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新闻发布会举行,本来是要宣布车展招商工作的进程、展位的价格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可是记者们的核心话题仍是“汽车展的分家”。发布会期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伟陷入了记者们的重重包围,对这样的情形,早在半年前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决议放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在经开国际会展中心重新举办一个汽车展时,张伟多少就应该有心理准备了。
举办方 各持一端 降价揽客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双方都在发给汽车厂商的资料上刻意强调自己的权威性。中汽请来了慕尼黑展览有限公司,其董事长觅海德表示:“在国际上,普遍认准的是品牌展会,而只有成熟的展会才能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展会。”而贸促会汽车分会则抓紧了手里的王牌:多年来与外国车商建立的紧密联系。
两个汽车展都说自己是最权威的,无论硬件、软件,都能为参展商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当一切都尚待观望时,价格就成为它们争夺客户最直接的“利器”。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公司副总裁陈若薇表示:为了和国际接轨,公司从2002年第六届汽车展就开始逐步降低海外参展商的展位费,去年降低了10%,今年降幅较大,达到20%;但国内参展商的展位费相对便宜不少,因此,国内参展商的平均展位费从去年的1000元提高到今年的1100元。陈若薇否认此次向海外参展商降价与经开汽车展有直接关系,但从间接因素考虑,她也承认有一定影响,“如果没有他们,降价的幅度不会有这么大”。
但是,“对参展商来说,展位费的高低并不重要,关键是效果。”中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赵海明的话,也许更能代表参展商的心理。
参展商 晕头转向 左右为难
两个展会对汽车厂商都势在必得,这令厂商们备感为难。北汽福田营销公司品牌部李欣仪说:“我们选择了国展中心的车展,但是另外那个车展时间更早,如果他们举办的很成功,观众分流,我们损失就大了。”东风股份有限公司行销部王小姐介绍:东风公司已经全面下达了通知,将率领旗下的各个子公司统一参加明年6月在国展举办的国际车展。王小姐表示,参加一个就足够了。
还有许多厂商无从选择。一汽大众市场部任建国说,最近经开和国展都在拼命给他们发宣传材料,两家都说自己是以前北京国际车展的老主办方,都说自己的展会是延续以前老车展的正宗展会,厂商都听晕了。但每参加一次国际上大型的展会,一汽大众就要投入两三千万元的参展费用,对厂商而言,没有多余的经费同时参加两个展会。无奈之下,德国大众也决定派一个代表团来中国进行现场考察。
更有趣的是,有的参展商竟然两家的邀请都没拿到。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办罗先生表示:上汽自北京开始办国际车展以来每年都会参展,往年11月的时候就会收到国展的参展邀请函,听说明年北京的车展要一分为二,但奇怪的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收到任何一个主办方的邀请函。
另据有关人士透露,已经有厂商很可能因为选择太难,最终放弃参加任何一个展会,而全力参加再过一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了。
专家质疑 面对竞争 优势何在
“一分为二的形式,非常不妙,”北京汽车工业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总结说,“北京国际车展,外有上海国际车展的威胁,内有软硬件条件的不足,兄弟分家,北京国际车展这块牌子的国际号召力必然下降。”
贾新光介绍:现在,上海国际车展逐渐办出模样,2003年上海国际车展上,81000平方米的面积还显得拥挤。其主办方喊出这样的口号:把上海国际车展办成国内最大型的车展盛会;这时,多年来联合主办北京国际车展的四家兄弟,却分道扬镳,分头举办两个车展。这不仅是这两个展会的损失,更是北京汽车展览行业的损失。
至于如何与国外竞争,贾新光开玩笑说:满打满算,今年北京国际车展只有8万平方米的面积,而东京国际车展有100万平方米,有试车的地方,有大片的休息区,有麦当劳等餐饮服务。北京呢,只有20元的盒饭。张伟则表示:“北京国际车展是从90年代开始,只有10多年的历史。相对于国外的车展,北京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维护北京国际车展的品牌。”
无论如何,明年五六月份,出现两个汽车展将是不争的事实。是两败俱伤,还是两全其美,尚待观望。
相关
共同承办1998年、2000年和2002年北京国际车展的四家单位,今年突然宣布分家,双方一致认为导致车展最终走向分裂的直接原因是会展场地的选择。
中汽公司坚持要使用国展作为主展场地,继续和中国国际展览公司合作,在国展举办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时间仍然定在明年6月9日开展。而贸促会汽车分会却坚持表示国展场地不能满足参展商的需要,从而联手经开国际汽车会展中心。将“2004北京汽车展”时间定在明年5月18日到25日。(本报记者张艳鲁欢 实习生张楠)
《京华时报》(2003年11月12日第B3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