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门外车谭:“高收费限私车”不治堵是添堵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8日 09:42  新浪汽车

  李安定

  临近国庆黄金周,北京等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成为各方人士评说的热点,大多数有识之士认为,轿车进入家庭刚刚起步,原有的观念、规划、道路建设跟不上,本在情理之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而伴随交通拥堵十年来时起时伏的“限私车”论也沉渣复起,让许多买了车和正要买车的老百姓心存疑虑。

  多家媒体披露,应对交通拥堵。北京有人提出“高收费限私车”的措施。包括征收小汽车牌照费、二环路内及交通严重拥堵地区征收道路拥挤费,从而引导和限制私车的使用等,这些办法有的违背国家现行政策和消费者利益;有的没有可操作性,是一种观念上的倒退。历史将证明,此举不是治堵,是添堵。

  中国老百姓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不能拥有轿车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才名正言顺地写进新的五年计划。认可了老百姓拥有轿车的权力,是新世纪中国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轿车产业的发展不但成为国民经济强大支柱,千千万万普通中国百姓得以圆了轿车梦,也正产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凝聚力。“限私车”过去可以名正言顺,今天却是在公然无视老百姓消费汽车的权力。即使北京现有的轿车多到了非限不可的地步,要限也应该是公车、私车、出租车一起限。为什么要单单限私车?

  对于市区拥堵地区的有人提出征收“拥堵费”,而且“收费定价不存在问题。供不应求,就可以涨价,涨到不堵车为止。”

  我很想知道,这种“高收费”的心理价位是多少?是不是有个底数?征收高额牌照费,收到不堵车为止,10万元一份,估计没什么人买新车了。但是今天的堵车,是眼下200万辆机动车造成的,挡住新车管不住在用车的拥堵,是不是在用车也要补征?交了钱拥堵就会消失,逻辑何在?而且20年前,北京机动车25万辆时也堵哇。除了牌照费,还有人献计献策:“中国可以借鉴新加坡和伦敦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以用拥挤道路收费的办法来解决堵车问题”。且不说,北京的汽车只是伦敦的三分之一。设想一下收费的技术问题:在二环路各出口建收费站,一辆一辆交钱开票放行,排队的车还不得排出二里地去。城里是没车了,二环路就成停车场了。此论完全是纸上谈兵。

  中国的“私车”所有者为他们出行的道路是已经付过费的。在中国,买车时要交车价十分之一的购置税,明文规定就是修路用的;其后用车过程中年年要交养路费、车船使用税、高速路过路费等,而且负担不轻。并非“普通纳税人出钱为买车人修路”。前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汽车当做“唐僧肉”,在汽车消费中搭车乱收费,还作得遮遮掩掩,国家三令五申作过多次认真清理,在今天却有人大张旗鼓地提出对私车实行高收费限制,真是匪夷所思!

  牌照费、拥堵费,在中国,在外国,是有人用过,属于极端而个别的例子,几乎没有人效法,为什么在我们这里被一些人视为灵丹妙药。老百姓最急切盼望的是中国的轿车加速降价,和国际接轨;盼望着国家限制清理汽车消费中的乱收费。今天买车的主体并非大款,而是以收入不高的青年人、工薪族为主,车价降一千元,购置税降三个百分点他们也很在意。怎么能出此“高收费”吓退他们购车上路的下策,作与老百姓的愿望,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背道而驰的事情呢?

  一些专家说得好,限制私车是一种不理智的做法。目前交通的拥堵显示出的是管理的问题,而不是消费行为的本身,限制私车,是用一种消灭成长的方式解决问题,因噎废食。

  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疏导”与“堵截”的争论。北京作为首都,曾经以对家庭轿车的开放和平等的态度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典范。盼望着北京市政和交管部门能够在轿车开始进入中国百姓家庭的新形势下创造“疏导”交通的新思路、新对策。这不但是北京市民的幸事,也是全国老百姓的幸事。(完)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