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群雄争霸 中国汽车业的后“战国时代”如何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0日 10:08  中国经济时报

  该进来的都已经进来了,该崛起的并没有完全崛起。

  如果将加入世贸前后跨国公司长驱直入、三大集团重组扩张、民营企业挣扎入市的发展情形,比作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战国初期,那么,现在已经到了群雄争霸、湮灭弱者的后战国时代了。

  随着竞争日益加剧,国内汽车业将出现哪些新的变局?在日前结束的“2003中国产业发展论坛”上,这一话题成为热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可能面临重新洗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杜芳慈则用“成长与退出的结构性调整”来概括;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则将这种变局称之为“跨国战略调整对中国的投影”。

  民营企业将进一步崛起

  张文魁认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将出现四大变局:国内汽车业开始步入稳定的高速成长期,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20%至30%的增速;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进入冲动难以限制;WTO过渡期结束后将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竞争态势必然发生重大转变,新进入者将增加,集中度出现波动,价格竞争更为频繁,国企面临新的挑战,整个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张文魁着重强调了民营企业进入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壮大对未来汽车业格局的影响。他说,民营企业目前的一些作法可能“不规范”,甚至比较“野”,但不应排斥和限制。在规范竞争行为的同时要一视同仁,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

  张文魁说,民营企业的介入不仅能使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资金更充裕、供给更丰富、增长更快速,而且可以促进竞争,促使已进入者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可以促进行业重组,推动“民族品牌”的创立和发展。

  针对政策的摇摆,以及有关民营企业介入导致竞争过度、浪费资源、集中度分散等说法,张文魁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并非过度竞争而是竞争不足,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寡头竞争格局没有改变,政策的着眼点不应当限制准入而应当健全退出机制,而民营企业的进入,必将促进竞争。

  对于资源浪费,张文魁强调要分清是产能过剩导致的还是重复建设本身导致的,应当限制的是低端产品的地方性盲目投资,而不是民营资本。至于市场的集中度,则要看到中国的汽车市场目前还是一个新兴市场,不可能完全达到欧美成熟市场的要求,大规模、高集中是发展方向,但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应一棍子打死。

  张文魁说,《汽车产业政策》即将出台,若民营企业的进入受到更大限制,将对中国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投资还会升温,退出机制待完善

  杜芳慈认为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已产生两大变化:国内汽车行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正日益清晰;汽车业开始由“爆发式”增长转入“高速平稳”阶段。

  他说,由于国内汽车业事实存在较高利润,投资热可能会继续升温,投资热潮有来自地方政府的冲动,也有来自个人的冲动。

  杜芳慈说,最近常有人说要干汽车行业,有的说有2亿多元,最多的甚至说有200多亿元。来自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也很大,有个地方的财政局总会计师,甚至直接到汽车企业任董事会副手,但投资者如果没有汽车行业的背景,投资风险无疑是很大的。对此,杜芳慈认为政府的首要职责是要使信息畅通透明,让投资者根据信息自己作出判断。

  另一方面,是要完善退出机制。

  杜芳慈说,现在100多个汽车厂还是以前计划经济时定下的,直到现在也不变,有的企业连厂子都没了,草有一人多高,但却还是一个汽车厂,进入与退出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政府的多头管理,已经成为制约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开始调整

  贾新光从跨国公司战略调整的角度来分析国内汽车业的未来趋势。他认为四大变化值得关注:

  首先是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融合将进一步升级。

  其次是跨国公司将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贾新光举例说,未来5年,大众对中国的投资将达16亿欧元,占其亚太投资总额的87%。

  三是跨国公司正全方位介入中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除了汽车生产外,竞争还将在汽车销售、汽车信贷、维修维护、会展业、咨询业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四是跨国公司正加紧融合中国的资源。贾新光指出,随着限制措施的逐步放宽,跨国公司将重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将通过增资、合并、购买中方股权等形式弱化中方的管理;将调整其企业职能和交易模式,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集中经营和管理,以降低成本;将建立管理、技术和服务中心模式,投资战略开始从“中国事业战略”向“中国市场战略”转变;将进一步整合其供应链及销售系统,将其在华同时合资的几个企业的供应采购、销售网络整合为一体。(记者曾业辉)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