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研发之路崎岖不平 春晖号承载着中国学子汽车梦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3日 16:51  新闻晚报

  华晨宝马上市之后,11月4日,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瓦格纳在北京宣布,凯迪拉克将于明年来沪生产。至此,无论在豪华车还是中级车市场,进口车已实现了群雄逐鹿的局面。相形之下,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汽车产品,虽然承载着诸多国人的梦想,却依旧在市场竞争中难成气候。然而,在这场激烈的产业竞争中,高校汽车专业的莘莘学子早已豪情满怀,他们正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刻苦钻研,并取得了一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成就———他们有理由期待,期待早日放飞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梦想。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由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学生设计开发的一辆使用了氢燃料电池且四轮驱动的电动汽车———“春晖二号”闪亮登场,它色彩鲜艳、外形时尚,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其实早在去年,荣获了上届工博会创新奖的“春晖一号”就已使用了这些技术,并先于丰田燃料电池车“F ine - N”(曾在东京国际车展参展)诞生,从而成为世界上首辆可驾驶的集氢燃料电池、四轮驱动、扁平车身于一体的电动汽车。

  报国心成就春晖“‘春晖’二字取自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表达众多海归人员的报国心声,国家教育部近年来推出了‘春晖计划’,这成为‘春晖’系列电动车设计研发的首笔重要资金。换句话说,没有报国之心,就没有今天的‘春晖一号’和‘春晖二号’。”在接受采访时,负责“春晖”项目的指导老师陈辛波说的这段开场白让记者字字难忘。

  据陈老师介绍,教育部设立“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以鼓励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利用学术休假年回国在高校从事讲学和研究,为国内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去年1月,经同济大学副校长、汽车学院院长万钢教授的引荐,“春晖计划”拿出了部分资金用于电池车的研发。

  当时,万钢和后来负责电池车项目的陈辛波、沈勇、陈慧等老师认真地分析了国内外汽车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国内的机械工业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虽然整车集成方面暂且跟得上世界一般水平,但零部件设计研发却明显落后,因此,校方决定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操作能力放在首位。使用燃料电池的电动车是近两年来世界汽车业诞生的新事物,由于其独有的环保效应,将很快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于是,研发燃料电池车便成了此次科研的突破口。

  春晖号将亮相世博会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环保与节能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污染环境;汽车大量使用石油,造成能源紧缺。事实上,许多世界上知名的汽车公司都曾集中力量开发纯锂电电动车,但由于有多项技术难题无法解决,目前已转向致力于开发混合燃料汽车。

  陈辛波认为,从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方面来看,混合动力型车必然是未来的主流车型,但取代汽油车还需要大约30年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的过渡技术就是使用混合燃料,比如以氢燃料电池为辅、蓄电池为主的“春晖”电池车。其中,氢燃料电池主要是利用氢气通过叠加的质子交换膜与氧反应产生电子从而形成电流。

  据在“春晖”项目中负责制动的杨振宇同学介绍,电池车的明显优势在于结构简洁、可利用空间大、传动效率高。“春晖二号”转向半径小、无噪声、无污染,是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微型场馆车,可用于体育场馆、大型展馆、商业观光步行街、高尔夫球场、道路清扫等要求对人和环境友好的场合。由于底盘系统为通用平台,用户还可根据要求更换较大功率的轮毂电机,以提高汽车动力性能,比如城市微型电动轿车,小型市区邮政车等。

  杨振宇满怀信心地说:“希望春晖车在世博会和奥运会上我们的车能够得到应用,这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研发之路崎岖不平看上去,“春晖二号”架车底盘呈扁平状,形状好似一块滑板。与上届工博会上亮相的“春晖一号”相比,“春晖二号”纤巧了不少。原来堆在后排的“庞然大物”燃料电池堆,如今全都躲进了面积不足4平方米,厚度不过20厘米的小车底盘里。底盘通用性很强———安上座位,就成了一辆迷你轿车;也能装成货车。从理论上说,汽车用了这样的底盘,就能根据喜好经常“改头换面”了。

  “春晖二号”功率更强劲,第一代车功率仅3.2千瓦,现在最大可达8.8千瓦。它的爬坡本领也比第一代车强了很多,爬上十几度的斜坡,毫不费劲。驾驶“春晖二号”车,噪声小,起动稳,最高速度在50公里左右,一次性行驶里程达到80公里,车上可载4名乘客,操纵灵活。

  从去年1月开始研发的“春晖一号”到今年暑期完工的“春晖二号”,在这过程中,参与“春晖”项目的同学都有着说不完的话。

  负责底盘的吴伟同学如今已直升研究生,正在读研一的他告诉记者,从“一号”到“二号”,参与项目的20多名同学来自97级至00级,所有工作都是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

  回想起“春晖一号”初见雏形时,吴伟说,“当时我们开着‘春晖一号’在校园里试车,后面一直跟着两辆带着扳手、螺丝刀等工具的自行车,因为当时的‘一号’只是一个具有基本设计思想的概念平台,操控很差,所以必须有自行车检修队跟在后面以备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机械故障。”

  谈起“春晖二号”,今年读大五的“春晖”项目策划谢劲晖同学自豪地说:“你知道吗,今年秋季开学时,为配合‘汽车爱好者’协会招新会员,我们开着‘春晖二号’在校园里巡游,一路上,那回头率可绝对是‘百分百’啊。”

  在结束这次采访的时候,同学们告诉记者,眼下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月底于广州举行的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佳绩。(蒋婷婷)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