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顾历史 环环长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1日 11:59  京华时报
回顾历史环环长大(图)

建西直门立交桥拆掉了西直门城楼

  从内环到五环,北京在环路的建设中层层长大。在层层环路中,人们开始习惯于绕远路反而省时间的最佳路径。我们选择着路,也选择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1.北京没有一环路

  77岁的高大爷依旧生活在东皇城根大街一带,每天清晨,他一定会左手拄着拐棍,右手转着健身球,悠闲地在那段重新建起的残垣下遛弯,偶尔碰到相熟的“票友”们聚在一起还能跟着哼上两嗓子。

  这样的生活和他父亲的晚年并无多大区别,不同的是溜达的地方少了那片低矮破旧的平房,多了一片绿草如茵的“皇城根遗址公园”。

  如果北京有所谓的“一环”,高大爷就应该是一环路的老居民。

  在北京地图上找不到“一环”,但在交通上有内环的概念,它是指前门、东单、西单、东四一圈。由于紧靠北京城边,穿越许多历史遗迹,虽然它们形成了环形,但却无法如同真正现代交通意义上的环路那样,全封闭、在主要路口架设立交桥、在主路旁开辟两侧辅路等。

  上世纪90年代末,高大爷家附近平房在大面积拆迁,他本以为自己也会搬进那“闷罐”似的单元楼,可没等拆到自己家,门前的绿化搞好了,北面的平安大街修好了,自己出生时就已经拆掉的“皇城根”又建起来了。

  和那些文物古迹一样,高大爷得以将自己悠闲的“老北京”生活状态保持了下来。

  2.二环带来立交桥

  “我的家就住在二环路的里边……”上世纪90年代,何勇一句铿锵沙哑的歌词足以引起新北京人的怀旧情绪,还有什么比二环更“北京”呢?

  从二环路开始,北京的道路上出现了立交桥,那曾经是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北京人引以骄傲的建筑。最初的西直门和建国门两座立交桥甚至成为中国现代交通的代表。

  78岁的马老先生在建国后不久便当上了中央党校的一名司机,成为最初一批可以通过车窗欣赏北京的人。直到今天,他仍不时怀念自己在车轮上见到的老北京———一溜溜的城墙、高高的城门、清澈的护城河、一排排垂杨柳……那时惟一的缺憾就是道路的狭窄不平,“那会儿和骑车、走路的人共用一条窄道,总得提着心,生怕哪天出点事儿!”

  三十多年前,北京市拆了老城墙,填了护城河,在城墙和护城河的地下建了地铁,在地铁上就形成了今天的二环路。1974年,复兴门第一座立交桥建成,标志着北京市开始了交通立体化改造。

  没了红绿灯,消失了斑马线,第一次走在这样的“十字路口”,老马“丢了一次人!”———结构起伏、错综复杂的分流路线让老马足足在复兴门绕了两三圈。“那时二环两边还光秃秃的,虽然路好走了,心里却觉得缺了点什么!”

  二环路是连缀建成的,到上世纪80年代末,二环路(外二环)全长已达32.7公里,共建立交桥31座,主路宽23至29米,辅路宽7至12米。1991年市政府对二环路实施改造,将平交改为立交,把立交桥连接起来,就有了最初的内二环。内二环通过前三门大街,与地铁环线的路线相同。随着南城的发展,为了实现二环路真的环城,又增加了广安门—广渠门一段的“两厢”工程。

  直到1992年9月27日,二环全线真正地‘环”了起来。老马不开车已经很久了,每当儿子开车带他出去时,他都要不免有些感慨:“那时候,二环是不堵车的!”

