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片介绍了以瑞士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基础设备、发展环境教育等方面。并重点介绍瑞士航空公司和奥迪汽车公司不仅已将环境保护做为公司的义务,而且"环保概念"已经成为他们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和开发的突破口。
引言
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她最早享受到工业革命的果实,建立起现代工业文明。(蒸汽机、轮船、火车等镜头)然而,也最早受到工业革命的副产物---环境污染的侵扰。
泰晤士河,一条流经伦敦市区的美丽河流。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利用以及沿河工厂的兴建,变成一条鱼虾绝迹、臭气冲天的死河。以至于英国议会大厦沿河的窗户,都挂上吸附臭气的湿布条,以冲淡来自河水的臭味。(历史镜头)
19世纪以来,雾都伦敦曾多次发生由煤烟引起的大气污染事件,导致上千人死亡。伦敦烟雾是如此的有名,以至后人将这种由燃煤产生的硫氧化物所造成的污染,统称为伦敦型烟雾。(历史镜头)
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欧洲的河水又变清了,天空亦变蓝了,好象一切又恢复了她昔日的容颜。然而,在欧洲你却再也见不到大型陆地野生动物的踪迹和绵延成片的原始森林。欧洲,现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贫乏的地区之一。
"先污染,后治理"付出的不仅是几代人的健康和成千上万的金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大量的物种,而后者,永远在地球上灭绝了。
欧洲的工业革命,掀起全球工业化的浪潮。与此相伴,环境污染也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资源与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中国能否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能否利用工业革命的时间差,吸取欧洲国家历史上的教训,学习它们的经验?如何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对瑞士、德国等国的采访。
一.环境保护,政府的重要职能
六、七十年代以来,欧洲各国都将环境保护列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健全了高规格的环境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环境保护已经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1971年瑞士成立了联邦环境部,现有400名工作人员。在一个人口只有700万的国家,建立了如此强大的环境保护机构,确实体现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实践表明,健全的环境行政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通过二个实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例1:制定城市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为维护苏黎士的历史面貌,确保其金融中心地位和发展旅游的需要,政府制定了完善的城市规划。站在苏黎士市中心,你看到的仍然是古朴依旧的苏黎士,越过教堂的尖塔,远处的天际轮廓线则是闻名遐迩的阿尔卑斯山脉。
(苏黎士市容、教堂、尖塔、远山,录象和照片)
面对不断增长的交通流量,苏黎士并没象其他城市那样陷入交通问题的恶性循环之中,即:一味地修建道路-----使更多的轿车上路-----产生新的道路阻塞-----影响公共电汽车及轿车的运行速度-----空气和燥声污染加重-----建筑新的道路和拓宽旧路-----修建更多的停车场-----增加更多的轿车,再建筑新的道路┅┅。事实上苏黎士的道路基本上保留了她建城时的原貌。
苏黎士交通政策的核心是运送更多的人,而不是移动更多的车。其目的是:促进交通方式从小轿车向与环境为友的公共交通的转变;合理疏导机动交通,创造宁静的居住环境;限制停车泊位;减少机动交通流量,降低汽车尾气污染。
交通政策最重要的原则是发展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这个交通网由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和相互衔接、协调的线路组成,这包括公共汽车、轻轨电车(类似我国的有轨电车)、快速短途火车。
苏黎士公共交通的服务对象不仅面对工薪阶层,而且包括市长、政客、银行家、公司老板等。为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共交通,苏黎士制定了公交优先的政策,即路面优先、信号优先和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全市公交车辆进行统一调度。
所谓路面优先是划定公交专用车道,确保公交车快速运行;然而,苏黎士的公交专用车道除了象其他欧洲城市那样在路面上漆上Bus标记以外,还有其别出心裁之处。他们在有些公交专用车道上,植上草皮,这样既是明显的标记,也能降低噪声,吸纳灰尘,美化环境,丰富城市的色彩。
而信号优先是在交叉路口前300米安装电子感应器,当公交车接近路口时,感应器将信号传递给交通信号灯计算机控制系统,以确保公交车到达路口时,信号灯能及时变为绿色,从而减少运行时间。
在采访时,我们发现在公交候车亭不仅印有车辆运行时刻表,方便旅客乘车;而且还安装了扬声器,以便在交通堵塞或车辆出现故障不能准时到达时,及时通知旅客。苏黎士交通管理局的公交无线电指挥中心、应急车辆、车载电话和候车亭扬声器构成了苏黎士公交车辆的指挥调度系统。在我们结束对Werdholzli污水处理厂的采访回市中心时,恰巧坐了一次应急车。
苏黎士的公交候车亭均设有自动售票机,所售车票在公共汽车、轻轨电车和快速短途火车上通用。
(简单介绍Swiss Pass/Swiss Flexi Pass,特写画面)
苏黎士公共交通的安全、舒适、快捷、经济与环保吸引了42%的苏黎士人,也吸引了绝大多数来苏黎士旅游的外国游客。
