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奇的藏北高原无人区(二)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31日 17:12  新浪汽车

  巍峨的雪山和冰川 冰川是藏北高原无人区的一大特色,总面积达1986平方公里。以高原上那些巨大的山岭为中心,古冰川作用遗迹广泛分布,现代冰川亦十分发育。数十座海拔5700米以上的雪山是一片晶珠碎玉般的冰雪世界,给宏伟的山原地貌增添了无限瑰丽的景色。高原现代冰川的发育已退缩到那些巨大山系的岭脊和谷地源头,普遍发育的是大陆型冷性冰川。冰川的融水是这里主要大河的补给源泉。

  星罗棋布的湖泊 

  藏语称湖泊为"错",盐湖为"茶卡"。藏北高原湖泊面积达21396平方公里,占西藏湖泊总面积的88.5%,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强。这里是我国湖泊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一面面镜子,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忽闪忽闪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湖中鱼类繁生、鸟类群集,打破了高原上的单调与幽僻,为寂寞的原野增添了难以形容的天然情趣。随湖水中矿物质含量和湖水深浅的差异,湖水有白色、蓝色、蓝绿、靛青色;湖泊有淡水、咸水和盐湖。据统计,藏北高原共有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约497个,大于5平方公里的湖泊约307个。由于受藏北高原内部地形与气候的影响,其北部与南部湖泊的特点有较大的差异。北部降水少,水源不足,入湖河流比较短小,多时令河,湖泊个体不大,且分散孤立;南部降水相对较多,水系发育,湖泊相对密集。较大的湖泊有纳木错,湖面面积约1920平方公里;奇林错,湖面面积约1640平方公里;扎日南木错,湖面面积1023平方公里;当惹雍错,湖面面积835平方公里;多格错仁,湖面面积350平方公里;班公湖等。西藏最大的湖泊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素以海拔高、面积大、景色瑰丽著称。湖面海拔4740米,面积约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南侧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主峰7111米。山上冰川发育,冰雪融水是纳木错的重要补给水源。北侧是起伏和缓的藏北北部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湖中有5个岛屿兀立,最大的朗多岛,面积达1.24平方公里。还有5个半岛凸入,其中最大的扎西多吉半岛面积为10平方公里左右。该半岛由于溶蚀作用,形成有许多峰林、溶洞、天生桥、石柱等美丽多姿的岩溶地貌景观。纳木错最大水深33米以上。湖水清澈,透明度大,湖面呈深蓝色。湖水矿化度约为l。7克/升,水质微咸。湖水冬季结冰,至翌年5月开始解冻。湖内重要的经济鱼类为纳木错裸鲤,捕捞的体长88.33%为240毫米~380毫米之间,捕捞的平均重量为311克。年产鱼达3000吨。每年5月~7月有数千对斑头雁在湖心岛繁殖。湖滨草原沼泽区牧草丰盛,畜牧业生产较兴旺。