  3.三环颠覆城郊界限

  至少北京市公交公司至今还认为,三环以外应该算是郊区,按照公交公司的规定,乘坐300以上的公交车,就必须购买“郊区职工月票”,而300以下的公交车绝大多数都行驶在三环以内。

  三环路距二环路1.5~4公里,总长近49公里。东、南、北三环早于1958年建成通车,西南三环1981年底建成通车,是北京第一条建成通车的环路。

  三环解构了北京人城市和郊区的概念。

  1990年秋天,住在白塔寺的小楠举家搬到了玉渊潭西侧的浦惠桥下。城里长大的小楠很快便发现生活在“郊区”的糟糕———周围除了高层住宅、工地就是片片菜地,北面的路口终日飘着黄土,门前的浦惠桥在车过时总是不断发出“咣咣当当”的声音,最让她难受的是每个月要比同学多掏几元钱买张“郊区学生”的月票,“当时我觉得好像从城里人变成了郊区人,心里还挺委屈。”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三环路进行了多处改扩建,形成了以三幅路为主,机动车道宽15~23米、划分为双向4~8车道、非机动车道5~7米的快速环路。

  上中学后,小楠改骑了自行车,此时西三环上开始不断地修起一座座立交桥,路面也变得越来越宽。施工的几年里,小楠上下学都要绕过工地,而增加的路途却让她发现了周围的变化:绿地代替了菜田、高楼大厦林立而起、门前的桥没有了响声、航天桥架起在那个已经没有黄土的路口……

  上大学了,小楠考到了外地,当同学问起她家的住址,她会说:“我家在三环边上,东面是世纪坛和中央电视台,南面有地铁,北边挨着中央电视塔!”

  绕行三环路的300路公交车开通不久,迅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致———不少北京人和外地人在300路上从头坐到尾,游遍三环路,就是畅游大北京了。

  小楠现在东三环国贸的一家外企做了白领,那是著名的商业圈,附近地产昂贵,她永远不会感觉到自己生活在郊区了。

  4.四环圈出黄金带

  亚运村、中关村、中央商务区、丰台高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郊电子城,还有规划中的奥林匹克公园……将这些区域在地图上全部连起来,我们会看到什么?

  是四环路,它已经成为了今日北京价值最高的一条黄金链。

  四环路不像二环和三环,是在原有道路上不断连缀造成的,它是第一个先在图纸上,再在土地上建起的全新道路。

  1999年,18岁的小若中学毕业以后被父母送到了日本留学。刚刚出国时他被那里的现代化和高科技吸引住了,东京的高楼大厦和发达的城市铁路也让他无比羡慕。今年,他利用放假的机会终于回到了北京,他又一次被惊呆了。

  小若的家已经从新文化街搬到了中关村。在小若儿时的记忆中,那个在北京西北的偏僻的小地方,是绝对远足的场所———和几个小伙伴在西瓜摊下抢瓜吃,玩累了,一起蹭320路车回到城里,却不敢告诉父母自己曾去过这么远的地方。

  “现在中关村紧靠四环,一不留神我就成了北京最牛的‘村里人’。”小若说。

  四环路贯穿海淀、朝阳、丰台三区,途经亚运村、中关村、丰台高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郊电子城等,与首都机场、京通、京沈、京津塘、京开、京石、八达岭等高速公路和数十条城市干道相连。

  四环路不仅贯穿了北京几个高科技产业区,也带动了沿线的房地产、商业等经济项目的发展。尤其是把以中关村地区为核心的“一区五园”连在一起,为这个中国“硅谷”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2001年北京四环快速路全线通车,主路全长65.3公里,四环路主路双向八车道,全封闭、全立交,设计时速80至100公里,在不堵车的情况下,行驶全程不到一小时。

  5.五环汲取前辈经验

  作为国内第一条全控制封闭的城市快速环路,二环路从第一座立交桥建起到全线贯通,前后经历了18年的时间;三环路从50年代修建城市主干路到1994年以城市快速路标准完成也花了40年时间,而四环和五环路从修建到贯通,仅仅花了3年的时间。

  曾经参与四环、五环路设计的顾启英总工程师说,这有很大的因素应归功于当年二环、三环路的设计者,正是他们对道路设计和立交桥建设的不断探索,加快了现在新修道路的建设时间。

  当然,从二环、三环路汲取的不只是经验。一些城楼的损失、设计的落后,让后人至今扼腕叹息,在五环规划的沿线,有大量文物遗迹和重点单位。“正是吸取了二环修建时的经验教训,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对这个难题进行了多次慎重的研究和论证。”顾启英说。

  在二环、三环贯通之后不久,高速发展的城市交通就让这两条环路趋于饱和甚至瘫痪,五环路的设计者们引以为鉴,诸如在立交桥上预留断桥出口等,为远期发展留下充足的条件。

  (本报记者李颐)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