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POLO去年在中国的推出,堪称中国汽车史上首次正式的“与全球同步”,这个身份为POLO确立了最先进小车的形象,即使车身是中国人很忌讳的两厢式设计,但它所获得的市场认可程度,已向大家证明当今中国已经不乏懂得赏车的消费者了。
不过,向来不放过任何一块市场的大众车厂是不会就此满足的,他们对POLO还有更大的计划和期望,就是三厢版来开拓更多用户。由于一个车型的研发至少都要一、两年,而两厢版POLO首次亮相至今不到一年半,据此,可以推测三厢POLO的计划是大众早就制订下来的,说不定原先还是主打车型,只是没有料到两厢版POLO的开局会场打得这么好罢了。
非常空间延伸
三厢版POLO去年底首先在巴西市场出现,但据大众工程师透露,在两厢基础上研发的三厢POLO,其研发的目标市场只是巴西和中国。三厢版的所有研发工作是由德国、巴西、中国三国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其中上海大众共派出了40多名技术人员参与。
紧凑型三厢车的尾部设计并不像大中型车那样容易。由于车小,所有的线条及尺寸都一定要拿捏得恰到好处,三厢POLO表面上只是将两厢POLO加了个尾巴,但内里的设计及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从后门的长短到C柱的大小到C柱的大小等等都经过反复试验,在保证实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视觉效果,同时还要保留大众的品牌风格。
三厢POLO在B柱以前的部分与两厢版是完全相同的,依然是那双有神而又调皮的大眼睛,动力力极强。B柱以后的部分则大做文章,如果说两厢POLO能给人以独特的时尚感和年轻魅力,那么三厢POLO的造型就显得平实了许多,利用加长的29cm车身把车体的轮廓塑造得更加前后均衡曲线形的车顶从前挡风玻璃平稳,流畅地延伸向车尾,这种线条在小型三厢车中的确不多见,而整车风阻系数仅为0.31。加了尾巴的POLO平添了一份实用,成熟与大气,也许这是大家对三厢车的共同理解,不过我们倒觉得三厢版的前后观感性格差异太大,如果尾灯能和前面的双圆灯来个呼应,整部车似乎会有更统一的性格。
三厢PLO的装备,技术要求以及精良制造工艺,完全继承了两厢POLO的DNA,达到了当代世界汽车工业先进水平。它应用了国内只有奥迪A6、帕萨特使用的10mm空腔发泡材料,添加在POLO轿车车身空腔内,在整车进入烘箱烘烤时,发泡材料遇热膨胀,密实地填充了整个钢结构管柱空腔,避免了气流通过时产生的噪音。发动机与底盘的连接处选用了减振胶与液压联杆的双重连接方式,这在小车中属罕有的做法,因此使发动机的振动大为减轻。安全方面,POLO更成为欧洲NCAP测试中唯一达到4星级标准的同级别车型。可以说,大众对POLO这部小车是以大车的手法去炮制的,三厢版便更加贯彻了这个思想。
主导实用功能
若说两厢POLO是以时尚为主导,那么三厢POLO就一定是以实用为主。三厢POLO在尺寸上仍属于AO级紧凑型车,它的长度虽然还不算同级最大,但其轴距却达到了同类车的最好水平,三厢POLO的轴距仅比宝来短了2cm,但内部有效使用空间却并不亚于宝来。尽管宝来在其所属级别里不算宽大,但这样的空间对POLO这一级的小车来说,却是十分得体的了。
三厢版的行李箱容积几乎是两厢版的一倍,有42O升之多,后座椅还可以翻转折叠。仪表板上眼镜盒、前后杯托、前座椅下储物盒、车门内饰板储物盒及座椅靠背储物袋给乘员和驾驶员更多的储物空间。由于其内饰设计和两厢POLo并没什么不同,在这里也就不作太多的介绍,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内饰做工以及用科依然精良的前提下,后排及尾箱空间的确较两厢车宽敞不少,大幅增加了POLO的实用性,以尽可能的满足大多数国人以实用为主的用车理念。
承袭“大众”路线
上海大众为我们安排的试车地点是三亚亚龙湾畔,车外优美的风景和POLO提供的安静完善的驾车空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厢POLO在中国的推出,依然是与全球同步的,而且它在中国比在欧洲市场更先上市。虽然一些如ESP等设备仍没有出现在国内的三厢POLO上。不免让人有些失望但在基础技术和就品质来讲,POLO仍称得上是同类车型中的佼佼者是一部典型的大众出品。
不过说到“大众出品”,三厢POLO很可能还会继承另一个大众特质,就是价格不会太低廉。(撰文:应书权 摄影:楼浩)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