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半年汽车价格降了40多次 汽车定价还能有谱么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9日 16:35  中国汽车报

  据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国产轿车发生了45次以上的降价行为,尽管国产轿车只有115个款型,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市场那样丰富。在降价的品牌中,富康、赛欧吉利成为急先锋;降价幅度最大的车型是红旗和2.8升帕萨特,降幅达5万元。在“老三样”当中,惟有捷达的最低价还挺在10万元以上。

  总的来说,国产轿车的定价模式基本上是心理定价和竞争性定价。直观的特点就是先以一种技术卖点结合品牌市场影响力,确定一个较高的价格。日后竞争者增多,或者技术优势、款型优势丧失殆尽,再像刮油腻一样,一层一层地往薄里刮。营销学上称其为撇脂定价法。近两年来,国产价格肉搏战、贴身战就是这样发生的。规模增大、成本降低,甚至大发善心的所谓回报消费者的说辞,各种因素固然有,但实际上作用微乎其微。如果没有加入WTO、关税降低的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新进入者的竞争,中国轿车不会半年生产近百万辆,价格不会距离寻常老百姓越来越近。尽管与世界轿车业相比,中国轿车业仍然处在暴利阶段,但价格战已经功不可没。

  然而,对于不断降价,有些企业家坚决地指出,其后患无穷。最主要的危害就是新购车不久的客户深感上当受骗。如果他所购买的车价格坚挺,纵然车子有点小毛病,用户也会心存他对车子优点的肯定而觉得物有所值,或者能够容忍。但是,当他刚买车不久,该车就大幅降价,他就会产生上当受骗、被愚弄的恶感。假如车子有些小毛病,更不用说大毛病,用户就会向他的家人和朋友发泄,夸大自己的不满,甚至诋毁他所购买的车子。这样,尽管一些车频频降价,但市场口碑并不怎么好,它的相对微弱的销量增长,主要来自于那些“白本族”,来自于那些对轿车好坏如何评价知之甚少的家庭,来自于那些只是冲着低价而去的消费者。那些本身性能、质量不过硬的车型的制造者似乎觉得,中国有太多太多对汽车懵懂甚至无知的消费者,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用不着发愁。这是一种自作聪明的想法,消费者正迅猛地成熟,这是一种误人又误己的做法,厂家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在积累着低档、劣质和玩儿花活的社会口碑。

  中国制造的轿车没有一款像大众甲壳虫和福特T型车一样,问世时价格就几乎一步到位,就是冲着寻常百姓家庭去的。除了质量因素之外,国产轿车价格梯次始终拉不开档次,预示着中国的轿车产业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乘用车领域终究是世界车坛产业链的延伸。

  前些日子,有一位总工程师说,某外国企业买了几辆中国的微型面包车,到本国解剖后详细研究,结论是无法在中国合资建厂搞这种只卖3万元的车。我们再联想到中吨位卡车,为什么老外的手伸不进来?通过竞争,技术提升了,价格到位了,暴利消失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了。

  新的产业政策草案要求农用车要执行汽车的技术规范,这预示着现有的农用车市场等待着国产汽车去占领,可是农民的收入虽在增长,但毕竟有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如何去填满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缺,值得研究。但起码可以肯定的是,价格如果像轿车一样,一上来就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可望而不可及,是连第一批买主都没有的。那样的话,一批农用车企业不仅会继续生存,而且还会成为现有汽车企业强劲的竞争对手。

  熟悉大众和福特发家史的业界人士应当明白,切合老百姓期望值的到位的价格会产生多么大的辉煌,会赢得多么久远的声誉。

   (本报记者秦淑文)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