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北京能否设个无车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3日 16:46  北京晚报

  好不容易松快了几天,北京的交通在猴年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又逐渐恢复到平日的状态。

  现如今谈起北京的交通,拥堵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虽然也许还没有达到“谈堵色变”的程度,但相信绝大多数驾车人和乘车人说起堵车的同时都会皱起眉头。

  北京车多、会开车的人更多,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两者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除此以外,再加上若干复杂的因素综合在一起,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无疑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难道就没有什么可以立竿见影的措施吗?答案虽然是否定的,不过,或许做点儿什么也能让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城市享受片刻的宁静和顺畅。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车日”就是眼下可以考虑的一个选择。

  最早出现于法国的“无车日”活动目前已经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得到响应并蔓延到亚洲、南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无车日”活动的意义并不仅是请求大家停止开车。因为交通运输作为城市运行的脉络,令其完全停顿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如何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同时又减少城市组织“生病”的机会———即维护城市中民众的健康和生活品质,成就一个可持续生存的环境,才是这项活动的目的。

  “无车日”也绝不是要塑造一个没有车的城市,而是要大家一同发掘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利用这个机会思考一下,在没有了习以为常的汽车之后,可以换来一个怎样不同的环境,享受一种更安全、健康、愉悦的生活。

  在中国,成都是第一个实施“无车日”的城市。虽然只有短短的7个小时,但当时影响颇大。而北京作为首都,市情要比成都复杂得多,能不能设立“无车日”?如何设立“无车日”?显然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无车日”的由来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欧洲城市面临着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这使得很多国家倡导在城市中不开车的运动。

  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 Car!(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这个主张也得到都市居民的热烈支持,成为全国性的运动。在9月22日这一天,有些城镇限制汽车进入,只允许公共交通、无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车和行人进城。

  不仅如此,这个让城市得到片刻喘息的运动很快席卷了欧洲。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6个欧洲国家的1120多个城镇参与其中。而且,现在越来越多亚洲和南美洲国家的城市也开始推广这项活动。在我国,成都是第一个推出“无车日”活动的城市,在我国的台湾省,台北市也已经开始推行这个活动。

  中国无车日倡议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

  著名社会学者郑也夫去年曾发出设立中国无车日的倡议,本刊在这里将他的倡议书摘登———

  在人类的第一部轿车问世113年之际,在全球轿车总数逼近5亿辆之时,反省和批判轿车的志士仁人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凝结为一个有形的成果:世界上第一个无车日于1998年9月22日在法国诞生了。

  短短的几年内,无车日迅速席卷欧洲并蔓延到中东、南美、亚洲,乃至中国的台北和成都。

  这对于与轿车刚刚开始蜜月之旅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我们要不要建立自己的无车日———不是一个城市,而是百个城池,不仅省会,而且首都!

  中国毫无疑问应该回应欧洲人在世纪末叶发出的这一时代强音。无车日诞生在欧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欧洲人在深刻反省自己的父辈在数百年间创造出的工商文明。落后民族比之发达国家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是它可以观察先行者的路径和足迹,审视先行者的弯路和误区。发达国家中的批判声音,对于后来者是弥足珍贵的。

  无车日是什么?是一个小小的、然而伟大的试验。说其小小,是因为其成本低廉。我们将一年中的364天都拱手送给了轿车,任凭轿车去占据“道路霸权”,放弃一天还不行吗?即使说一个都市放弃轿车哪怕一天都有代价,毕竟只是一年中的一天,成本绝不能说是高昂。说其伟大,则是因为它在身体力行地从事一项事关重大的城市交通方式的比较。

  怎么搞?我以为至少有四项措施和活动,缺一不可。

  其一,规定一些禁行区。在这些区域,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之外的机动车不准通行。

  其二,在非禁止区也鼓动人们放弃私人轿车并鼓动人们积极地参与这一活动,每个人事先都做好准备,选择适当的交通方式。这既是为了不使城市在无车日瘫痪,更是因为消极的无车日完不成交通方式上的对比,只有积极的、充分发挥潜能的无车日才能完成这一对比。无车日实际上是一个“试验日”,试验一下离开了轿车一个城市会怎样。而这样的试验不是靠一个人不开车所能达到的,必须大家都不开。

  其三,同上面这些举措相配套,系统地组织各项测试和社会调查。比如测试空气状况,同非无车日做对照。大规模地记录不同交通方式上下班所用时间以及公共汽车的时速,用以同非无车日对比。

  其四,在禁行区的街道上组织种种活动:歌咏、戏剧演出、秧歌、环城长跑比赛,小学生大型街头绘画或书法比赛等。轿车作为主流交通方式至少有三大弊病。其一因堵塞而欲速不达;其二污染;其三变街为路。街,有丰富的社会功能。路,仅有光秃秃一项功能。无车日可以还路为街。如果说比较无车日与其他日子中的交通方式,使无车日成为一个“试验日”,那么充分利用街道、享受街道,人们在久违了的街道上相逢,搞出多姿多彩的活动,将使无车日成为一个情趣异样的、名副其实的“节日”。

  法国的无车日定在9月22日。以后欧盟将之扩大为“交通周”,从9月16日至22日,最后一天为无车日。意大利的无车日则是每月一日,定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根据我国气候,无车日定在秋天较好。首先从每年一日开始较为妥当。若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也可以逐步扩大化。

  无车日在欧洲是自下而上的产物。离开了民间的批判意识与参与热情,无车日运动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将是无例外的。但是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这一运动在中国的开展在更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的支持和筹划。也就是说,在中国开展这项运动必须是政府与民间人士的通力合作。民间促进政府,政府制定框架,民间填充内容,政府监督管理。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