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湾汽车业的出路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30日 10:45  经济日报

  应海峡两岸协会之邀,最近考察了台湾汽车工业,突出的感觉是,与大陆汽车工业蒸蒸日上,连年市场“井喷”相反,台湾汽车业在走下坡路。

  1994年以来,全台汽车市场销售持续下降,最近10年中市场缩水25%,由高峰时期的57.5万辆,最低下降到34.7万辆。2002年市场虽然增长了14.8%,才达到39.8万多辆,岛内10家主要整车厂总共年产不过33.4万辆,分布70多种车型,摊开后各家能占几何?9年中8度摘取全台销售冠军、占据28%市场分额的中华汽车,产能也就发挥了60%多。中华、裕隆、国瑞、福特六和,四家企业占了全岛产量的93%,其他车厂都已难以为继。去年全台产量有所增加,可能超过35万辆,还达不到大陆440多万辆的零头。

  台湾地产汽车的下降,并非受到进口车的挤压。最近12年中,台湾汽车进口关税由60%下降到27%,进口车所占的市场分额反而由35%下降到18.78%,去年又进一步降到13.6%。据顺益汽车台中营业所介绍,地产车不仅市场分额在增加,而且还比纯进口车售价高,因为有“差异化”的开发,更受台湾居民欢迎。这无疑给大陆企业搞好适应性开发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记得两年多以前记者首次到台湾考察,印象是两岸汽车工业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1953年起步,都是1956年出第一辆车,特别是一样的散乱,小厂林立,规模不大。改革开放后,大陆整车厂全面与跨国公司合作,两岸状况就更加相似。时隔不到3年,两岸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去年大陆三大集团产量已超过210万辆,仅一汽集团一家的产量,就相当台湾全岛产量的2.4倍,大陆主要汽车企业已经初具规模。

  台湾汽车自身有着先天不足,就是市场实在太小。台湾全岛仅3.6万平方公里土地,2300多万人口,作为一个独立市场,是不可能支撑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加之在岛内企业实力尚未形成,市场过早对外开放,通用、福特,特别是日本汽车公司,尽数进入岛内,竞争十分激烈。为了生存,岛内企业无一例外地合资了,台湾市场实际成了跨国公司的竞技场。有了外来的技术支撑,岛内企业便谁也死不了,但谁也活不好,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台湾2002年计有10家量产汽车制造厂 总产量33.4万辆

  厂商 中华 福特 国瑞 裕隆 三阳 太子 台朔 大庆 庆众 台湾六和 五十铃

  投产日期 1973 1973 1984 1956 1967 1966 2000 1987 1994 1996

  注册资本(台币亿元)122.5 35.55 32.00 172.63 74.62 17.00 15.00 23.03 45.00 3.09

  年产(万辆) 12 11 11 12 10 2.4 2.4 3 3 0.7

  2002年产量(辆)93973 60013 91126 56006 7893 9840 8586 140 4118 2004

  2002年销量(辆)99757 59281 96455 56007 9264 9539 8355 587 4162 1703

  台湾地区汽车保有状况(辆)

  汽车保有量

  年 汽车保有量 千人保有量 小客车 合计

  1981 505291 813089 54.94

  1991 2541362 3201861 155.43

  1997 4403966 5283466 245.07

  1998 4536605 5418278 247.74

  1999 4509430 5359299 243.23

  2000 4716217 5599517 252.06

  2001 4825581 5731835 256.57

  2002 4989336 5923200 263.84

  在对台湾汽车业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台湾的企业虽小,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练出了一身好功夫。整车企业一般都具有再开发能力,零部件无论品质还是价格,更具有国际竞争力,2002年外销912亿新台币,折合25亿美元左右,相当于20多万辆整车的出口,这个成绩是了不起的。2003年1至9月同比又增长20%。出口美国占了39.58%,其他还有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台湾企业还能制造出国际水平的模具来,在桃园县协欣金属公司,我们就亲眼见到了他们为福特翼虎、蒙迪欧和日产阳光、风度、三菱蓝瑟等车型加工的大型冲压件模具和车身夹具等。台湾汽车界人士说,“汽车业在台湾是个苦孩子,不奋斗,就很难生存。”

  台湾在1993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汽车保有量迅速提高,目前总保有量已超过592万辆,千人保有263辆,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倍多,市场几近饱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台湾汽车界人士为此普遍感到忧虑,对大陆汽车业得天独厚的市场,简直羡慕得要死。我们所到之处,都是跟我们讲,“两岸同祖同宗,有相同的语言文化,应该合力发展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工业”,表现出对大陆市场的强烈向往。台湾汽车工业脱离开大陆市场,绝无发达的可能。

  这方面中华和裕隆有了成功的实例。

  几年前,裕隆和东风合资成立了风神汽车公司,生产经过裕隆改进过的日产蓝鸟轿车,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后因东风与日产全面合资,风神成为新东风旗下一个子公司。最近裕隆公司做了相应调整,从裕隆汽车中分立出一个裕隆日产公司,裕隆和日产股份6比4,这个公司在风神占50%股份。

  1995年,作为中华与裕隆共同的董事长,吴舜文女士以80多岁高龄,亲自率团到大陆寻求合作机会,最后落脚福建,由中华汽车出面与福建省汽合资,成立东南汽车公司,并带领35家台湾颇具实力的零部件配套厂,到福建建立东南汽车城。开始投资9800万美元,建成6万辆整车能力,后来继续投资达22亿元人民币,去年9月形成16万辆规模,成为海峡两岸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

  东南得利卡、富利卡由于经过中华的再开发,投放市场后,销售量直线攀升,平均年增长84%,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去年3月,经中华改进了的菱帅轿车又投放市场,当年销售量即达3.3万台。去年东南汽车销量增长了80%,创下8.5万台的不俗业绩,说明了中华汽车在产品适应性开发和营销方面的确具有实力。海峡两岸合作是具有光明前景的。

  据了解,今年在扩大轿车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东南将导入全新MPV车型,销售目标定为12万台。依据规划,在去年完成了二期工程的基础上,东南将开始建设三四期工程,逐步达到30万辆能力。届时作为合资的一方,中华汽车名下的份额也将超过其在台产量。毫无疑问在台湾汽车中,中华汽车将遥遥领先。对此中华汽车表示“十分珍惜祖国大陆给予的机会”。

  东南汽车所以发展迅速,在于它综合了海峡两岸的优势,主机厂带动零部件投资,同步建设汽车城,形成了企业集群的聚集效果。国产化提高迅速,供应及时,还降低了成本,使其产品具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中华汽车30年的造车经验,有完整的配套体系,使东南汽车上手很快。东南汽车为海峡两岸的携手合作做出了榜样。

  台湾地产及进口汽车销售状况(辆)

  年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1-11

  地产车 398576 363066 356546 291307 345211 327211

  进口车 75493 60474 63809 56113 53671 54216

  合计 474069 423540 420355 347420 398882 381427

  成长率 -1.56% -10.66 %-0.75 %-17.35 %14.81 % 8.02%

  在裕隆和中华的带动下,目前台湾汽车业在大陆已投资设厂249家。我们相信,随着大陆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更多的台资企业到大陆投资建厂。台湾离不开祖国大陆,不仅仅是汽车业。(文/本报记者 程远)

(编辑:邵京宁)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程远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