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真正竞争时代到来 “同质化竞争”考验汽车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3日 14:20  中国汽车报

  东方之子、高尔、凯越等新车的上市,进一步表明: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在车型竞争上出现了“同质化”趋势。从前,企业只生产某个细分市场的车型,现在,企业在车型序列上逐渐拓宽,纷纷走向了广谱系列化。

  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生产经济型车的企业将品牌内涵尽量向高端延伸。像福特这样的跨国公司如此,技术条件相对要差得多的民族企业,如奇瑞吉利亦同样如此。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生产中高档车型的又将车型序列向低端延伸,争抢这一块竞争已经够激烈的市场。广州本田生产Fit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两头”都有的,像上海通用,觉得中间还有一个空缺,也要马上给补上去,于是就有了凯越这样的车型。

  最近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2.0升黄金排量现象”,可以看做是同质化竞争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以“老三样”为代表,中国汽车市场上主要是价格在10至20万元之间,排量在1.6升左右的车型为“当家花旦”。接下来,中高档车领域的“四大天王”开始走俏,排量多在2.0升以上。而2.0升正好是处于中间的排量。分析具体情况就可看出,生产2.0升车型的,既有一汽-大众神龙这样的“老三样”企业,也有过去的“四大天王”企业,各类企业趋之若鹜,实际上也从车型排量的角度反映出企业生产的车型越来越同质化了。

  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已不满足于占领某一细分市场,而是要将战线在所有细分市场拉开。与此相对应,则是为了规避“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投资风险。对于合资企业而言,因为有强大的外方背景,在车型上不断拓宽是必然的。最明显的莫过于上海通用广州本田。广州本田的雅阁系列一直卖得不错,但是一方面是为了争夺经济型车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中高档车领域“四大天王”的时代已经走向终结,所以它就不得不进行车型战略的转变。对于过去生产经济型车的企业而言,经济型车本就利薄,将车型序列向高端延伸一直是他们的愿望,而其他企业将触角向这一领地延伸,也逼迫着他们要在困境中寻求突围。当然,更主要的是,在竞争实践中,他们知道了造车是怎么回事,卖车是怎么回事,因而信心大增。

  看来,在利润追逐和规避风险两个因素面前,每一个企业都在向别人的“领地”入侵,同时,每一个企业过去的“领地”又都在被别人"入侵",最终的结果,是不同的企业在车型序列上走向了同质化。

  竞争导致了同质化,同质化竞争也在考验汽车企业。这表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竞争趋向同质化,意味着真正的竞争时代的到来。很多人一直在说,中国汽车企业竞争不充分;但也有很多人一直在说,中国的汽车企业竞争太残酷了———这么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居然有100多家企业。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是多,但这些企业都不是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上。长期以来,不说轿车、客车、载货车之间的严格区分,就是轿车,生产3.0升以上的企业不能生产3.0升以下的车型,生产1.3升的企业想生产2.0升的车型也是难上加难。所以那时的竞争不是“真正的竞争”。现在,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上,不仅是有一家以上的企业参与竞争,而是差不多所有的企业参与竞争,因而竞争的程度趋向空前激烈,达到了白热化。

  二是,同质化竞争,实际上是使企业进入了自己不熟悉或者是不擅长的领域。跨国公司进入中低档车领域,会拥有自身的制造优势吗?大众好长时间不生产10万元以下车型,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领域是“薄利”领域,跨国公司制造低档车在技术上显不出优势,在成本上不具有优势。而本土企业进入中高档车领域,可能风险更大。他们既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也不具有相应的品牌优势。在实际运作中,我们看到,这些企业依旧采用了低价策略,这差不多是他们惟一的“杀手锏”,但这一招在中高档车上能否奏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同质化竞争的出现,表明“真正的竞争”时代已经到来,是中国汽车市场趋向成熟的表现,但对个体企业来说,则是对其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严峻考验!(桂俊松)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