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市结构和发展战略落后--“车路挤兑”新说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1日 09:19  新民晚报

  8月初,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张景利宣布,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2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28万辆。这位局长还说,原来有关专家预测,北京机动车突破200万辆的时间是2010年,没想到提前7年实现了200万辆。

  北京的路修得越来越多,车也是越来越多,车越来越堵。在我国其它一些大中城市亦有类似情况。自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限制汽车、尤其是限制私人汽车的声音又不绝于耳。但是目前发展私人小汽车、轿车进入家庭的舆论环境,没有因为车越来越堵、因为又有人要限制汽车而出现逆向变化,新华社日前关于“车路挤兑”原因探讨的统稿文章,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文章援引我国交通管理方面专家权威的意见,对路堵车、车堵路现象进行了客观而实事求是的分析,既没有责怪车太多,也没有埋怨路太少。

  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曾参与上海交通管理规划设计的权威人士、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的分析判断说,目前我国大城市的车路挤兑,其根源是道路功能的战略规划失当。杨教授认为,我国城市道路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例虽然比日本等国家要低,但车均占路面积却在日本之上,说明我国城市交通的根本症结不在于缺路,而在道路功能的战略规划失当。

  城市道路资源利用率低下,也是“车路挤兑”的重要原因。杨晓光教授认为,临时停车占道普遍、主干道的交叉口太多、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章穿道等技术方面的原因,使一些大城市的道路使用效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刘世锦亦有类似的观点,他说国际上有不少城市,其规模不及北京,汽车拥有量大大超过北京,而交通状况相当不错。对于北京的车路挤兑,刘世锦认为,问题不在于私人购车的增长,而在于城市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落后。

  专家们的观点,廓清了城市“车路挤兑”上一些片面的认识,廓清了城市道路战略性功能定位上的一些问题,称得上是一个“车路挤兑”的新说。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百姓生活质量要提升,路还得继续修,车还将更快地多起来,车与路的矛盾,只能靠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来解决。眼下的“车路挤兑”新说,舆论环境有利于私车市场活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即将出台,政策环境也在向利于刺激私人购车、扩大内需方向发展。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相得益彰,必将推动我国私人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特约撰稿川页题图摄影杨建正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