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打造神龙公司未来发展框架 专访“少帅”刘卫东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 10:04  财经时报
打造神龙公司未来发展框架专访“少帅”刘卫东

神龙总经理刘卫东

  两年半来,业界普遍认为神龙公司有了很大的变化,给予了较高评价,对此,刘卫东却表现得十分谦逊。

  在中国轿车行业中,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应该说运气最差,如果不是中央出于打破国际封锁的考虑,其项目几乎下马。其后,按当时盛行的达到经济规模的思路,一口气吃个胖子成为当时的建设方针,但同时也使公司背上了130亿元债务的沉重包袱。

  再后来,国家批准神龙公司实行债转股,但要求定期回购。这就使神龙公司处在两面夹攻的境地,一方面要每年拿出巨额资金回购股权,另一方面还要抓住时机发展。

  如今,神龙公司在销售方面已突破5万辆的底线,到2003年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将达到55.73%的历史最好水平。

  两年前的4月,原由神龙公司总经理张世端主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突然取消,《财经时报》在第一时间获悉神龙公司高层换帅——35岁的刘卫东出任总经理。闻讯后,记者立即飞赴武汉采访,但当时刘卫东十分低调,并用“前人栽种花园,自己尚不知如何取舍”的比喻,婉拒了《财经时报》的采访。

  两年半以后,我们终于有机会单独与他对话,倾听他的内心独白。

  两年半业绩评估

  从刘卫东上任到接受《财经时报》的采访,两年半来,业界普遍认为神龙公司有了很大的变化,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此,刘卫东却表现得十分谦逊。

  《财经时报》:业界对神龙公司两年半来的变化总结为三条:第一是扭转了局面,虽然在品种和产量方面不在全国首位,但已在前列;第二是管理方面的变革;第三是自身结构有创新,特别是公司的资本结构有了根本性变化,日子好过了。对这些评价,你又是如何评判的?刘卫东:你说的三条我觉得评价高了。

  对第一条,我认为是基本上遏制了神龙公司下滑的局面,但还不能说真正抬头了,只能说神龙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还不能说上升,因为市场占有率是硬指标,我们实际上没有上升。

  第二条实际上是指人心基本上稳住了。当时的情况比较乱,包括人员流失,现在人才流失也遏止住了,引进的人超过出去的人,离开公司的员工所占的比例是千分之五以下。

  另外内部大家心顺一些了,不像过去你防着我、我防着你,成天议论这个,议论那个,小道消息满天飞。现在人心基本上收服了,人气开始旺起来。但真正说把劲都使出来还难说,最近的问卷调查有66%的人说对企业有信心,80%的人说“我现在在使劲”了。这就比以前好多了,以前80%的人说“我们对公司有意见”,“我们没使劲”。现在至少翻了个,证明大家往这儿奔了。

  第三条,我认为神龙公司未来发展的框架基本上打下来了,至少公司的产品规划到2009年,二期工程马上要启动,未来发展的道路已经出来了。不像我刚到任时,大家要干什么还都不清楚。从发展来说,企业现在已经进入一个良性轨道,但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还要靠今后的努力。

  《财经时报》:你现在企业管理方面考虑的重点是什么?

  刘卫东:更多的还是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许多技术问题,我快要成总工程师了,技术管得很严也很细。这两年我在神龙收获最大,因为中外合资汽车企业毕竟在汽车工业的最前沿,你必须要跟国际接轨,去和外围竞争,对内部五六千人,还得把握思想情况,这么多新产品,包括生产建设、能力建设、质量管理、产品营销,什么你都要管,但是你又不能管得那么细。

  《财经时报》:这是个矛盾,你怎么处理?

  刘卫东:一个企业是靠思想来统治的,就是用思想来引导,用制度来进行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会发展得更好、更健康、更持久。今年的主要思路是战略管理,而日常的工作放手,激发下面的领导来进行管理。

  《财经时报》:你有没有厂里的工作服?

