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凌玉章:儒帅和他的东南风暴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9日 10:34  中国汽车报

  也许很少有人能读懂凌玉章,也许有人对凌玉章的无私奉献不以为然。但没有人能否认东南的成功,没有人不承认东南汽车短短几年的崛起对业界带来的震撼。这一切,都源于这位看上去理智又儒雅的领军人物。

  □本报记者冯淑娟

  也许很少有人能读懂凌玉章,也许有人对凌玉章的无私奉献不以为然。但没有人能否认东南的成功,没有人不承认东南汽车短短几年的崛起对业界带来的震撼。这一切,都源于这位看上去理智又儒雅的领军人物。

  记者在天津见到凌玉章时,已是晚上9点钟,他刚乘飞机奔波了几千公里后又换汽车来到这里,连晚饭还没吃,但这位58岁的老总神采奕奕的样子,使人在他身上看不出一丝疲劳之感。就餐当中,进来一位年轻人,竟是从厦门追过来请他为一个董事会决议签字的。“董事长经常这样走到哪就在哪办公。”福汽北京办事处的吴主任悄悄告诉记者。

  “现在已经好多了,当初东南创业那会儿……要是知道一下子就得栽进去10年,谁敢做?现在想想都后怕。”提起当初创业的艰辛,凌玉章凝眸沉浸在回忆中,让人跟着他的思绪走进东南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在中国,东南汽车也许还算不上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短短7年间,东南的快速崛起,却掀起了国内轻客市场不小的风暴,它被誉为汽车制造业的黑马。这其中凌玉章功不可没,以至于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没有凌玉章就没有东南,没有东南就没有福建的汽车工业!”

  东南成功是最得意的事,

  困境中别人言退惟他向前

  凌玉章从不否认自己跟东南的特殊情结。“这一生中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东南做成功了,而且是我一手策划成功的,这也是最值得我回忆的事。”他用略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说,眼神中溢出笑容。虽然身兼数职,但东南汽车仍是他最喜欢谈起的话题。

  话说得很轻松,然而,当初合资过程中凌玉章遭遇的艰难,绝非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在当时汽车业几乎是空白的福建省,要建成一个合资企业,而且是跟业界中并不很有名的我国台湾中华汽车合资,很多人并不看好。不只熟悉他的人让他收手,他在跑项目时,连当时主管汽车工业的官员都劝他:“汽车是那么好干的?换个地方做吧。”有人甚至认为他会走着进来,爬着出去。

  直到现在,凌玉章讲的最多也是记忆最深的,还是这段经历。“当初组织上从山西调我来福建时,多次说过我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说只要干好工作,没什么要求。既然组织上要我去干汽车,我也就憋了口气知难而上了,不跟组织讨价还价是我的原则,我又是个不服输的人。当然最主要的,是我看好了汽车业发展的前景,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尚未最后确定。”

  虽然中华汽车早就想进大陆,凌玉章也看好了中华从零到10万辆创业的基础,但双方的谈判并不顺利,以至于双方谈不下去就去喝茶,哪方出问题就由对方给出三个方案来选择。就在这种谈谈停停的谈判中,1995年11月,闽台合资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正式诞生了,并成为迄今为止经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企业。

  就这样,原来几乎没什么工业基础的福建省,有了东南这块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制造业招牌,生产“得利卡”、“富利卡”两大轻型车型,而且它的发展速度超乎很多人的想像:1996年7月投产,1999年9月建成东南汽车城,2002年汽车产量达4.7万辆,今年预计产量达到8万辆。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见证》摄制组拍摄反映汽车的专题系列片《带动生活的车轮》时,原本只是想来东南看一下,可来了后立即被吸引,拍了很多东南的镜头,并表示东南精神值得宣传。

  “凌总的特点是事情越难,他越执着。有时我们都觉得没什么希望了,他还保持着坚定的信心,从不轻言放弃。”东南的员工这样评价他们的董事长。在东南汽车诞生的过程中,凌玉章的这个特点让很多人由衷赞叹,连他的谈判对手都心悦诚服。

  东南成功没让凌玉章高兴起来,

  他反而变得沉默了

  短短几年时间,东南汽车就滚雪球一般,迅速变成了国内的汽车骨干企业之一,看起来企业发展前景也很可观。而凌玉章却告诉记者,东南汽车现在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把握好了,会变成一个很大的动力,把握不好,就掩盖了真正的问题。“所以我并不盲目乐观,而是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从今年3月份以来我就几乎没在媒体上露过面,今晚是我这段时间来讲话最多的一次了。”