  连绵成片的湿地 

  在干旱寒冷的藏北高原无人区,湿地具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是这里一切生命赖以生存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藏北高原的生命源。湿地本身具有独特的小气候,水源丰富,牧草发达,是该地区许多珍贵野生动物栖息的重要场所。藏北高原及其湿地在整个青藏高原的生物地理区域中最具代表性。整个生态系统基本保持了原始的生态平衡状态,完好地保存了许多濒于灭绝的珍稀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但迄今人们对藏北湿地的认识和研究十分有限。湿地主要植被分别由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河滩灌丛,沼泽和水生植被等组成。常见的植被群系是:紫花针茅群系、垫状驼绒藜群系、青藏苔草群系、小篙草群系、冻原白篙群系、小叶棘豆群系、藏北篙草群系、红线草群系、海韭菜群系、杉叶藻群系、斑唇马先篙群系、蕨麻委陵菜群系、高原篙草群系、藏沙棘群系、匍匐水柏枝群系等。湿地常见鸟类有棕头鸥,斑头雁,赤麻鸭,普通秋沙鸭,普通燕鸥,鹮嘴鹬,黑颈鹤等。它们每年夏季在藏北高原繁殖。鱼类中,鲤科的裂腹鱼类是最常见的优势种,其次为高原鳅类。绝大部分鱼类10月至翌年5月在洞里休眠。藏北高原湿地分布规律与湖泊、雪山分布相吻合,东北部、南部、西北部湿地较密集;北部湿地分布较少,由于气候干燥,几乎没有永久性沼泽。常被人们误认为冷寂、荒凉的藏北高原,每年有8、9个月的冰封土冻,然而,一年四季却有热气腾腾的地热和温泉。至目前为止,藏北高原已发现有较大的地热区300多处,除了常见的温泉、热泉、沸泉外,还有喷气孔、冒气穴、沸泥泉、冒气地、盐泉以及热水河、热水湖。温泉里含有较高的矿物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胃病、肾病、皮肤病、关节炎、四肢麻木。难怪许多牧民翻山越岭,千里迢迢,抱病前往,以便自己能恢复健康。此外1976年西藏已在羊八井地热田建成了地热发电站,近年又建起了热水游泳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藏北人将用地热取暖、种菜、养鱼等。在藏北高原东部的羊八井有约40平方公里的热气田。这里一年四季总是笼罩着一股股蒸腾的灰白色热雾气,遍布有像开锅一样的滚泉,它们终年"咕噜咕噜"地从地下向上冒着70℃左右的热水。还有喷气孔、冒气地面;喷泉与间歇喷泉、温泉、热泉、沸泉等。具有种类多样,水热活动强烈,规模宏大等特点。水型有地表冷水重碳酸钠型,地下热水氯化钠型。其PH值为6.6~8.6,一般为7~8,属弱碱性。更引人入胜的是在羊八井地热附近,有一个热水湖,它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水温约50℃以上。每逢清晨或傍晚,地面气温降到0℃左右时,热水湖面上便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团团薄雾从湖中升起,愈来愈浓,一直飘向空中十余米高处,人在其中如入仙境。白天,地面气温升高,阳光高照,就是在这海拔4300多米的藏北高原也完全可以脱衣下湖游泳,融身于大自然,逍遥惬意,别有一番情趣。在藏北高原腹地、绒玛乡以远1公里处有一片温泉,终年热雾缭绕。即使在藏北高原大地严寒的冬季,温泉水流淌的地方仍是郁郁葱葱、温暖如春、昆虫活跃。温泉水温在80℃左右。泉水顺山势流淌,使整个山谷地温上升,遍地绿色苔藓。附近红石岩下的温泉,一池热水之中,密集的泉眼,整天无休止"咕嘟、咕嘟"地往外涌冒着一朵朵跳跃、翻滚的水花。正中的几眼大热泉翻出的水花高出水平面30厘米~50厘米,水花直径达20厘米。在大池边有一小片"石林",岩柱是由不断涌冒出泉水的矿物质日积月累堆积而成的,每根岩柱本身就是一眼热泉。岩柱奇形怪状:有像头戴帽盔的"武士",有亭亭玉立的"石笋",有如倚天而立的"长剑"。最粗的岩柱两人合抱不拢,最细的直径也有30厘米;最高的达10多米,最低的也有1米~2米。

  变幻莫测的气候 

  测站藏北高原地势高亢,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远离海洋,位于地球亚热带纬度带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空气稀薄,其密度为719克/立方米,气压低,仅为549毫巴;氧气少,含氧166克/立方米,相当于海平面的59%;沸点为84℃;空气干燥少尘,透明度高,大气质量约为海平面的l/2。二氧化碳含量不及海平面的1/2,致使高原天空分外碧蓝,夏季在朵朵白云衬托下,景色格外妍丽。因地势高亢,四周为自由大气所包围,在冷气流影响下,大量热量以湍流、对流的形式逸散,因而地表大气所获得的能量有98.6%随即丧失,形成该地区少有的特殊温差大的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全年可达2850小时~3200小时(而成都是1186.8小时,上海是1932.5小时)。身在藏北高原倍感阳光灿烂,极目舒天。由于受一系列高大山脉的阻滞作用,削弱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冬半年则受西风环流的控制与影响,气候寒冷干旱,为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500毫米~400毫米~300毫米~250毫米~200毫米~150毫米~l00毫米~50毫米。降水量非常集中,85%以上降水在每年的6月~9月。大雨很少,日最大降水量一般不超过30毫米。常以冰雹和固体降水的形式降落,占年降水量的比重达90%以上。夏季由于气温较高、辐射强,在常年雪线约5500米以下的冰雹和雪很难持久保存,一般几小时内即融化。平均相对湿度34%~47%。年平均气温约为-1℃~4℃,最暖月平均气温2℃~5.5℃,最冷月平均气温-10℃~12℃,极端最低气温达-41.2℃,极端最高气温在20℃左右。无霜期小于70天,随着纬度的北移,逐渐过渡到没有绝对无霜期的区域。大于或等于17米/秒的大风日数在100天/年以上。年最大蒸发强度2465.3毫米以上。在西藏气候区划中,藏北高原大致在其3个气候区内,即由东南向西北分别是:(1)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包括藏北高原中和东部地势平缓、湖泊众多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一年中仅有5个月高于0℃,极端最低气温低于-35℃。年降水300毫米~500毫米左右,降水量仅为蒸发量的1%。全年大风日数70天~90天以上。(2)高原亚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地区。位于藏北高原西北部,气候更干燥,全年降水量从东南部的200毫米到日土北部的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改则地区11月份平均相对湿度在20%以下,常出现相对湿度为"0"的极端情形。干燥度越向西北越严重。7月份~8月份的平均气温高至11℃~12℃,全年有7个月气温连续在0℃以上。全年大风日数高达200天。(3)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地区。分布在藏北高原西北边缘,平均海拔在4800米~5100米,气候极端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一年中有8~10个月平均气温低于0℃,极端最低气温在-40℃以下。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更强烈,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5℃,最大达23℃以上。年降水量约30毫米~50毫米。

