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中国车市,只能用红红火火来形容,在股市徘徊不前的映衬下,汽车股是一枝独秀,成为拉动大盘上涨的主力;各家企业也是雄心勃勃,表态加行动,3年方案,5年规划是一个比一个强势;世界汽车巨头也是看好中国市场,从国产宝马3系的粉墨登场到福特增资10亿美元开办新厂,再到奔驰空降中国———有人开始担心,中国的汽车是不是出现了竞争过度。再加上降价风是一浪高过一浪,大有与当年彩电降价狂潮一拼之势,有报道称中国目前的乘用车的库存量已超过10万辆,1—7月份全国轿车共生产106.02万辆,同比增长97.35%,相比去年翻了一番,轿车市场的销售情况是差强人意,1—7月轿车共销售99.89万辆,同比只增长77.13%。
中国的汽车是不是已经出现了竞争过分?其实中国的汽车是最缺乏竞争的。竞争的充分与否和投资是否过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它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准入、准出机制,可是在中国,谁都想赖在这个行业不走,有一位民营汽车企业的老总曾经说:“我们现在很满足了,能拿到汽车生产的门票,我们就非常高兴。我们对国家的汽车政策真的是什么话都没有了。”可以说现在只要有准生证,在加上一个差不多的车型,就能狠赚一笔,所以,虽然现在汽车投资很热,可是很难分清是做长线呢,还是捞一把就走。国际上年销量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而我国123家整车生产厂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企业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达95家。
中国车业的盈利状态,相比国外5%的利润率,国内高达30%的平均利润让很多企业体味了一夜暴富的感觉。为什么各大汽车巨头要来中国投资,增资,甚至降低姿态来谈条件,就是因为在中国做汽车赚钱快,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汽车的降价潮和几年前彩电业的降价风波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情,彩电降价是因为中国的彩电工业发展的很成熟了,无论是技术、市场份额,还是消费者的理念,都已经跨越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处于彩电普及后的平稳阶段。而现在汽车的降价只是过足舒服日子的汽车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点点“礼让”,不充分的价格竞争,绝不是中国汽车行业过剩的标志,而是刚刚吹起竞争的号角。况且虽然现在大家都打的火热,可是主要拼杀区域是经济型轿车,目前国内中档车的平均价格水平是国外的1.5倍,高档车更是国外的2倍,高端市场仍然利润丰厚,竞争只是撕开中国汽车最薄弱的一角而展开的。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库存车压力,不能简单地从汽车市场总量来看,要考察私人消费需求是否过剩、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否产能过剩、受欢迎的车型是否过剩。即使出现库存,也会有利于优胜劣汰;真正充分竞争的市场,产能绝不会完全等于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卖方时代才能销大于产,买方时代就是要求产略多于销。
再看一下国外的汽车发展模式,国外都是汽车集团,但是每个集团的定位都非常明确,大众、通用、福特等是要做综合,就是高、中、低各个层次的都有,像宝马、奔驰就是做高端,只定位于豪华车市场,而国内现在的市场细分化做的非常不充分,各个企业的定位非常的混乱,基本是大杂烩,但是,即使是这样,现有的车型还是太少,有的消费者在200多种车型中还是很难找到自己的理想坐骑。性价比缺失,有效竞争不足,这也是汽车长期处于暴利行业带来的弊病,造成企业的短视行为。
综观世界汽车发展历程,都是由成长阶段(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以前),到高速增长阶段(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基本普及),再到低速增长阶段(高度普及),最后是平稳阶段(高度普及之后),中国的汽车已经结束了幼稚产业保护期了,在经历了建立合资企业、国产化的必经阶段后,进入了产品增量调整阶段。竞争的铁幕才刚刚拉开。
文/实习生汪芙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