  刘卫东:现在工厂的工作服我没有,我是从1997年到1999年就没有发过工作服了。我到厂里去就穿现在这身衣服,实话说,我比较轻生产,重营销,更多的精力不是去保证生产,生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虽然是最基本的要素,但那是生产厂长管的,不是我管的。

  我去厂里就是参观,看干得怎样,而不去指挥,那不是我的职责。我穿工作服还是在当技术科长和副厂长时,后来担任企业总经理就不穿了。

  《财经时报》:你多长时间去工厂一次?

  刘卫东:基本上半个月去一次车间。去年加班较多,每周要去一次。主要是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因为这对产品的安全质量影响最大,包括他们对公司的政策有什么抱怨,我直接面对工人。但我尽量不去做得太多,越级指挥也是企业领导要注意的问题。我们还有经理接待日,职工可以直接来找我。

  《财经时报》:职工最让你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刘卫东:早期最多的是两地分居和岗位系数低等问题,去年下半年到现在,职工个人问题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关于企业发展规划的。我们这种国企有个问题,职工们当家作主惯了,喜欢操心企业规划,我就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能告诉你们企业的规划,这是商业机密。

  但职工还给我提意见,说你不告诉我,我们就没有信心。我说你习惯了就好了。你们关键看工作是不是那么满,钱是不是发得够,跟你付出的价值是不是相符。

  我们的企业职工关心国家大事、操心企业多了一些,现在我苦恼的就是不能把所有的规划告诉他们,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对职工做一些引导。

  《财经时报》:用什么方式?

  刘卫东:我很重视职工的思想调查,大约每半年就专门下去做职工的思想调查,而且非常细,问卷的题目我自己审,看职工在想什么。比如英语好的职工我要奖励,用经济行为鼓励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学语言,大家赞不赞成?比如公司内部公开竞争上岗,这种方式好不好,有什么问题?

  我自己下去调研并不多,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职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涉及面比较广的,影响决策的方式是思想动态的调查。调查的覆盖面都在职工的10%以上。通过调查的数据来评判我的决策哪个是对的,哪个有问题。

  如何理解“少”和“帅”

  一汽集团的老总竺延风和刘卫东一样,都是30多岁时就担任了中国大型汽车企业的老总,刘卫东是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这一届领导班子选择的人才,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于是外界对刘卫东就有了“车业少帅”的说法。

  《财经时报》:竺延风和你被称为车业少帅,你怎样看待这个称呼?

  刘卫东:我是技术人员出身,一直做技术工作,也做过许多企业,但特点是有的做不长,待个两年。有些企业刚刚捋顺就又离开了,所以从工作状态来说,我还是像个技术人员,不太会刻意张扬和造势。从神龙公司形象上来讲,可能需要这一点。

  我的性格总的说来比较内向,但喜欢动脑筋。我总觉得现在做企业领导,方方面面都非常难,企业形象宣传是很重要的,但要建立在真正的业绩之上。所以,我向东风公司苗总汇报时就表示过,神龙公司产量没有过10万辆,我在东风公司就不会讲什么话的。

  《财经时报》:对你个人而言,怎样理解“少”和“帅”?

  刘卫东:到任时很年轻,要说没有少年气盛也是不可能的,但看怎么表现,是咄咄逼人,还是有所作为。进取心并非和年龄大小有关系。但作为年轻人,从不太显眼的位置猛然提到第一线谁都会有想法,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和老辈人有些区别。这个位置的变化或者说我有机会实现抱负,成为领导者,要感谢苗总,也要感谢东风的老领导,包括陈清泰、马跃。

  1992年东风公司开始步入低谷后,从1993年开始,东风公司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干部。实际上,东风这两年爬起来最关键是从1994年开始,那时候意识到没有人才,于是实行培养人才计划,东风的许多现任领导都是那个时候学习出来的。

  我们这一批赶上了好时机,让工业技术和管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和老一辈的最大区别。我们是学技术出来的,后来又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是就生产抓生产,就技术抓技术,而是结合了经济和管理。

  《财经时报》:这是指“少”的一面,那么“帅”呢?