实例2:加大环境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为保障苏黎士市民的健康,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130年前苏黎士就建立了污水净化设施;1926年,第一座现代意义的污水处理厂在Limmat河畔的Werdholzli建成投入使用,1949年苏黎士又在Glatt建成第二个污水处理厂,使该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为适应不断增长的污水量和污水厂处理后的水质日趋严格的要求,1972年起,Werdholzli污水处理厂又进行了扩建,工程于1985年完工,总投资3亿零3百万瑞士法郎,42%由政府提供,另外50%由企业和居民家庭交纳的排污费支付。
根据法律规定,家庭用水费用由两部分组成,即上水费和下水费。这种做法既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生活污水的排放,同时也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转提供了部分费用。
顺巨大的下水管道而来的是乌黑发臭的脏水,在经过多道程序处理后,它们又恢复了本来面目,重新加入到大自然的循环之中。
与我们常见的污水处理厂有所不同的是,在厂区竖立着许多设计精美、风格独特的展板,对不同的工艺流程做了通俗易懂的介绍。据该厂负责公共关系的先生介绍说,这是他们公共关系的内容之一。(展板画面)
将公众教育作为公共关系的一项内容,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件新鲜事。
二.环境教育,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欧洲,不仅政府、学校和环保NGO开展环境教育,企业也积极地支持和参加。
为作好公共关系,Werdholzli污水处理厂首先建了一座污水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幻灯、声象等形式展示1867年苏黎士建城以前,包括中世纪和罗马时代垃圾、污水和废弃物的处置情况以及建城后污水系统的建设;其次,每年平均接待150个团队总计3500人次的参观,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公众了解污水处理的历史与现状;1985年以来,该厂还接待了35个国家的参观团;此外,他们还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开放日",比如,邀请公众参加"下水道泛舟"活动,籍此对城市下水道,这个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虽然这些宣传活动都要支出一定费用,但若考虑到有4000到8000人参与了"开放日"的活动,还是值得的。
污水厂的公关工作,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使公众对政府在污水处理系统方面的巨大投资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使公众看到自己厨房里的污水如何出现在污水处理厂,使公众意识到,节约用水既是节省资源,也是减少污水排放,同时也是削减家庭支出。
Werdholzli污水处理厂的公关工作,不失为环境教育的很好尝试。
为了更多地了解瑞士的环境教育,瑞士联邦政府环境部安排我们到小城伊维顿(Yverdon)参观采访。
我们首先来到一所村办小学,那天恰逢是学期末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孩子们用各种蔬菜、水果做了一顿五彩缤纷的名为"色彩"的午餐款待我们。他们将胡萝卜刻成小车,在圆圆的瓜皮上插满小木棍,使之变成可爱的小刺猬,赤橙黄绿青兰紫,我们的眼睛一时无法适应这些绚烂的颜色。孩子们在准备和分享这顿午餐的过程中,肯定也多了一份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告别可爱的小朋友,来到自然教育中心,正赶上中心专为青少年举办的昆虫和小动物展览。从蚂蚁、飞蛾到家鼠,几乎囊括了我们家居生活中常见的所有昆虫与小动物。令我们惊奇的是,他们并不是冷冰冰的标本,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生命。小朋友们好奇地凑上前去,用挂在旁边的放大镜,观察这些看似熟悉,但又有些陌生的小东西。
大厅屋顶悬挂的这支巨手和蝇拍,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天真的孩子们正在下面快乐地玩耍,在体验其夸张的动作与力量之余,他们是否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行为,是多么可怕和不负责任。
对微生物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到一楼转转。这里有一排排的显微镜和利用暑假来做义工的大学生,向孩子们展示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就连我们代表团的王小姐,这位曾获北大生物学硕士的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的编导,也经不住诱惑,坐到显微镜前。
第一眼看到这几件衣服,起初还想为什么不将它们挂到更衣室里。原来在这熟悉的衣服背后,是我们并不熟悉的蛀虫的世界。
这里的环境教育,确实别巨匠心。
自然教育中心,是瑞士著名的三大民间环保组织之一,每年开放7个月,平均接待25000个外来的参观者和50000名当地居民。更令我们惊讶的是,这个提供从展览、科研、野外观察到全国性环境教育活动的举办,书籍、声像资料、多媒体光盘、纪念品售卖和饮食服务的组织,只有14位工作人员,而常年工作人员更是少的可怜,仅有3个半人,其余都是志愿者。类似的民间环保组织在欧洲还有很多。
其实,即使走在路上,坐在车里,驻在饭店里,你都能感受到环境保护的信息。
在欧洲,垃圾箱一般都是并排几个,或者在一个造型独特的大垃圾箱里分设几个投放口。在提醒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同时,也传授了垃圾也是一种资源,可再生利用的概念。张贴在公交候车亭及车上的环保公益招贴画,随时告诉大家,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饭店的房间与盥洗室里,我们都发现这样的一些小摆设,上面写到: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饭店每天都要洗涤大量的物品,从而污染了我们美丽的河流与湖泊。若您在此住宿一天以上,而又觉得毛巾、浴巾还能再次使用的话,请您将它们放到原处。(特写)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感受到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的主题。
