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 近十年我国的私人汽车总量增长了8倍,到2002年达到了770多万辆,私车占有率已高达43%。伴随着大量私家车的出现,国内一些特大城市纷纷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管理问题,直接威胁到消费者自身权益。如何驱私车之弊而得私车之利,成为消费者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了望周刊刊登文章说,对于广大汽车消费者来说,首先要理智地做出购车决策,明确什么样的人适合买私车,而不能不顾自己钱袋而只盯着有车的“潇洒”。
购车是大额投资,虽然现在国家鼓励,银行贷款,厂家竞相降价,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菲的购车价和后期保养费、养路费、车船税、保险费、汽油费、停车费、年检费、过路过桥费等并不是凭一时冲动所能承受得起的。有人曾形象地介绍了在广州买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月薪2000元人士,应列入“买不起车”行列;月薪3000元人士,可列入“买得起车,养不起车”行列;月薪跨入4000元人士,基本上“买得起车,也养得起车”,但限于10万元左右经济型车;月薪6000元人士,拥有私家车的档次可以在15万元左右;月薪上万元人士,私家车的档次才可以在20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应考虑自己的住房位置,是否有停车场、修车场等便利设施。虽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了,但许多配套工程仍然没有跟上,交通堵塞在城市中普遍存在。许多有车人面临有车无处停、有车不能用的情况。因此消费者购车时需要结合自己的收入水平,考虑购房位置、购车后的费用支出等,理智地作出购车决策。
其次,响应政府“积极购买,限制使用”的政策,改变以车代步观念。目前,我国平均80多人才有一部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可见我们并不能限制私车消费,政府仍在提倡积极购买私车,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但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如何使用汽车仍是一个问题。据统计,北京现有车辆中每天的使用比例高达80%,这个数字是日本东京的4倍、美国纽约的2.5倍。可见造成我们现在交通拥堵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汽车数量的激增,使用率的居高不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人拥有一辆甚至几辆私家车,却仍然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而私家车只是在周末出游等一些自由时间才会使用。私家车非代步化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而在我国私家车的功能仍然是代步工具。因此在政府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有车族也应在购车后改变观念,短途用车多选择公共交通,在长途等必须用车时用车,共同为缓解城市交通堵塞而努力。
最后还要注意选择用车时间,减少高峰时间在拥挤路段出行。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限制用车,深圳市在2003年重点实施“三禁三限”措施减少高峰时间拥挤路段内的机动车出行总量等。有车族在用车时也应考虑时间选择问题。对于上下班及周末这样的交通高峰期尽量避免用私车出行,在不得已用车时也可以选择在非中心拥挤路段出行。既免去了在高峰期用车的堵塞之苦,也减轻了城市交通负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