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旗轿车--历史中遗留的惊世之作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3日 18:18  新浪汽车
红旗轿车--历史中遗留的惊世之作

  人一生中的真爱太少了,当你不知道用心珍惜的时候,也就不再会有那种纯真灿烂的感情,伴随自己的只有那些让时光倒流的老照片。

  每一个热爱汽车、热爱自己民族的人,都会关注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佳作,在无法挽回的时间长河里,这段历史令我在遗憾中陶醉。

  对于五十年代的红色中国,刚刚从苦难和屈辱中抬起头来的中国人,急需要向全世界人民证明自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他们怀着制造原子弹的虔诚和自豪,在饥荒遍野的年代,愣是用锤子敲出一个震惊中外的车坛名作——“红旗”,一个老少皆知的世界经典品牌。

  红旗这两个字或许源于当时著名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也有人认为是“乘东风,展红旗”,不论怎么说,1958年的中国一汽,以吉林工业大学借来的一辆1955型的克莱斯勒高级轿车作参照,根据民族的特色,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打造出了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

  最早的CA72翼子板一侧标有并排五面小红旗,代表工农商学兵。这辆车的诞生已成为一个中华民族尊严的象征,它从此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不能生产高级轿车已成为历史!

  两年后,五面红旗的侧标改为三面,代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1964年红旗CA770正式投入批量生产,1965年全新的三排座红旗轿车被送到首都北京,当时的市长彭真同志为红旗车最终成为国家级政府用车起到关键作用,并建议把“三面红旗”的侧标改为一面红旗,表明毛泽东思想这一面大旗,后在文革中取消,恢复回三面小红旗。值得一提的是,江泽民总书记也曾经在制造红旗车的长春第一制造厂工作过,为这款国车付出过8年的心血,感情之深可想而知。红旗轿车经过二十来年的延续和发展,确立了中国轿车在世界经典名车中的地位。“她”曾于六十年代在欧洲国家举办的国际车展中引起轰动,在当时国内使广大人民对红旗轿车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和骄傲,更受到国内外高级领导人的深情拥戴。

  红旗轿车自六十年代起就成为我国的礼宾用车,堪称中国第一车。

  1958年9月28日,第一辆红旗检阅车装配完毕,当夜送往北京,向国庆节10周年献礼;

  1959年首批生产的33辆CA72型红旗轿车经挑选出10辆参加在天安门举行的建国10周年庆典,引起全国轰动;

  1964年前夕,红旗轿车用自己的实力排除了以前沿用过的苏联吉斯轿车成为国庆节唯一的国宾专用车。

  1984年建国35周年阅兵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和阅兵总指挥秦基伟上将分乘两辆红旗CA770YJ型特种检阅车检阅海陆空三军;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大庆,江泽民主席同样乘用红旗检阅车来检阅海陆空三军战士。

  从红旗轿车的正式定型投产开始,红旗从此踏上了20多年的辉煌之路。毛泽东,周恩来等当时几乎所有的国家领导人都和红旗车有缘;许多外国元首也与“她”有一面之交,如尼克松,撒切尔等。

  1993年,德国总理科尔访华,他特意点名一定要坐一坐中国红旗。身材高大的科尔对舒适、古朴的CA722防弹型红旗车非常满意。

  这之前的1962年12月31日,锡兰(后来的斯里兰卡)总理西丽玛沃 班达拉奈克夫人访华,成为第一位乘用红旗车的外国首脑。

  1973年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率领500人的访华团来中国前要求自带车辆而被周恩来总理驳回:“我们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你们尽可放心”。当尼克松一行走出飞机时,所有的迎宾车辆全是加长型红旗轿车,令这些初次踏入中国土地的美国首脑们大吃一惊。更令美国总统感到万分激动的是,中国总理周恩来亲自把自己的6号红旗专车让给他,作为在来华期间的专用轿车。因此在60-70年代,见毛泽东主席,住钓鱼台宾馆,坐红旗轿车,已成为各国首脑来华所企盼的三个中国最高外交礼遇。

  在举世隆重的国庆周年盛典时节,我们又能以怀旧的心情欣赏到国家最高领导人乘用红旗高级轿车进行检阅了。我们崇拜她庄重典雅大方含蓄的车身曲线,无处不体现出东方民族特有的神韵;她完全可与西方的世界级车王劳斯莱斯(ROLLS-ROYCE)并驾齐驱。值得珍藏的经典红旗轿车正是以这种至高无上的品牌地位,使其在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我相信所有对国车红旗有所关注、迷恋的朋友,都会恐惧将传统红旗的车标放在奥迪林肯轿车上。这恐怕不能算是迎合具有代表中华民族尊严的国际车型?!在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理解厂家为在解决历史留下的困难中付出的艰苦过程,相信他们会同广大国人一样,尊重和真爱这段在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中遗留的惊世之作!

  有一点是值得关注的,据了解,经典“红旗”车的恢复生产不是没有可能,而全力打造中国顶级轿车的希望同样会落到一汽人身上,而完善“红旗”品牌的整体形象、拉动“小红旗”的品牌亲和力似乎更需要这款曾经令世界为之倾倒的旗舰作品的复活。

  今后,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关注的是,这款昔日悦目的汽车风景不知是否依然健在,更不知这令民族工业追忆的“身影”,能否对那些毫无激情而又力求追逐个性的设计师们有所启迪!(文/邹硕)

(编辑:郭海霞)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名车故事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