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透视2003年中国车市营销十大面相(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2日 16:35  成功营销

  面相一:国际汽车巨头增资中国

  面相二:豪华车市场"雷声大,雨点也大"

  面相三:门外汉杀入汽车制造业

  面相四:降价是车市不变的主题

  面相五:中国车市滋生"加价怪胎"

  面相六:SUV走红车市

  面相七:国产汽车品牌麻烦缠身

  面相八:汽车销售"特色营销" 助推车市

  面相九:汽车衍生产业风生水起

  面相十:车展全国遍地开花

  透视2003年

  文/本刊记者 彭强 崔艳


戴-克增资北汽控股,同时也预示着,中国老百姓将在2005年买到国产的奔驰车

  国际汽车巨头增资中国

  曾有人用"全世界最后一个潜在汽车市场"来形容中国的车市,在近年世界汽车工业普遍萧条的大环境下,中国国内市场表现出来的潜力和实力便显得尤为珍贵,招致众多的国际汽车巨头争先恐后抢滩中国市场。

  镜头回放1:大众增资60亿欧元

  7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总裁毕睿德博士在长春宣布,在未来5年里,大众汽车集团将继续增加在华投资逾60亿欧元,用于扩大产能、增加产品系列,以求更好地持续稳定地发展。

  镜头回放2:通用增资20亿元人民币

  8月,通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透露,通用(中国)和上汽集团将向上海通用增资至少20亿元人民币以扩大产能。据上海通用透露,这个增资计划将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新工厂将于2005年交付使用。

  镜头回放3:戴-克增资10亿欧元

  9月初,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新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双方共同确定对现有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扩大投资。

  预计总投资额为10亿欧元(约90亿人民币)。

  镜头回放4:福特增资10亿美金

  10月17日,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福特宣布,将在未来几年中投资超过10亿美金,把长安福特的产能从目前的年产2万辆提高到15万辆。

  点评:

  可以预测的是,将会有更多的世界同步汽车产品加快速度登陆中国市场。在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沃尔沃公司表示,有可能在2005年开始在华生产新型中型轿车S40。用60亿欧元"豪赌"中国市场的大众也表示,60%的投资将用于开发新车型,并承诺要在中国提供与全球一样的最新车型。世界顶级汽车商的这些"表白"足以证明,中国汽车产品与世界同步将不再是梦想。


据华晨宝马透露,2004年国产宝马的产能将突破1万辆

  豪华车市场"雷声大,雨点也大"

  2003年,国内豪华轿车市场风生水起,异常热闹,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也大"。国内企业之间、中外企业之间、外国公司之间对这块市场的竞争在所难免。

  镜头回放1:国产宝马上市

  10月16日,宝马公司在上海举办试车活动,除了国产宝马之外,还包括宝马家族几乎所有车型。两天后,国产宝马在全国上市。

  镜头回放2: 04款奥迪A6增加高档配置

  10月21日,一汽·大众推出2004款奥迪A6行政版和运动版。新款A6增加了许多高档配置,并且在性能上也更胜一筹。

  镜头回放3:顶级豪车迈巴赫04年初登陆内地

  11月4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举办2003年媒体交流及试车会,这是迄今为止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开展的最大型媒体交流及试车活动,有超过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亲身体验到梅赛德斯-奔驰的C级、E级车的独特魅力和完美驾乘感受。同时记者获悉:奔驰公司的顶级豪华轿车迈巴赫 (长6200mm)2003年底在中国香港上市,2004年初在中国内地上市,售价在700~800万元人民币。

  镜头回放四:凯迪拉克将本土生产

  同一天,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在北京宣布:2004年将豪华品牌凯迪拉克全方位引进中国。除去进口之外,部分车还将在上海通用进行本地化生产。据悉,这是凯迪拉克第一次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生产。

  点评:

  随着国外豪华品牌在中国生产,一方面,使中国的消费者有更大选择余地;另一方面,由于豪华产品代表着高技术含量,对国内汽车业的迅速发展,乃至中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门外汉杀入汽车制造业

  在很多投资人眼中,汽车制造业就像一个"聚宝盆"。2003年以来,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巨额利润引发了很多根本不懂汽车的"门外汉"也纷纷跨入汽车制造业的门槛。

  镜头回放1:充电电池企业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

  1月22日,比亚迪以2.69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77%的股份,从而使世界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企业---比亚迪公司成为了继吉利集团之后,进军轿车业的第二家民营企业。

  镜头回放2:小鸭集团联姻中国重汽

  3月末,小鸭集团与中国重汽进行了初步接触。9月22日终于大功告成,该公司将持有的ST小鸭12059万股国家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7.48%)以每股1.11元的价格转让给中国重汽;中国重汽将持有ST小鸭16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3.78%),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重汽的重型卡车生产、销售等资产将同时置入ST小鸭。

  镜头回放3:美的20亿元整合汽车项目

  8月26日,在"昆明交易会"期间,美的集团与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总金额高达20亿元的"云南美的汽车整合项目"。

