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展览中心完胜 北京车展突然上演“复合”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31日 09:12  经济日报

  2004年的北京国际车展终于没有以“同室操戈”的荒唐面目出现。尽管两家竞争者一度在各自利益的召唤下,比拼得很认真,但最后关头,结果还是像某些人期待的那样,有一股力量充当了神秘的推手。

  国展的完胜与北京经开国际汇展中心的出局,是最明朗的事态结局。只是车展分而复合的突然转变,得失不仅仅是两个场馆之间的输赢,毕竟操控者是因为“道不同而不相与谋”的两方主办者,这合合分分,分分合合之间,究竟是重演了一方完胜另一方的绝对控制,还是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互妥协,我们目前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看出的迹象是,转机来得很突然,以至于宣布2004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相关信息的发布会只有短短五分钟。这之后,是主办方一起要开的协调会,新的招商计划要尽快确定。

  曾携手办展十几载的四方主办者,一朝分手,从当时可以得到的有效信息来合理想象,原因并不复杂。有关人士分析,今年2月,国务院宣布取消的第二批行政审批的项目中,有一条是取消“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主办资格的行政审批权”。北京经开国际汇展中心或许因此看到了希望,公开和国展叫板。在往年并不怎么清凉的六月,乘兴而来的参观者,都有在国展显得局促的空间和场馆外无序的交通中怨声载道的经历。老国展在越来越火的车展品牌下已显疲态,新国展要等到2006年才能建成使用。经开国际汇展中心的“插足”,就是凭借场地的阔绰,尤其远离市区拥堵路段的出行,还有基本无忧的停车泊位。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开汇展自身办展经验不足、经营情况堪忧,还是成功吸引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目光,随之跟进了汽车工程学会和贸促会汽车分会;国展只剩下中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和贸促会及其下属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的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认为,当时出现两个车展计划,是源于双方招商计划的不一致。延伸下来想象,从商业利益角度而言,经开汇展目前的业务状况,能不能借此赚钱尚在其次,关键是急切需要借力车展品牌聚敛人气,打破僵局。因而选择与经开合作,主动权显然易于掌控。国展虽与北京国际车展的品牌有捆绑效应,一直想打“正规军”的旗号,但就在双方为自己商业利益胶着的同时,舆论预言两败俱伤的论调开始在并不理想的招展情况下发生了作用。

  面对一个月之内,两场意义、性质都完全相同的车展,参展商必然要做一个选择。两方为了争夺资源,分别都对为国外展商诟病的国际馆参展费用做了调整,下调幅度在20%左右,但由于这是一个共性的举措,对选择方也就失去了参照的意义。10月之后陆续开始的招展计划,也在几大巨头的摇摆间迷雾重重,大多数企业选择“随大流”的观望。北京车展分裂之时,有人担心这会导致对外招商恶性竞争,给了国外参展商大幅压价的机会,事实上并不乐观的招商进程,使“车展分则两败”的预言听上去也并非是危言耸听。老百姓同样也会对车展的含金量产生怀疑————或许谁都不会放弃北京国际车展,但又有谁会尽心参加一个残缺的国际车展?展位费已缩水不少,参展厂家的分流又损失了一大块利润,况且热衷者也未必能兴致高昂地能连捧两个场,门票收入还要打折,也许利益的天平会幸运的向其中的某一方倾斜,但高度的风险与有限的利益是共担的,这笔帐主办方不是不会算。

  在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式的今天,来探究这场分裂与复合,不是为了揭短。只是从今年上海车展汉诺威的隐身风波,到北京车展的此番离合,利益失衡后的行政办展方式,也许到了应当反思的时刻。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提速驶上快车道,有望跻身世界顶级水平的国内两大车展,如何稳步提升自身的品牌含金量来为中国汽车业提气,而不是在利益纠葛中相互制衡,将是车展市场化进程中关键的一步。 (文/本报记者 童娜)

(编辑:邵京宁)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