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时风集团科技楼的会议室里,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和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日前签订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协议》(以下称《框架协议》),并宣布成立“中国重汽—时风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合资专用车公司)。
根据《框架协议》,合资专用车公司总注册资本5000万元,时风占70%的股份,中国重汽占30%的股份。合资专用车公司的生产基地设在高唐,产品利用中国重汽的斯泰尔重型汽车改装生产半挂车和自卸车及其他专用车。
据刘成强介绍,合资公司2003年可生产专用车1000辆,2004年的目标是1万辆,待一期工程于2005年完工后,可形成年产2万辆的生产能力;到2008年最终完全建成,年生产能力将增加到5万辆,产值将会达到100亿。
最近几年,时风一直在寻找进入汽车行业的途径,刘成强曾经与多家汽车生产企业进行过谈判,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未能如愿。
峰回路转发生在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两周的人代会,让同为山东代表团成员的时风董事长刘义发和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有了足够多的机会进行深入交流。合作生产重型专用车就是在这时双方达成的共识。
除此之外,就是彼此间的优势互补。中国重汽的一位技术负责人说:“时风在管理上有一套独特的东西,这让它在制造成本上有很大的优势。时风的成本控制,我们比不了。”而对于刘成强来说,中国重汽最能吸引他的是技术:“中国重汽有斯泰尔的技术,有沃尔沃的技术,这在中国重型汽车行业里都是最好的,与中国重汽合作,可以让时风一进入汽车行业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一个是中国农用车行业的霸主,一个是中国重型汽车市场的主力军,双方联手出击重型专用车市场的动作不能不吸引关注的目光。
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专用汽车“十五”规划》:从2001年到2005年的5年时间里,中国的专用车市场容量将在2000年16.76万辆的基础上每年再增长15%左右,到2005年中国的专用车市场将达到34万辆的规模,其中重型专用车10万辆。
而实际上近年来中国专用车市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当初的预计,到2002年我国专用车已经提前3年达到了原先预定2005年才有的产量。中国汽车协会的专家分析,我国公路条件的不断改善、物流业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是带动专用车行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东风提出了要打造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的目标,而其所说的商用车实际上主要就是专用车;湘火炬携手陕西重汽和重庆重汽已经开始试水重型专用车行业;重型汽车市场的新军江苏春兰、湖北三环、北汽福田对重型专用车也是虎视眈眈。
中国汽车协会的专家认为,专用车包括重型专用车有两个发展方向,市场需求量大的车将向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发展,而市场需求量不大的特殊用途车则更应该注重产品的专业化和高科技含量。
“时风和中国重汽的优势都在于大批量生产、专业化制造,所以我们计划做的工程自卸车、半挂车、散装水泥车等都是重型专用车里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适合发挥我们的优势。”刘成强说,“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做中国重型专用车行业的第一。我们有信心让这个目标在两、三年内实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