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亿技改资金到位撬动40亿 陕西汽车“快鱼”先行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 09:50  经济日报

  “有4个亿技改资金到位,我能把销售收入做到40亿。”濒临绝境时的一句豪言如今将成事实,结盟湘火炬后———

  无论从业绩还是发展态势来观察,陕汽与德隆旗下湘火炬重组一年的实践确当得起“成功”二字。

  仅今年前8个月,克服非典的严重影响,陕汽产销重型汽车同比分别增长67.89%和61%,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40亿元,而投入资金却只有2亿多。一连串骄人的数字似乎还远不能描述重组双方心中的“愿景”。9月19日,在新一代陕汽德龙F2000批量下线仪式上,陕汽的“灵魂人物”张玉浦对外正式宣布,占地3500亩、总投资16亿元的现代化重型汽车新基地将在2年内投入使用,3年后,陕汽将达成年产重车3万辆、重型车桥10万根、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利税总额超过10亿元的发展目标。

  在国内目前的重型汽车生产格局中,与济南重汽和三大汽车集团整体规模相比,陕汽显然不在第一行列。但如果以核心业务而言,这家我国最早、也是西北地区惟一的重汽生产企业,竞争力却不输给任何一个对手。数字显示,陕汽重型车在军车市场份额高达95%以上,15吨以上重型车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位,中型卡车排名第三。面对国内风生水起的汽车市场,陕汽人信奉的是“竞争之道贵为先”。

  站在今天,回望4年前刚刚从中国重汽集团独立出来的陕汽,很多人用“绝望”来形容当时的感觉。作为重汽集团的一个“生产大车间”,在此前十几年的时间里,陕汽既无营销网络,更与市场隔绝,资产负债率高达90%,最多时一年的银行利息有7000万之巨。但陕汽人没有垮下来,他们以当年干出中国第一辆军车的创新精神,内转机制,外树形象,在国内重汽行业率先打出“质量最优、服务最优”的双优品牌战略;同时实施资本运营,兼并宝鸡华山车辆厂,与陕西东隆集团合资组建陕西汽车集团。在与湘火炬重组前,陕汽已连续3年保持60%以上的增速,总资产达到18亿元。而更为重要的是,几年的“先改先活”,还为陕汽留住了一支可贵的技术研发队伍。然而,资金瓶颈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显性因素。

  与海尔吃“休克鱼”的低成本行业扩张不同,在德隆系湘火炬眼里,陕汽是一只标准的“快鱼”。继2001年起先后并购陕齿、綦齿和株齿之后,湘火炬进军重汽行业整车领域的战略意图和布局同样吸引了陕汽决策层的目光。2002年9月,湘火炬以2.5亿元控股陕汽。陕汽成为国有重汽行业中首家引进民营资本实施资产重组的整车企业。

  对于2.5亿元的出价,至今仍然有不少局外人认为陕汽是“贱买了”。“有4个亿技改资金到位,我能把销售收入做到40亿。”3年多前,厂长张玉浦抱着厚厚一沓技改报告四处求援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至今萦绕在人们的耳边。但是陕汽人看重的已不仅仅是几个亿和控股权的得失,总经理方红卫说,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由于湘火炬的介入而引发的体制、文化和技术创新以及全新的企业发展战略意识。以资金而言,重组后的陕汽依托湘火炬强大的资本运作背景,加之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迅速搭建起高效的融资平台,困扰企业30多年的融资瓶颈彻底得以解决。“过去是研究产品,现在重点是研究战略”,说起变化,陕汽的中层都会提到这一点。如今,4个战略组活跃在陕汽的人才、市场和产业等各个层面,随时都有站在国际高度的研究报告提交董事会,麦肯锡等国内外知名战略研究机构的专家频繁光顾。

  经过10多年的引进和改善,陕汽人清醒地意识到斯太尔技术已成为国内同行的公共技术平台,潜力和空间都已有限。为此,陕汽人独辟蹊径,迅速引进德国MAN公司先进技术,采取全球择优采购、模块化组合的方式,自主开发出新一代德龙F2000重型车并批量生产,再次抢得市场先机。今年8月,MAN公司总裁萨谬尔森亲临陕汽,给予新车高度评价,并承诺,陕汽将逐步取得MAN其他总成、高端产品和整车技术。陕汽人率先走出了一条拥有自主品牌的自主制造之路。与此同时,年产10万根套的重型车桥生产基地也成为陕汽又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增长点。据悉,目前在全国重型车桥市场,陕汽已占有45%的市场份额。(文/本报记者张毅)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