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比亚迪:汽车与电池并驾齐驱 靠什么玩转汽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8日 08:56  中华工商时报

  造汽车在2003年成为一种时尚。美的17亿元收购三湘汽车,20亿元打造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新飞意欲打造中原专用汽车制造基地,第一批新飞冷藏车已经下线;产白酒的五粮液也在铆足了劲要上汽车生产线;但是最值得关注的莫属在去年第一个掀起非汽车企业“造车运动”的深圳上市公司比亚迪。

  在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后,一举成为继吉利之后的第二家民营轿车企业的比亚迪在汽车界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而它的掌门人王传福却声名显赫。2003年王传福以资产3.28亿美元登上《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百富榜”,位列第13位,随后又在2003年11月成为美国《商业周刊》的“亚洲之星”。

  电池大王改行造车

  2003年1月23日,有着亚太区“电池大王”称号的民营企业家王传福在香港宣布,通过旗下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HK1211),以2.54亿港币(约合人民币2.695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权。由此,比亚迪正式控股秦川汽车公司。

  被称为“电池大王”的王传福,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26岁成为国家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下海,成立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1997年开始生产镍氢电池,当年业绩位居世界第7位。2000年,王传福开始锂电池研发,很快拥有了核心技术。当时手机锂电池一直被日本企业垄断,价格每块平均8美元,王传福一出手就把锂电池的价格拉到了2.5美元。而据王传福所言,比亚迪电池的成本只有它的30%左右。

  凭借技术和成本的优势,王传福打开了市场。从20人的小厂到28000人的“电池王国”,王传福只用了8年。2003年比亚迪成为仅次于日本三洋的全球第二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3%。

  在2003年,这位37岁的富豪来了个“华丽转身”,投入20多亿元巨资,打造他的比亚迪汽车王国。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秦川汽车是国家批准的西北地区惟一一家轿车生产企业,其在西北工业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福莱尔是秦川公司2001年推出的家庭轿车,当年就卖出了2000辆,这两年在微轿市场也算小有成就。然而表面的繁荣遮不住秦川的顽疾,由于出身军工企业,秦川汽车一直饱受资金问题的困扰。即使在2002年取得了卖出17000辆车销售业绩的背景下,秦川汽车2002年的净利也仅有70多万元。

  2003年秦川公司依靠福莱尔品牌陆续推出了多款新车。包括:福莱尔加宽型、三厢福莱尔轿车和一款福莱尔品牌的小MPV以及一款4.8-5.0米长、1.8米宽、搭载三菱原厂发动机的新车。同时将在西安市蓝田县征地1000亩,修建新厂房,总投资将达5亿多元。

  2003年10月份,王传福又爆出惊人之举,由其掌舵的比亚迪股份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汽车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在西安高新区征地1500亩,建设轿车、电动车生产研发基地,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汽车20万辆、年产零部件10万套。

  王传福自己还不会开车,对如何造车却成竹在胸。他在上海专设了一个电动汽车研发基地,在北京设了一个电池压法基地,而整车制造放在了西安。据悉,由比亚迪生产的电动汽车今年一季度将出现在深圳街头。

  汽车电池并驾齐驱

  电池大王比亚迪入主汽车,很明显意在构建一个汽车电池产业化的平台,抢占电动汽车的先机。

  并非所有人都看好比亚迪的电动汽车。20世纪90年代,全球曾兴起电动汽车热,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在内的一批企业参与了研制,最终电动汽车还是没能走出实验室,电动汽车梦以失败而告终。这使得人们怀疑,比亚迪再做电动汽车是否还有前途。

  王传福显然自有看法,在王传福自己看来:“我原来是做手机电池的,现在只不过是做一个大一点儿的电池把它装在汽车上罢了。”

  王传福认为,通用之所以放弃,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锂电池发展这么快。通用现在做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只是替代能源的一种解决方案,并不是惟一的。电动汽车的关键问题在于电池,未来的电动汽车电池就是锂电池。而比亚迪已经解决了电池高容量、高寿命等核心技术问题,已经具备了进行商业化生产的条件。

