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技术不熟练 新手上路频成“马路杀手”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2日 10:17  南方日报

  新手上路为何频成“杀手”

  技术不熟练、安全意识差是最主要因素

  有统计显示,广州1-7月上牌新车4.5万辆,平均每天就有210多辆新车上路,而车主中又以新手居多。开车上路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但近来不少新手成为“马路杀手”的新闻频见报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一般来说,新车手发生的车祸事故以擦刮、轻微碰撞、追尾等为多,但一旦发生大事故,结果就相当惊人。据某地交管局事故处的事故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共发生各类交通安全事故5837例,死亡594人、伤3566人、造成经济损失1200万元。对今年来该市车祸事故的肇事驾驶员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20%的车祸中肇事司机的驾龄在1年左右,还有26.8%的车祸,肇事司机的驾龄为2-3年,同时,新车手肇事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也较高,达到惊人的20%左右。

  原因仍在技术不过硬

  新手发生车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不熟练,安全意识差。常见的违章表现主要是:随意变更车道、不按标志行走、闯单行道、闯红灯、酒后驾驶、路口不按规定让行、争抢车道等。交管部门对新手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认为,大多数新手只掌握最基础的驾驶技术,对车况、环境、道路等都不熟悉,也缺乏必要的应急经验,对复杂情况的判断和应付能力十分不足,所以他们成了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高发人群。

  私家车主及大量涌现的业余开车者的驾驶技能、驾驶素质和安全意识较差。他们普遍是在上下班或周末双休日外出度假时才开车,而这个时间段内常常是行车高峰期,由于车技和行车经验远比不上专业司机,所以也是发生事故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手技术为什么普遍不硬?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驾校的流水式培训太急功近利,只重量不重质。当前的学车热正处于高峰期,新驾驶员队伍庞大,很多驾校为了争夺生源,教练不够规范,有的驾校一个教练要带十来个学员,很难保证学员的驾驶训练时间。很多新手上午拿到驾驶证,下午就急着跑长途、上高速,怎么能让人放心。由此看来,重视驾校的教育质量问题,让其树立“人命关天”的意识还是相当必要。

  标明自己是新手

  广州五羊新城某驾校的叶教练对记者表示,新手车上一定要设明显标记,表明自己是新手;还应该记得查阅地图,熟悉行车的路线,这样可以减小遇到突发情况的机率。新手遇到突发情况时往往左闪右躲,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最好采取制动措施将车停住更为可靠;另外,开车时车内不宜摆放各种饰物,以免影响视线或其他情况的发生。

  他还认为,新手驾车不能仅盯前方,还要多留意两边的倒后镜情况,这样能较好应付从两旁突然窜出的车辆。新手常常见到一有事情就急踩刹车,造成追尾。建议先轻刹,给后面的车辆信号后,再将车辆停下来。有人过马路,放慢速度;新手的车速最好保持在恰好跟住前车的速度。如果太慢,后面的大、小车辆不停地超车,同样会带来危险。

  正确处理复杂路况

  一些新手不太熟悉交通规则,又不熟悉行车路线,一看走错路了,立刻原地掉头,全然不顾两边的车辆,叶教练认为这是十分危险的。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观察前方是否有允许掉头的标志。如果万不得已必须掉头,不要在对面一串车辆等候的状态时强行拐弯,这样会造成交通阻塞,等车辆启动后,车子之间距离拉大时可插空迅速掉头。

  目前城市高架桥很多,落差很大,新手开车下桥经常控制不了刹车,如遇车辆刹车不灵,后果不堪设想。这时不能惊慌,应迅速踩离合器换至低挡位,借用发动机的制动力让汽车减速,有的人开车下桥时,只管空挡滑行,眼看要撞到前车了才踩刹车,这也很危险。安全的做法是,踩着刹车,空挡滑行到看得清桥底时,把挡把拨至低挡位,再次减速缓缓驶下高架桥。

  本报记者郭滨实习生吴圆圆

  -小贴士

  牢记“四不跟”原则

  新手开车,在驾驶小型客车跟随其他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要注意“四不跟”:

  一、不跟大型货车。大货车又宽又高,遮挡行车视线,既容易随着闯红灯(大货过去后红灯亮了),又须防着车上货物有可能掉落而伤及自己的车辆和人员;

  二、不跟空驶出租车。空驶出租车在路上“扫活”,一旦发现人打车,有些司机会突然刹车,这时跟得太紧又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两车甚至多车的连环追尾;

  三、不跟大小公共汽车。大公汽、小公汽与大货一样,容易遮挡行车视线。且有些公共汽车进出站强进猛出,有时还不打转向灯,这时如果跟随距离过近或在其两侧就比较容易发生事故;

  四、不跟外地车。外地车一般对市区道路不如本地人熟,故行车较慢且犹豫不决,忽左忽右。另外有些外地车司机既疲劳驾驶,技术也欠成熟。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友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