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也可高效率零排放--国外燃料电池车发展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2日 09:07  经济参考报

  燃料电池以其高效、零污染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著名汽车公司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各国政府也在法规和政策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近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出资在全球5个国家6个城市进行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的示范运行。

  美国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甲醇改质型燃料电池汽车“NECAR5”于2002年5月20日从旧金山出发,成功横穿了北美大陆,在历经16天之后的6月4日抵达华盛顿特区。这是燃料电池汽车首次成功横穿北美大陆,行驶距离为5250公里,最高时速145公里。

  通用公司继AUTOnomy燃料电池概念车在底特律车展上亮相之后,又推出Hy-Wire全新概念车,它由德国通用动力设计工作室所提供的燃料电池,可让Hy-Wire拥有160公里/小时的安全极速。

  日前,美国通用公司宣布液氢燃料电池汽车“氢动三号”已在日本获得公路行驶许可。与此同时,“氢动三号”的液氢贮藏系统也得到了认可,这样该车就成为首款在日本得到公路行驶许可的液氢燃料电池汽车。通用公司将使用“氢动三号”首先参加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氢燃料电池验证项目。另外,美国联邦快递公司从2003年6月开始在东京都市区使用“氢动三号”作为邮件的运送车辆。

  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最新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与先进的新式燃料电池打造了一款全新的高效率、零排放福特“焦点”(Focus)轿车,这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环保型汽车,也是业内第一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车”,它将混合动力技术改善行驶里程与动力性的优点与燃料电池的综合效益结合了起来。

  2003年5月20日,美国联邦快递公司(UPS)和美国环保局以及戴姆勒-克莱斯勒在密歇根州联合宣布合作项目:联邦快递公司将用燃料电池车进行包裹投递。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在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时,就环保和能源独立性方面提出在美国国内发掘更多的能源,提交“清洁天空”法案,计划在未来15年内将发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降低70%。他还提议拨款12亿美元作为研究资金,使美国在制造清洁、氢燃料的汽车方面领先全世界。在参观了燃料电池的最新进展之后,布什更加充满信心:“如果过去你对无休止的能源战感到厌倦,让我们在21世纪发展氢燃料电池吧。如果我们有效地开发氢能源,我们到2040年能每天减少1100万桶石油。”这个数字正是现在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量。

  受汽车制造商和布什政府立法的压力,2003年4月25日,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CARB)以8比3通过对2001年版零污染汽车(ZEV)法规的修改,促使工业界生产清洁汽车,满足环境要求。新法规调整了无尾气排放和中等废气污染的电动车的比例,进一步促进混合动力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欧洲

  2003年,欧洲将在8个国家10个城市开创世界最大规模的燃料电池巴士示范,30辆最新一代大客车上路示范运营。欧洲清洁城市运输项目(CUTE)涉及欧洲7个国家9个城市,将在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汉堡、斯图加特、伦敦、卢森堡、马德里、斯德哥尔摩、波尔图进行,欧盟给予ECUTE计划1850万欧元财政补助。生态城市运输系统项目(ECTS)仅涉及冰岛一国,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进行。这项大规模的示范活动,每个城市都将有三辆燃料电池巴士参与,同时每个巴士总站都将建一个加氢站,氢也将以不同方法生产,有的还将在加氢站现场设立制氢装置。2003年4月24日,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首座加氢站。全世界的人们都将有机会,通过示范活动,提高对燃料电池巴士和有关氢基础设施的认识,也将积累使用经验,并获得各种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比较。

  日本

  日本自2003年起对燃料电池汽车实施免税制度以鼓励其发展。丰田公司在2002年底宣布在日、美销售燃料电池车,和日产合作开发混合动力电动车。丰田-日野FCHV-2公共汽车是首辆获得日本土地、基础设施和交通部批准的公路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公共汽车。新车将氢储存在顶部封好的氢储藏箱内,而且有两个高性能丰田燃料电池堆,每堆燃料电池有90kw的输出功率,比以前只有一个燃料电池堆的汽车性能规格增加1倍。公路计划试验由日本政府和其他实体协助展开。通过这些试验,丰田和日野希望验证他们共同研发的燃料电池的性能,从代步公共汽车运行的角度收集不同的性能资料,来加强燃料电池混合汽车朝商业化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世界发达国家正积极地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并已经取得惊人的成果。洁净燃料汽车的开发将为解决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作者:经济参考报资料室)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