三·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虽然欧洲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之严为全球之最,但欧洲的企业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这里除了人们的法治观念较强以外,环境意识较高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保护环境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遵纪守法问题,而逐步成为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节能降耗、削减成本的突破口,甚至是企业CI设计的主流方案。
我们代表团一行乘坐的瑞士航空公司的飞机离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多分钟后,象其他航空公司一样,瑞航的空中小姐开始分送饮料,之后不断地添加饮料和收回乘客喝空的玻璃瓶、听罐。按常规,这些空中垃圾将不做任何分类,统统倒进垃圾袋,待飞机降落后交机场地勤处理。然而,与其他航空公司不同的是,瑞航的空中小姐却对垃圾做了仔细分类,分装在不同的袋子里。
四天之后,当我们参观瑞士航空公司总部时才清楚,空中垃圾分类这一幕,是该公司废物回收利用的第一个环节。
瑞航采纳了生态管理的概念,这包括:
循环回收始与空中:公司的3000名空中小姐在飞机飞行期间即开始废物的分类;
建立循环回收的全球协调系统:事先告知所有的空中小姐不同的航线可回收的废物,并依据她们的反馈,改善瑞航集团的产品;
开展员工环保培训:空中小姐均接受环保培训,根据环境领域的不断发展,定期更新环保行动指南;
生态办公室:对地面指挥中心的废物亦尽可能实施分类回收。为减少员工上下班使用的机动车数量及尾气排放,有1000多名机组人员参加了轿车共享项目;
管理咨询:经常对公司的环保状况进行咨询,以便及时改进。
仅1995年一年,瑞航就回收了2500吨的废物。废物的分类与回收活动,亦促进了废物总量的减少,最近6年来,该公司的废物减少了30%,即:自1989年的7230吨减为1995年的5182吨。
每年,瑞航都要焚烧4500吨不能再用的可燃废物,以用来供暖、降温和发电,这相当于节省800吨燃油,同时少排放2500吨的二氧化碳、2.9吨的二氧化硫和2.3吨的一氧化氮。另外他们还通过回收计算机总控中心的废热,每年节省1500吨燃油。
1977年,瑞航公司在苏黎士建立了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断予以完善。今天,该公司75%的废水可循环使用,而从排污口排放出去的废水,也远低于法定标准。
在飞机起降过程中减少噪声和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减少废气排放方面,瑞航也取得很大进展。
近年来,瑞航依据ISO14000进行了3次环境审核。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降低能耗,减少排污,而且,也为公司树立了一个"绿色"新形象。
告别苏黎士,我们手持欧洲通票即Europass乘火车赴德国奥迪汽车公司采访。
吸引我们前来的,是奥迪公司的最新产品---"二重奏"。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21世纪的临近,各大汽车公司加紧了新产品开发的步伐。它们除了继续在传统领域,即提高汽车性能,增加汽车的舒适程度方面进行新产品开发以外,还将目光转向环境保护。
新产品开发战略的转变主要源于以下原因: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日趋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颁布。
199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通知他们的大约58700个卡迪拉克轿车用户,他们将收回该种轿车,免费更换一个计算机集成电路,以解决其尾气超标问题。为此,通用汽车公司将花费7-8百万美元,并交纳1千1百万美元的罚金。
另一方面,虽然新型汽车的尾气排放量都在减少,但因汽车总量的增加,汽车尾气排放总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攀升之势,甚至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就在1997年10月2日,因巴黎的大气污染指数超过安全标准,法国政府宣布巴黎进入环境紧急状态,所有以石油为动力的单号私人汽车不得弛入巴黎市区。为此法国总理若斯潘改乘电动汽车上下班。在欧洲的一些城市,电动汽车可免费泊车,并在一些加油站安装了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进入90年代以来,以电、菜油、天然气、氢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新型汽车的开发成为通用、丰田等各大汽车公司的竞争热点。
1996年,奥迪汽车公司推出的Audi duo,即奥迪"二重奏"脱颖而出,成为新能源车的佼佼者。
奥迪二重奏是一种将柴油直接喷射涡轮发动机和电动发电机并列安装的双能汽车。在城市内或大气污染严重时,二重奏可由蓄电池提供动力,最高时速为每小时50公里,既无尾气污染也没有噪声;当在市郊或高速公路行驶时,可选择柴油动力系统,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240公里。柴油与电力之间的切换可手动选择,也可自动切换,后者是指当车速在每小时50公里以下时,由电力驱动,而当车速达到每小时50公里或以上时,将自动关闭电力发电机,改由柴油发动机驱动。柴油发动机在驱动汽车前进的同时,还自动为蓄电池充电。
总之,保护环境,不仅成为各大公司应尽的义务,而且也成为他们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制、开发的突破口,人称"环保概念"。
环保概念已经成为通向21世纪未来之路的金钥匙,谁掌握未来,谁就将赢得世界。
*该节目于1997年12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播出
贾峰 国家环保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