一些诸如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置等潜藏的隐忧困扰着北汽。而这些问题可能更多地表现在发展速度惊人的北京现代身上。

  有不少人认为,因为北京特殊的地位,北京现代的发展也占了“特殊”的光,而并不完全是自身发展的结果。

  对于这些质疑,北汽的当家人安庆衡毫不隐讳地说,要在短时间内把原来的北京轻汽这样一个老国企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合资公司,其中的压力和阻力都不言自明,如果没有上级领导的一些理解和支持,很难想像会怎样发展。可是,在支持的背后,也许更多的是思路的正确和轻汽原有的资源作为基础,这才是成功之本。

  新的北汽投资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思路,但很多人认为北京汽车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很好地把控股公司和投资公司统一起来,大家都按照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来发展。最近,有五家新股东投资十多个亿进入了投资公司,这样,北汽控股现在在投资公司中的股比变成了25.2%。对于北汽控股的领导来说,据说当初有着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北京现代现在运作得很不错,还不需要一下子扩这么多资。而且,北京现代的项目做起来很不容易,现在有了利润,新进来的股东就要分红,显得有些不公平。对于进入的民营资本,也有着一些担忧。经过一些争执,最后,北汽控股还是同意了增加股东。在这个问题上,北汽控股的领导再一次发挥了着眼未来、顾全大局的战略思想。民营资金进入了,虽然现在看起来新进入的资金还没有什么出路,但也是为将来做了准备。北汽的领导也承认,新的公司,新的体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也需要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断解决。

  2004年,北汽集团的目标是产销50万辆汽车,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身处变幻莫测的车市,这也是一个挑战。北汽集团驱动着“三驾马车”正在不断接近着这个目标。 本报记者 但 茹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