  植被--绿色生命 

  据古生物化石与孢粉分析证实,藏北高原在更新世中期尚是温带森林草原,只是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青藏高原急剧隆起过程中,原来的森林草原才退出该地;同时蒙(古)新(疆)等地的草原成分逐渐进入,许多植物适应了高寒生态环境,成为该地区的代表种。现代植被类型在我国植物区划系统中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区内植被类型较简单,以高原高寒荒漠草原为主,主要由紫花针茅、羽柱针茅、沙生针茅、青藏苔草、固沙草、垫状驼绒藜和几种高等植物群落所组成。至目前为止,藏北地区已记录的种子植物有40科、147属、470多种。其中菊科171种,禾本51种,藜科12种,豆科28种,莎草科21种,唇形科16种,毛茛科19种,蔷薇科10种,玄参科13种,十字花科33种。各种植物以不同的生活型适应着高原干旱、寒冷因而生长期短的气候,具有抗低温、早生的生态习性。绝大多数植物是叶面缩小成刺、被毛、植株低矮、茎短、花大、丛生或近似莲座状或垫状。生物生产力低,每公顷产草量合成鲜物质重量平均350公斤~700公斤。植被覆盖度一般在20%~50%左右。植被的平均高度12厘米~16厘米。草原植被缺乏豆科优良牧草,载食草动物的能力低,草场不耐践踏。但是由于面积广大,牧草适口性较好、营养物质含量比较丰富、毒草和有害草少,成为食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藏北地区药用植物约有50种~60种,常见的有报春花、葱、狼毒、火绒草、风毛菊、虎耳草、垂头菊、青兰、紫苑、蒲公英、绢毛菊、大黄、锦鸡儿、翠雀、龙胆、毛茛、紫堇等属的一些种类。