  企业困难时,他拼命地鼓劲呐喊,现在企业成功了,他却反而冷静了。这就是凌玉章的理智之处。他认为,现在东南汽车虽然有了一定成功,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怎样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和真正自己的历史方面,东南汽车尚未完全走向成熟,而这不是编几个故事、写几句话就可以搞出来的。他已经花了一些时间研究这些,但这方面的内涵很深,非一日之功所能为。“这都要靠智慧去解决。”

  凌玉章说,东南赶上了非常好的机遇,“九五”汽车收紧时,上了项目,“十五”又赶上了汽车的高速发展期。但现在的东南汽车还不能说真正有实力,虽然在资金方面生存十年八年没什么问题,可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下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现在东南的作用是要对福建全省的经济起带动作用,要把整个汽车产业链带起来,自己在这方面感觉压力很大。

  据凌玉章透露,福建省在做大汽车方面准备建立三个战略平台。一是省内整合,即整合全省有效的汽车资源,通过集团化,形成福州、厦门、闽西三个产业群;二是国内联合,包括两岸联合和与国内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三是国际合作,包括与奔驰三菱的合作。在这其中,东南是战略龙头,因此其下一步如何发展至关重要。

  对目前东南的50家零部件配套厂,他都为其揪着心,并力劝他们改变思路,做大规模,多方配套,不能仅仅拴在东南一家身上。有几家台湾的零部件厂直接跟国外合作引进技术,并将技术再输回台湾,他立刻帮助到处宣传,并认为这才是这些企业的正确选择,

  “有人认为我从来没有悲观过,大的是没有,小的悲观还是有的。可能我这个人考虑问题比较周密,有时过细,不过我喜欢研究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要把福建汽车做大,还要把产业链带动起来,就需要从更广的角度思考,这也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力吧。社会责任感促使我不得不这么做。”

  远结戴-克,近交三菱,独到的

  品牌与合作理论

  今年3月份,东南汽车引进三菱技术生产的“菱帅”轿车下线时,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有人据此推测东南汽车将和日本三菱公司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可能生产三菱轿车。凌玉章对此予以肯定:“我们已采用三菱技术多年,跟三菱合资是顺理成章的事。三菱也的确希望我们挂他们的牌子。”

  但他认为,牌子只是个形式,挂不挂牌子本身不是最重要的,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要形成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新的产业发展政策要求企业在2005年实现50%的自主品牌,核心就是有自主技术和自己的开发能力,否则很难形成品牌优势。不只东南汽车,目前国内企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东南汽车已在二期工程中提出要形成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

  那东南跟戴-克的合作呢?不久前,戴-克刚刚与北汽签定了生产奔驰轿车和卡车的合作协议,这对东南跟戴-克的合作有无影响?“有啊,对我们只有好处。我们可以跟北汽互享某些资源,比如轿车发动机。实际上奔驰在中国建立这两个项目,对大家都有好处。”凌玉章对此直言不讳。他认为,从目前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看,必须通过跟国外技术结合才能提高。他说,汽车工业要做大,就一定要融入全球的汽车产业当中。在东南汽车从10万辆向20万辆、30万辆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和更大更成熟的国际汽车厂商合作。

  凌玉章透露,东南跟戴-克的项目,实际上中华也参与了。这又出人意料,因为按照常规,两家公司谈合资就已经难上加难,而再拉上第三家就更不容易,因此涉及的问题更复杂了。凌玉章却不这么看:“我们都认为三方参与有好处。德国太远,不可能派很多人来,而中华做汽车多年,跟国外合作也有经验,基础人才较多,语言、生活上又没障碍。大家合作应该很好。”

  至于三方合作的复杂性,凌玉章表示已经想到了:“两家的磨合当然更容易,三家磨合的过程可能长一些,但我想大家都会往好处努力的。只要目标一致,算大账,并能做到换位思考,反而会取长补短,做得更好。”

  也许这就是凌玉章式的思维吧,他的融合性不仅表现在平时对待员工上,在合作谈判中更为突出。当初跟台湾中华谈判的时候,他就是用这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很痛快地接受了中华提出的条件。以至于使在大陆谈了6年都没有找到合作伙伴的台湾人不相信这是真的,还以为是个什么圈套。

  在寻找合作伙伴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但也能进就进,不能进就进一步退两步,从不钻死胡同。凌玉章谈判靠的是韧劲,更靠的是智慧取胜。

  “汽车项目是长期的投资,不能短视。我们下一步不光是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使中国汽车不做世界加工厂,而成为世界制造厂。将来我们跟奔驰合作后,就会做出口,奔驰已准备将我们做为轻型客车的亚洲基地,出口是一个重要方向。”

