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型车展,都有人在搞不同形式的车型评选;到了年末,也总有人搞五花八门的“年度车型”。车型评比之多本身就让人疑惑,可是若再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广告公司在操纵。正如“中国明星都需要补钙”已经成为笑谈一样,有人担心,长此以往,车型评选也会沦落到仅仅成为一种被老百姓笑看把戏的地步。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早已成为百姓购买决策的一个必然过程。产品对比,成为社会消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轿车走近中国百姓的时候,车型评选也很快成为国内有关媒体追逐的热点。
但是,国内车型评选活动目前还很不规范。主要表现就是,评选活动的组织者中,出现了一些代表某家轿车企业利益、以逐利为主要目的的广告公司。他们沿袭广告操控手法,粉墨登场,硬凑热闹,在不具备车型评选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违背技术规则和市场规律,把自己的广告客户拉到车型评选活动中来,偏要把非专业化评选的结果强加给消费者。
业内专家认为,广告公司组织车型评选,具有两个致命的弊端:
一是扰乱市场秩序。科学公正的评选,能够担当消费者购买车辆的参谋,促进企业改善生产。由广告公司操刀运作的评选活动,由于缺乏公正性和专业权威,其结果必然会给市场供需双方发出错误的信号,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二是破坏市场诚信。广告公司本身就单向地代表着广告主(在这里就是轿车企业)的利益,由它组织的车型评选,就像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一样,天然缺乏公信力,是对市场诚信的破坏,同样也是误导。
纵观历史,车型评选活动必须遵循一些共同的规律:
一是坚持规范的专业评选程序。车型评选涉及活动策划、车型选择、专家组织、专业测试、集体投票等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非常规范的程序,确保评选公平公正、科学合理,没有规范而全面的专业评选程序,无异于拉场子唱大戏。
二是坚持严格的专业技术标准。轿车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严格的专业技术标准,是评选者成功沟通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保证科学公正的前提。
三是坚持广泛的代表性。车型评选的结果,不是用来供人欣赏的,也不是用来供奉的,它肩负有推动生产商改善产品质量、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的职责。如果严格遵循上述基本规律,那么中国就应该只有一个年度车型。(丁卯/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