  刘卫东:从“帅”的角度讲,做企业的经验,我的感悟就是责任心和事业心,事业心是第一位的;第二个是方式方法最重要;第三个是政通人和,追求团结和好的工作氛围;第四是把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这是成功最主要的基础,特别是中外合资企业,你能不能接受西方现代管理经验,能不能结合中国国情加以适当改良,能否与外方合作好,都很重要,否则一事无成。

  我对干部说,我最反对一个人光乘凉不栽树,我到任何一个企业,决不会给下任留下擦屁股的事;第二要尽量给下任多栽几棵树,一定要注意企业的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

  人家都说“少帅”,我认为是种鞭策,在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情况下,真正要靠个人有多大的才华是有限的,更多靠集体的智慧,也包括自己擅长的东西。

  《财经时报》:你认为自己的长处是什么?

  刘卫东:我能集中大家的智慧。我到神龙后,做得最多的就是参加活动,无论什么地方,我都用团队的方式解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时还可能一分为三,有好的、坏的和不好不坏的,这就看你怎么去判断。但这种判断靠个人是有限的,还是要靠大家的力量,一个企业你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搞好,需要上上下下齐心合力。另外就是要善于识人,善于用人。真正的帅才要有这个本领,有综合的管理能力。

  面临的压力

  今年上半年,在汇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神龙公司的采购成本下降了3.26%,生产成本降低21%,管理成本也下降了8%。今年的汽车产量达到8.5万辆,已经是去年全年的总量。但刘卫东始终认为,营销还是公司发展的瓶颈。

  《财经时报》:生产和产品都有了眉目,营销情况怎么样?

  刘卫东:关于营销,我感到还有问题没有解决,第一是营销改革,过去非常被动的局面现在基本摆脱了,但还没有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我认为目前营销做得好的企业是一汽、上汽,包括广州本田,我们并没有解决好营销问题,差距还比较大。在用户里,东风-雪铁龙还不是很成功,大家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

  还有就是面临合资公司外方在中国卖车的问题,这种竞争不仅是中外双方的竞争,也是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的竞争,斗争也是很激烈的。另外,公司的网络建设在国内还进不到前几名,虽然和以前比有很大的进步。

  《财经时报》:你在合资企业里面临的压力是什么?

  刘卫东:外国人有产品、有品牌、有资本,还有经验,这是他们的优势,我们的优势能数得出来的可能就是政府资源,别的很难说。政府资源对我们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是有限的,或者说有一定期限的,随着中国进入WTO,你的政策最终必须与国际接轨,政府是经济政策或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政策必须公开透明,所以,政策今后对你对外国人都是一样的。

  技术上的压力经过我们十多年的合作,已不是特别大了,现在是品牌和资本的压力对中方股东特别大,不断的增资,不断的扩充新项目,让你跟不上他。由于没有你的品牌,你在车上动任何一个零件都不行;你要搞国产化,对不起,他不同意你搞,你搞不成,最苦恼的就在这个地方;分红也是人家把大的利润转移完了,分一点给你。

  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内部管理,流程仍然比较长,管理程序仍然比较复杂,效率仍然比较低。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人浮于事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再就是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包括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竞争对手而言差距也是比较大的,集中体现在我们的销量包括我们的成本控制,在行业内与其他企业相比,差距在拉大。

  我认为目前公司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重要的是培养一大批技术知识分子,成为我们的人力资源。外方不可能派大量技术和管理人员过来,必须用中国人,我们的人力资源是优势资本。我的人才充分,水平高,说话的分量就重,否则,你一点发言权也没有。(沈小雨)

  刘卫东

  刘卫东,1966年10月出生,湖北秭归人,高级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汽车专业。毕业后先后任原二汽钢板弹簧厂产品设计员、工艺员、副科长、副厂长,1996年7月任东风钟祥汽车弹簧有限公司总经理,1998年4月调任襄樊东风汽车电气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委员兼任西门子汽车电机(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1999年6月担任东风公司载重车公司协作配套部部长兼党委书记,2001年4月4日调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7月12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命为东风公司副总经理。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