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打通北京交通微循环:平面立交何时遍地开花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8日 11:22  北京现代商报

普通路口

立交桥上环岛

西单平面立交

  道路微循环真实记录

  时间:2003年11月14日上午7时45分

  地点:宽街十字路口(平安大街)

  2003年11月14日上午7时45分,记者来到东城宽街十字路口,这里东西向各有五条行车道,只比长安街少一条车道。东西方向绿灯亮起,一分半钟过去了90辆车。大多数车还在后面慢慢排着……而左转弯的车更惨了,一个放行灯只通过了6辆车。

  时间:2003年11月13日上午7时45分

  地点:西单十字路口(长安街)

  2003年11月13日上午7时45分,记者来到北京西单路口,宽敞的长安街西单十字路口东西向各有六条行车道(全是直行车道)。在执勤交警的协助下统计过往车辆的数目。按照约定,记者统计西向东的车辆,交警统计东向西的车辆。

  7时45分,东西向绿灯亮,霎时,西向东,六条车道停放的大小车辆如脱缰野马冲将出来,两分钟后,绿灯变红灯,375辆。交警统计的东向西的数字是347辆。西单十字路口高峰时间一个通行时间通过的车辆高达722辆。

  同是北京交通生命线,平安大街只比长安街少了一条车道,却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堵”出来的平面立交

  “之所以通行能力大,是因为我们采取了平面立交的通行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各行其道,互不干涉,而我们现在大多数路口最大的问题就是交叉产生的问题。”西单路口道路设计者、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焦光群先生一语破的。

  尽管西单路口已经建交使用近四年,但说起它,焦光群仍然记忆犹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单路口的拥堵就出名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机动车的增加,西单的“堵”快和西单商业街齐名了。当时设想是修立交桥,又怕破坏长安街的整体一致性。后来多方人士几经讨论,最后提出了“立交平座”的概念。“以往建一座立交桥工期长、费用高,这还都是次要的,主要是怕破坏了西单和长安街的整体环境,几经反复,设计人员制定了如今的方式。当时对立交平座并没有绝对把握,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了。”何谓“立交平座”

  什么是“立交平座”?就是在十字路口的四个角各修建一条小型环路,如同将一座立交桥放到平面上,汽车转弯必须经过路口旁边的环路实现。

  小型环路使十字路口起到立交桥的作用。在十字路口处,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车辆全部直行。需要在十字路口左转弯的车辆,必须直行通过路口,在十字路口之后的小型环路处,经过连续3次右转,最终实现左转。需要在十字路口右转的车辆,必须在进入十字路口之前,进入向右方向的小型环路,实现右转。因为没有转弯车辆经过十字路口,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路口车辆的交叉点,保证了交通的畅通。“没有交叉,就解决了大问题,行人走地下通道,自行车等直行的机动车通过后再左转。通行能力一下子就提高了多少倍。”

  同时,最有发言权的还有交警。黄培新警官介绍,过去开车从复兴门向东去西单商场,在西单路口处排队左转,该路口只有一条左转弯车道,一个绿灯也就放行八九辆车。所以,在这个左转弯车道上的车辆经常堵到民族宫路口。现在如果是从复兴门开车去西单商场,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平面立交何时遍地开花

  事实证明,西单平面立交的改造是成功的,关键是“化简为繁”,通过引入立交桥的环路设计概念打通了十字路口的微循环。

  在成本上,1999年底建成的西单“平面立交”工程也是非常经济的,单算道路施工工程费用不足1000万元,仅相当于立交桥的十分之一。

  比较:三元立交桥位于北京市东北三环路与京顺路,1984年10月建成通车。据一位早已退休的当时的建设者介绍,该桥当时建设费用约为5000万元(折合现在接近1亿元),当时在北京是第一大立交桥。现在已成为北京东北的一大堵点。

  广安门立交桥位于北京市西外二环路与广安门大街相交处,于1991年12月建成通车。据介绍,该桥建设成本超过一个亿。现在每天播报的西厢行驶缓慢、拥堵就包括该路段。

  其他路口能不能“克隆”呢?政府应该考虑在有条件的地区和路口进行改造。J015 J086商报记者马元月/文秦愚/图

  商报链接

  据统计资料,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国家和首都之一。截至2003年10月,北京机动车已经超过205万辆。在1999年以前,我国城市立交桥建设基本上是直接引用西方国家的模式。直到1999年,北京西单路口采用“平面立交”方式,才结束了20多年来单一的立交桥建设模式。“平面立交”符合中国人多地少、城市土地十分珍贵的实际情况,具有中国特色。J015

  打通微循环是拯救交通的良策

  一个人有动脉、静脉。一个城市的交通也有动脉、静脉。一个人如果仅仅靠这两大脉畅通,并不能保证生命的安全。许多人倒下去,问题就出在了一根微小的毛细血管阻塞,微循环不灵造成大麻烦。城市交通也是如此。

  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一直在投巨资、下大力气修道路,希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这些投资是必要的,措施也是用心良苦的,然而,交通压力却越来越大。原因何在?只注意了“动脉”、“静脉”,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忽视了“毛细血管”不畅的问题。本报记者近日深入采访,获得了大量微循环畅与不畅对整个道路交通影响的材料,写出一批有分量的报道。本报自今日起连续刊登。我们期待有关部门和读者一起关注“微循环不畅”这个严重影响北京交通的大问题。

  多年前,我曾在《北京晚报》撰文,提出了“路不在宽而在畅”。一段路宽而出口或其他路窄,路越宽越造成阻塞。倘若在人体中,局部地区突然血流量过猛,肯定会带来整体崩溃。同时,道路修得过宽,也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二、三环辅路,夜间没有大量自行车通过时,恐怕只有作为停车场才是最好的资源合理使用。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眼睛向下,深入实际,既抓大,又不放小,在一个时期甚至集中优势兵力(人力、财力、物力),解决看起来不起眼却又影响整个道路通畅的微循环问题,这可能是拯救北京交通的良策之一。苏文洋

  名词解释·微循环

  人体血液流动经动脉末梢端,再流到微血管,然后汇合流入静脉的起始端,这种在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微血管里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微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管壁约为一张纸的百分之一,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从血管壁渗出渗入,微血管很多,总长度有九万多公里,交织成网,分布全身,由它在体内进行物质交换。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供给细胞血、能量和营养物质,带走有害的肌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保持良好的内环境和保证生命活动。微循环还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因为仅靠心脏的收缩力不可能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细胞组织,必须有微血管再次调节供血,才能将血液灌注进入细胞。(据《中国医药报》)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