  据王传福介绍,比亚迪自从入主秦川汽车之后,在国内率先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发制造。比亚迪在2003年投入巨资在上海建立了汽车研发中心,主要承担电动汽车和新款轿车的研发任务。目前比亚迪已经解决了电动汽车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特别是电池大容量存储电能的技术瓶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动汽车已进入生产制造阶段,2004年上半年,将有200辆电动车在西安投入出租车行业试运行。电动车的价格将比普通汽油车的价格略高,大约在16万元左右。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可行驶350公里。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在开发电动汽车的同时,仍然坚持普通汽油机家用轿车的生产开发,2003年他们对秦川原有的福莱尔轿车进行了多项技术升级,推出了有更高科技含量和更高性价比的福莱尔“福星”轿车,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销售量节节攀升。与此同时,比亚迪在上海的汽车研发中心又与外国汽车设计公司合作,开发出一款全新的1.6升比亚迪轿车。这款新车将在今年1月份上市,向车型众多、竞争激烈的1.6升轿车市场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这款新车将会挂上比亚迪的车标,将是第一款以比亚迪品牌推出的新车。

  王传福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能把电动汽车这个技术实现产业化、实现商业化,那就可以把长江三峡的水变成油了。”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显然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电池、汽车并驾齐驱,但是把水变成油需要的不仅仅是想象力,更需要货真价实的本事,充满自信的比亚迪能否让自信变成他信,恐怕只有比亚迪电动汽车跑动在大街上的时候才能发现。

  繁荣背后的忧虑

  王传福曾经在媒体公开说过,电池这个产业,很坦率地讲已经是发展不大了,大家都要寻求更大的产业。大家都知道下一个机会是什么,是汽车。

  2002年7月,比亚迪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后,良好的汽车概念使其在二级市场上保持了良好业绩,到2003年10月份,比亚迪的股票市值达110亿港元。

  的确,如今要想找一个像汽车制造业的高利润回报率和高增长率的行业,颇为困难。利润率30%,增长率40%,这样的数字足以令其他行业眼红。任何一件热闹的事情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参与者,汽车也难以破例。

  除了王传福接手秦川汽车,贵州新世纪汽车投资公司以项目承包方式接管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云雀轿车项目。此外浙江40多家企业要造汽车的申请更是令人咂舌。除此之外,江苏春兰、宁波波导、广东美的、河南新飞、宁波奥克斯等数十家知名企业目前已进入或正准备进入汽车行业。他们之中有的已有车型问世,有的正在积极筹划之中。这些企业大多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汽车生产领域,并购总金额逾百亿元。

  汽车业的繁花似锦让现在的从业者个个喜笑颜开,但似乎笑容的背后,总有那么一丝忧虑。

  汽车工业是规模效应比较突出的行业。从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看,汽车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并向寡头企业集中是一个发展趋势。数据表明,1964-2000年的36年间,世界上轿车和旅行车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从52家骤减到10家,目前,已初步形成六大跨国集团和三家独立的汽车公司,即“6+3”格局。这六大跨国集团的汽车年产量均在400万辆以上,任何一家的年产量比目前我国的汽车总产量还要大。

  而这在我国却又一次和规律唱了反调,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我国的汽车工业可谓是人见人爱。目前我国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却多达100多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有17个省(市)生产轿车,有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不少地方政府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本地区支柱产业。在汽车工业盈利效应的示范下,新的汽车项目纷纷上马。

  专家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由于缺乏自身的品牌、自身的技术,从而不自觉地使造车的门坎降低了,只要取得一张许可证,再引进一个车型,只要眼光不错,大都能赚个盆满钵满的,因此汽车成了一个“没什么事就造车玩儿”的事;但是市场不会永远这么莫名友好,当残酷的竞争真正到来的时候,如此缺乏竞争力的散乱行业,必然面临着最大的危机。

  比亚迪进军汽车的步伐可谓神速,王传福的信心也无人怀疑,然而比亚迪的软肋是缺乏产品与品牌,因此如何在强手如林的轿车行业抢到自己的份额,将是摆在王传福面前的新课题。(本报记者肖可)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