  据悉,美的将在未来5年时间投入20亿元整合云南三家客车厂资源,强势切入客车生产领域,并将在昆明高新区建成整车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

  镜头回放4:奥克斯收购沈阳双马汽车

  10月,奥克斯斥资5000万元,收购沈阳富桑农机工业集团旗下双马汽车公司95%的股权,新车于11月1日下线。

  镜头回放5:五粮液斥资兴建汽车城

  据《成都商报》10月31日披露,一个斥资1.5亿元、占地400亩的"五粮液汽车城"已经立项并正在选址,包括奥迪A6、一汽轿车、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以及长安铃木等在内4S店都要在汽车城内修建。

  点评:

  国内的传统家电企业想通过汽车实现持续增长,但不能忘记的是,韩国三星从家电起家进而扩张到汽车业,结果金融危机一个浪就翻下船。现在三星汽车已经成为历史了。投资者进入汽车业之前,在看到它的丰厚利润的同时,对它的风险也应该有个清醒认识。


上海大众POLO杯挑战赛是我国首届全国性的单一品牌汽车场地赛事

  降价是车市不变的主题

  2003年年初的时候,红旗明仕和长安铃木掀起了第一波降价风暴,从此整个中国车市就好比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从1月到12月几乎所有的市面车型全线降价,有的甚至连跌不止,几乎每星期都有一款车型举起降价大旗。

  镜头回放1:红旗明仕打响降价"第一枪"

  元旦,红旗放出降价消息,其主力产品红旗明仕Ⅱ售价从16.98万元调整至15.9万元,降幅1.08万元;6天之后,富康新浪潮推出舒适版,降价1.8万元。长安铃木也宣布羚羊、奥拓全系列集体跳水,降价最高达1.2万元。

  镜头回放2:赛欧跌破9万元引出降价"春潮"

  3月14日,2002款的赛欧三厢手排挡跌破9万元。10天后,帕萨特1.8T自动挡最高降幅1.41万元,爱丽舍、夏利分别降价2000-8000元。紧跟着,宝来、POLO、吉利、威姿、雅酷等一系列轿车相继追随,这次降价风波一直持续了近4个月时间。

  镜头回放3:"老三样"掀起降价"夏季攻势"

  7月21日捷达全系列宣布降价6000-10000元,不到3天时间,上海大众宣布旗下的桑塔纳普通型降价9000元;紧跟着神龙富康则由经销商宣布降价4000元。

  镜头回放4:以促代降 车市上演"最后的疯狂"

  从11月开始,为了年终最后的一次疯狂,各大品牌汽车都出台了一系列的年终促销措施,从高尔到嘉年华到POLO总共有10多种车型都打出促销的消息。其中,除了高尔、嘉年华、华普等一些非热门车型是厂家直接降价外,其他车型的优惠措施几乎都是经销商自作主张。

  点评:

  价格战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消费者对国产车价格的认同感也在不断增加。2004年将是汽车价格战走向白热化的关键一年,甚至有人描述说2004年是车价的"崩溃年"。价格大战打到什么程度,没人知道,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消费者需要的、整个汽车行业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打打杀杀"的局面。


继奇瑞QQ被疑模仿通用SPARK之后,奇瑞“东方之子”又被指外形类似某通用车型

  中国车市滋生"加价怪胎"

  如今,车市此起彼伏的降价声浪我们已经见多不怪,在我国现阶段还不成熟、不完善的车市土壤里,倒滋养了一个"怪胎"--加价车,而且加价的声音也格外嘹亮,令人颇感郁闷。

  镜头回放1:别克凯越加价1.8万可提现车

  9月15日,据上海通用华南区销售负责人介绍,运抵广州的1.6升凯越100辆车,每家经销商平均分配到的车只有15辆左右。记者在随后采访中发现,某些经销商的销售人员表示加价1.8万元马上可提到现车。

  镜头回放2:广本飞度刚刚上市就被加价2.5万元

  9月28日,广州本田飞度轿车在北京市场才刚刚上市就被加价2.5万元。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9月30日他们从广州本田的一家4S店进了一辆飞度1.3手动挡,车刚摆出来,就有人要车,汽车原价为9.98万元,他们开出了12.5万元的高价,买车人竟当场交了现金将车提走。

  镜头回放3:雅阁加价4.2万元创出加价新高

  12月9日,在年底车市一片"跳水"降价的声浪中,广本新雅阁的加价幅度不降反涨。记者从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获悉,2.4L的雅阁轿车加价已经从上个月的3万涨到了4.2万,创出了2003年车市加价的新高。

  点评:

  按市场规律来说,产品供不应求,适当的价格浮动属于正常现象,汽车市场也是如此。但汽车市场的供不应求现象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车子确实很畅销,厂家来不及生产,用价格杠杆的手段适当加价,来调节供需矛盾,平衡市场;另一方面是厂家和经销商故意有车不卖,说目前没有现车,造成一种人为的假象,借以提高价格。有人称之为"饥饿营销"。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