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与奔驰于9月8日公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当天,媒体立即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北京市市委有令,禁止北汽接受采访,禁令至今未解。奔驰方面的有关人士倒是在现场站立着接受了国外记者的短时间采访,也说得颇简单。
不能多说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条是双方的谈判还没有进行完。签约的第二天,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长安庆衡、北京吉普公司中方总经理童志远等有关人士即赶赴德国,继续与奔驰谈判。急于签署框架协议的目的之一恐怕是告诉外界,奔驰这朵名花有主了。
奔驰中意北京是刚刚看准了的
想跟奔驰合作的企业太多了,在北汽之前,奔驰还与一汽、广汽、东南等公司谈过。特别是一汽,早年曾组装过奔驰轿车。大约于1988年,原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耿昭杰曾专门访问了奔驰公司,与对方谈过合作问题,希望运用奔驰的技术改造红旗轿车。无奈奔驰当时没有在中国生产轿车的打算,原本门当户对的两家没有谈到一起。
如今,奔驰才真正看准了中国这最后一块汽车大市场。在北汽与奔驰签约仪式后,记者请安庆衡用一句话概括北汽与奔驰能够谈判成功的主要原因,安庆衡说,这个项目既符合北汽的长远战略,也符合奔驰的全球战略,奔驰终于将战略重心放到亚洲,放到中国,放到北京了。
下一步,北汽与奔驰项目就等待着政府部门的审批了。这一次,人们不太关注审批的事,毕竟北汽与戴-克早就合资建立了北京吉普,增加一个奔驰轿车似乎比较顺理成章。恐怕北汽福田与奔驰成立卡车合资公司要费点儿周折。
奔驰一进来,人们不禁感叹,大的跨国公司还有哪个没进来?已合资的企业欢欣鼓舞,没有合资的企业谁能想像他们的心情?
能让双轨制的另一条“轨”变宽吗?
其实,几乎没有不愿意合资的汽车企业,没有合资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外方伙伴,或得不到政府的批准。
一汽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双轨制的路,一面合资合作,一面自主发展。上汽集团先走了单轨制的路,只有合资,现在也变成双轨,其兼并的江苏仪征为非合资企业。双轨制是政府管理汽车工业所主张的。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格局也是双轨制的模式,一批是中外合资企业,一批是中资企业,如整车中的哈飞、奇瑞和吉利等。
现在看来,双轨制中合资的这条轨越来越宽,无论是产销量还是经济效益,合资企业都占大头,中资企业占小头。各个企业中最困难的都是中资这一块。一汽轿车股份公司勇扛红旗快扛不下去了,才把马自达6拿来生产,可在一家公司里,同时生产自有的和国外的品牌,眼睁睁看着国外品牌车销得好,谁还愿意再往自有品牌那一块儿花更大气力呢?
东风公司坚持到去年,终于由双轨制转向,走上了单轨制的路。如果不是自主那一条轨太过艰难,东风怎会全面借助于外力?
奔驰进来,加宽的是北京吉普这条合资的轨,不仅北汽福田的重卡要合资,据说,福田现在排名全国第一的轻卡将来也要与奔驰谈合资,那么,中资企业从数量上又少了一家。当然,北汽还有一小块自主的生产主体———北汽有限公司,生产战旗、路霸等越野车。
有关专家疾呼,国家要尽快制定支持自主发展的具体措施,以使自主发展这条轨在合资的同时变得坚实起来。比如,国家考核企业经营者的指标不应该仅仅是销售量、利润等,还要把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列入考核的一条;对于从合资企业任职期满,回到母公司的人员,应有合适的政策以保证这些人才不流失等。
能将合资品牌和自有品牌同时做大吗?
业内人士极为重视奔驰此次打算将重型柴油机引入北汽,认为奔驰对待北汽没有像与一汽谈判时那样强硬。其实,奔驰与一汽起初谈得非常好,什么都愿意拿给一汽,除了轿车以外,所有的卡车品种,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都谈到了。
说到强硬,似乎是双方都要坚持某些原则。一汽继续打算像轿车那样,一面做合资的卡车公司,一面做非合资的卡车公司,并且不愿意把一些解放品牌的车型拿到合资企业去。奔驰同意在合资企业里生产解放品牌车,但要求将合资与非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截然分开,不能有交叉,它吸取了亚星-奔驰的教训。
与奔驰谈崩后,一汽的中重型卡车似乎被逼到了继续走自主发展的路,谈新的合作的迹象目前尚看不出来。联想到一汽的轻型车靠自己打拼而困难重重,不能不担忧解放品牌未来的前途。
东风与日产全面合资后,应该说是保住了自有的品牌。目前,东风的军车依然由中方自己开发,仅仅放在合资企业里生产。可有人疑问,“东风”卡车这个品牌还能完全算中资的吗?日产是否拥有了它一半的产权?
解放和红旗两大品牌都想在外国技术的帮助下继续发展,东风更想在合资企业里发展。但许多人心里明白,老外是不会真心真意帮助你的。
北汽福田与奔驰合资也将涉及到如何同时做大合资品牌和自有品牌的问题。据说,将来的合资企业里将同时生产奔驰和福田两个品牌系列,那么欧曼、时代、奥铃、风景等一系列福田精心打造的品牌能与奔驰长期比翼起飞吗?
专家认为,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主要是以产品占领中国市场,那么今后跨国公司将主要以品牌和资本占领中国市场。近20年来,虽然中国汽车业也积累了一定量的品牌和资本,但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恐怕难以保全中方的利益。
能改变中国汽车的竞争格局吗?
去年,按产销量排名,长安集团名列“三大”之后,为第四名。今年,广汽与丰田谈判合作的事宜一经透露,就有报道说广汽意图进军中国汽车业第四名。今天,北汽与奔驰刚签了框架协议,又有议论说,北汽也要进入第四名。
目前可以看出的端倪是,如果北汽与奔驰、广汽与丰田都落定,那么,他们两家进入前五、六名可能没问题。说他们与三大集团进入了同一个量级的竞争,或者他们都属于第一梯队,大概也不为过。这里还不能忘了华晨宝马,国产宝马将先于奔驰上市,起码占了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先机。
这真是“干得好,不如找得好”,跨国公司确实能够迅速提升中方企业的实力。这些后合资的企业都是国际大腕,他们去冲击三大集团,结果会是怎样呢?
有关专家对此的看法还是比较保守,认为10年内,后来者还扳不倒“三大”。明年起,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将陆续达到60万辆、70万辆产能,一时半会儿很难被超过。当然,高档轿车领域的竞争究竟鹿死谁手尚难定论。(本报记者周丽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