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4日专电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日前透露,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取向是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健全汽车产业法制化管理体系,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及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我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
陈斌说,与1991年汽车产业政策相比较,新的产业政策取向主要体现在:第一,取消了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承诺相违背的部分。第二,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强调依靠法规、技术、标准引导产业发展。第三,提出品牌战略,重视汽车企业建立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第四,促进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引导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第五、引导汽车消费行为,鼓励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第六、规范汽车市场秩序,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第七、促使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为消费者使用汽车创造条件,打破地方保护行为。
陈斌认为产业政策重点应该解决汽车工业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近年来已有上千亿元投资于汽车产业,各地产业结构趋同,全国拥有23个省市生产轿车,汽车市场需求存在很大波动性,宏观经济影响很大,如不考虑市场风险安排投资,势必会造成投资热,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典型的例子是载货车销售,2001年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7%和67%,今年1-9月份增长仅为4.3%,上半年增长是2.5%。
但仍有数家企业在大规模投资重型载货车,一些地方出现新建汽车商贸城汽车博览中心等新的投资热,全国一大批大中城市都在拓展汽车后续发展空间,投资几十亿甚至数百亿,因此新的产业政策在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方面即有引导又有控制。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结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去年,在123家汽车生产厂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两家;超过10万辆的企业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95家。而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来看,生产能力在100万辆以下的汽车企业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企业也面临着重组的局面。特别是,在2005年我国取消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国内市场将和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因此必须看到,我国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生产能力扩张,存在着巨大风险,相当一部分企业必然被淘汰,由此将导致银行坏账增加,工人失业、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
三是企业自主发展问题。解决企业自主发展一要政府减少行政审批权,加强法制化管理;二要企业重视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三要重视建设和掌控本企业产品销售网络。政府管理重点应放在建立和完善法制化的管理体制,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汽车销售问题。汽车产业政策要消除不合理、不合法的限制,理顺消费关系。引导个人消费,引导发展低能耗、低污染节能型汽车和替代燃料的新能源汽车,引导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消费者使用汽车创造条件,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和停车管理实施积极有效和规范的管理。
目前汽车产业政策正在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可能很快就会颁布实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