  他有浓厚的国有企业情结,但现在觉得改制是必需的

  “我现在在考虑企业改制的问题。当初多少人说国有企业的弊端,我都不服气,发誓一定要把企业做好。现在看来,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了。憋了半天劲儿做不成事,真痛苦。这是情结,做了几十年国有企业的情结,很深啊!”一向平静的凌玉章,这时竟然发出大声的感叹,拍起了沙发扶手,很少抽烟的他,还点上了一支烟,半天沉默不语。

  看他很痛苦的样子,记者深深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多年来,福建汽车集团都是国有体制,由此合资的东南汽车,也是一半的国有股,本身就存在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病,加上与厦汽重组到了一起,情况就更复杂。当然,改制的缘由还未必根于此,但凌玉章的难题,显然正是很多国有企业在急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按照凌玉章的设想,集团公司先从贸易机制改制入手,逐渐扩展到下属工业企业,最后是集团公司。他们要加快这个过程,力争明年彻底改变企业的机制。他说,前几年企业处于生存阶段,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这方面工作,而现在应该是很有条件了,企业处于全面改革、发展和稳定阶段,又没有任何包袱,一定要在最短时间把这些历史问题解决掉。

  不认为自己保守的凌玉章承认在这件事上自己有些顽固,但他认为这还是由自己的国有企业情结所致。他说现在他要换个方式思考这个问题,并觉得企业体制和机制一定要转换,但他又强调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还是要掌握的。不这样,企业就不会有真正的竞争力。

  “我的愿望是把集团做成真正有实力的集团。”为此,现在销售额已达200亿元的福建汽车的愿景是:到2010年,资本额达到100亿元,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

  一个矢志于汽车业的平民老总,身兼数职却只拿一份工资

  凌玉章是个严谨而不喜张扬的人,采访中,他很少有激动的时候,用词也很少修饰。但只有一次,他居然用了“激情”这个词,那是在谈到自己对汽车工业的痴迷时说的。他说,现在做起事来,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对工作恋恋不舍。

  聊得久了,记者发现凌玉章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而且他每天居然还去菜市场买菜,这真不可思议。“我对打牌和打球都没兴趣,过去太极拳打得不错,现在看来也只能等到退休以后了。平时也就去公园散散步。我惟一的爱好是做实业,把企业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做。我觉得能给社会留下一点东西,是最有意义的事,而做实业能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望。”

  他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我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出来的,没有理由不为国家做事,你们怎么做你们自己选择,但我必须给国家做事。”从小失去父亲、全靠助学金读完中学和大学的他,对党怀有无限的忠诚,而将这种忠诚转化成行动,就是矢志汽车业,以振兴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为己任。

  正因此,他为东南创造了成千上万的价值,自己却没拿东南一分钱;他虽兼任好几个公司的董事长,但大都是没有工资、奖金甚至福利待遇的,他只在福建汽车集团公司拿一份工资。福汽北京办事处的吴主任告诉记者:东南公司每个职工过生日时,企业都送一份生日蛋糕,而凌玉章连这个待遇都不要,在东南,他惟一的待遇就是几套工作服。

  凌玉章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一个会上吃饭时,走过来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张口就说:“东南汽车做起来以后,一个不起眼的人只要跟了东南,随随便便就能挣100万元。请问你董事长做了半天,赚了多少钱?”

  那个年轻人想不通凌玉章整天兢兢业业图什么,这样问是想知道有何动力在驱使着他。令他没想到的是,凌玉章竟高兴地对他说:“这就对了,大家都有钱赚,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他说,听说有这么多人有钱赚,他十分开心,“要是这个项目做不好,我们无颜面对几十万闽侯人民啊!”

  按照规定,厅局级的凌玉章可以干到65岁,但他说这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事,要看工作需要。“你退休后会做什么呢?”“闲不了的,现在办公室里积攒了很多资料,可能要3年时间才能整理出来。我准备写一些东西,到大学讲讲课,让别人得到一些间接的经验。”

  根据著名的“蝴蝶效应”学说,太平洋上一只蝴蝶翅膀的振动,会引起某大洲的一场风暴。东南汽车正像这样一只蝴蝶,在儒帅凌玉章的率领下,时刻酝酿着另一场更大的风暴。

  背景链接

  福建汽车工业近年大事记

  1992年,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成立。

  1993年11月,厦门汽车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5年11月,闽台合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成立,次年第一辆东南得利卡下线。

  2000年9月,东南汽车一期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年产能力6万辆,次年,福建汽车产量首破万辆大关。

  2000年3月,东南首辆富利卡下线,在全国首创RV车产品新概念。

  2000年9月,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受让厦门汽车17%股权,成为厦门汽车股份公司第一大股东。

  2002年11月,东南汽车公司二期扩建和轿车导入项目获国家批准,规划年产能力12万辆,其中轿车3万辆。

  2003年3月21日,东南汽车公司第一辆菱帅轿车下线并上市。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