  最高的高原野生动物王国 

  正因为藏北高原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交通不便、高寒缺氧,对人类而言,生存条件严酷,人类的生产活动不易开辟渗透,因而藏北高原历来被视为人类无法生存的"生命禁区"。但这些"恶劣"气候却是这里特有珍贵野生动物的天然保护屏障,创造了现代文明世界中一块宝贵的天然动物园。广阔的无人区,地域宽广,渺无人烟,没有人类生活和其它骚扰,安宁的环境是这里的野生动物生存发展的有利因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自然选择,藏北地区的野生动物,真正成了这里独特地理环境内的"主人"。它们从生态习性方面、生理结构方面都完美地适应着这里大自然为它们安排的生活"天堂"。如果离开藏北高原这块生活的"优越"环境,它们种群的灾难就会降临。即使大面积的雪灾发生,藏北高原的野生动物总能找到抵御灾害的方式,大雪融化后草原的牧草生长旺盛,将又迎来食草动物又一轮种群发展;干旱、少雨的藏北高原,却有雪山冰川之水为野生动物提供着不竭的水源;辽阔的草原虽然单位面积生物量低,但面积广大,野生动物的食物仍较充足;高原低温寒冷,制约着许多种病菌的繁殖蔓延,从而野生动物的发病率较低;广阔的荒野又是适应高寒、干旱动物不受人类惊扰的自由世界。高原上阳光充足,能加速呼吸,增强细胞功能,促使动物骨骼发育,故而提高了野生动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繁殖成活率。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藏北地区动物种类相对较少。少数适应于高寒缺氧条件的野生动物占据了藏北广大区域,成为这里动物的优势种。有蹄类中最普遍的是藏野驴、藏原羚、岩羊、盘羊、藏羚羊和野牦牛。其中,藏野驴和藏原羚多栖息在高原开阔的湖滨盆地和河谷,岩羊和盘羊多生活在山地,藏羚羊和野牦牛成千数百地栖息在藏北的各种环境内。啮齿类动物中,最普遍的是黑唇鼠兔和高原兔,二者的分布密度均很高。同样对藏北高原适应性很强的啮齿类动物有喜马拉雅旱獭、藏仓鼠、松田鼠。食肉类动物中分布最广泛的是狼和藏狐,其次多活动在雪山、冰川附近的是雪豹,依托裸岩山谷栖身的有棕熊和猞猁。高山草原、寒漠的鸟类,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是褐背地鸦、白腰雪雀、棕背雪雀,它们多利用旱獭和鼠、兔的弃洞为巢穴,"鸟鼠同穴"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此外,分布广泛的鸟类还有藏雪鸡、西藏毛腿沙鸡等。夏季在藏北高原繁殖,冬季飞往西藏南部越冬的鸟类分布最为广泛的是赤麻雁。另外,斑头雁、棕头鸥、黑颈鹤,夏季进入藏北高原南部繁殖的较多。爬行类中最为广泛的是红尾沙蜥。两栖类仅见一种高山蛙分布在藏北高原南部大湖区湿地,数量较多。广泛分布于藏北高原的动物在身体机能上都显示了它们适应藏北高原高寒、缺氧的特征。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丰厚的毛被和皮肤以适应寒冷的气候;口腔宽阔,鼻腔扩大,呼吸和脉搏频数以及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均较高,以适应较低山仅有60%氧气的环境;听觉和视觉发达,善于奔跑,以适应开阔、缺少隐蔽条件的生活环境;高冠牙和牢固的臼齿、门齿,带肉刺的舌头,发达的前蹄甲,以适应寒漠取食的植被条件。藏北高原野生动物适应其特殊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反应,将有助于人类揭开对氧的利用之谜,解决人类在特殊缺氧条件下活动时,对氧气有效利用的问题。据近年调查统计,已知藏北高原有鸟类70余种,哺乳动物25种,爬行类3种,两栖类1种,鱼类15种。昆虫的种类达340余种,已记录到藏北高原的无脊椎动物有3种,无甲目包括盐水卤虫和56种枝角类。其中帕米尔蚤、喜马拉雅山低额蚤、阿里尖额蚤等是青藏高原特有种;轮虫类达22种,最常见的是鳞状叶轮虫,其中西藏叶轮虫、腰痕尖削叶轮虫是藏北高原特有种。藏北高原的野生动物中被国家列入一级重点保护的是:野牦牛、藏羚羊、西藏野驴、雪豹、黑颈鹤;二级重点保护的是:藏原羚、盘羊、岩羊、猞猁、兔猁、荒漠猫、棕熊、藏狐、赤狐、藏雪鸡、斑头雁、赤麻鸭、大鹰、白肩雕、玉带海雕、秃鹫、胡兀鹫、草原鹞、猎隼、红隼、西藏毛腿沙鸡、纵纹腹小鸮。

  地上地下的宝贝 

  藏北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干燥寒冷,生存条件恶劣,但其地质条件特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西藏和平解放前,藏北高原无人区的矿藏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藏北高原无人区的环境资源的活动中,一批又一批的地质队员进入戈壁荒滩、雪山峻岭……30多年来,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科考人员正在揭开这里矿产资源的神秘面纱。截至1990年底,藏北高原无人区已探明包括金属、非金属、固体燃料矿产共232种。其中的铬、铁、锑等多种矿产,无论从储量到质量都居全国之首。地热、铜、铁、硼、镁等均居全国首列。藏北无人区有大小盐湖100多个,盐类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钠、钾、钙、镁、锂、氯等多种矿产。尤其是有的盐湖中所含铀、钍量之高,在国内外大陆盐湖中是罕见的。另外,盐湖中还有沉积的芒硝、石膏、硼砂、水碱、苏打等多种矿产。其次是非金属矿产。石棉、自然硫、水晶石、金刚石、红宝石、玛瑙石、猫眼石、松耳石、琥珀、羊脂玉等在这里均有发现。第三是有色金属矿产,包括铬铁矿、铅、锌、铜等。特别是铬铁矿不仅量大、质优,而且伴生有贵金属铂。铜矿也是优势矿种之一。另外,黄金也有一定的储量。第四,能源矿产有较大的埋藏量。经石油部门这几年的工作证实,藏北无人区地生储油条件良好,油源丰富,是我国内陆找油的重点地区之一。同时,藏北无人区还有天然气田。这里地热资源也很丰富,现已发现喷出地面的地热点达200多处。地下水也是藏北高原的一种宝贵资源。特别是对地处高原、干旱少雨的无人区来说,意义重大,它还将为以后对无人区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保证。经水文地质调查发现,藏北无人区的地下水资源无比丰富。还有,风能和太阳能也是藏北无人区独具的能源优势。由于海拔高,使这里具有风速大、风期长和太阳日照时间长、日照率高、辐射强的特点。这就为无人区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不竭的能源。藏北无人区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正如牧民在歌中唱道的那样:"地上盐矿与硼砂,地下地热石油煤;如此丰富矿资源,世间少有堪媲美"。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