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再推的东风与日产合资新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终于正式成立,其注册资金达到了167亿元。东风汽车将旗下除了神龙、东风本田等合资项目外的优质资产都拿了出来与日产合作。
今年以来,汽车的新闻在中国是最抢眼的了。宝马与沈阳华晨牵手,沃尔沃与中国重卡联姻,牵驰也不再矜持,频频在中国寻找落脚点。而中国汽车消费的持续升温,更使这种热浪有了灼人之气。
笔者以为,在这种热浪袭人之中,新东风的问世颇有几分新意。
新意在何方呢?
笔者以为是整体合作,全面融合。包括整车制造、发动机开发、市场拓展,这其中最本质的是利益真正捆在了一起,有利于以后的技术整体开发,最终形成独立的品牌。
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消费有许多无可奈何之痛。比如说以不高的收入消费过高价格的汽车,还比如说使用过程中的种种不方便,像交费、验车、停泊、年检、保险等等,足以让用车人脱掉一身皮,还比如说产品十几年没有变化(只是到了近两年才有新改变),这不变化的产品却稳稳地获得奇高的利润……
这种种的无可奈何之痛的根源只有一个: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缓慢、竞争不充分,行政干预的色彩太浓。
长期以来,我们的汽车产业很大程度上是各个汽车跨国公司的装配车间。跨国公司的中国战略大多是短期行为,给一个车型、生产一批车、赚一笔钱,然后是等等看。若能看好中国市场,便再给一个车型,否则的话便止步不前。标志与中国的合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桑塔娜、捷达、夏利、富康在中国纵横驰聘十几年,也是一个例子。看着别人每年推出的眼花缭乱、价格低廉的各种汽车,中国人只能望梅止渴。因为技术在人家手里,品牌在人家手里,所以,主动权在人家手里:当你的政策缺乏稳定性和长远性、当你的市场还不健全的时候,别人就会牢牢把握这种主动权。
新东风的出现,从现象上来看是在改变原来中国汽车产业的方式。人们可以这样去猜想:利益的整体性、一致性可以驱动新东风自己的主体性成长,这种成长带动自主的技术研发、发动机和整车的制造与生产、市场的全面开拓,从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企业,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装配车间,尽管这个车间是如此的庞大与好看。这种猜想的结果,是中国本土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企业的成长,有可能带动自主品牌的出现。当然,这种成长的代价是,合资方也分享了成长的果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东风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升级为一种整体竞争。
作者:高鹤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