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切莫忽视风险隐患
——随着人们对汽车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不少投资商看好汽车行业,纷纷圈地建设汽车工贸园区,汽车交易市场建设正在全国“刮风”。业内人士担心,由于过多过滥,不仅容易出现短期行为、无序竞争,也使大量的土地浪费,潜伏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因此,我们借本报汽车周刊推出的“私家车第三城.打造金牌车市”系列策划报道告一段落之际,特意给成都汽车市场一个忠告,希望一个行业处于极盛时期时容易出现的一窝蜂跟进投资的误区不要在成都车市重现。
——汽车市场建设正在全国“刮风”
——业内人士称,目前全国正在兴建或者计划兴建的汽车交易市场有上百个,而且动辄就是几千亩地,上亿元的投入。而作为私家车第三城的成都,大干快上兴建汽车交易市场的“圈地运动”大幕早已拉开。目前,成都东西南北七区十二县辖区内无处不在兴建汽车交易市场,而且一个比一个规模大,投资巨。这种现象叫我们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成都汽车行业的兴旺,忧的是成都各区在汽车市场规划建设上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使得成都汽车市场规划蓝图从总体上看来显得比较散乱,重复建设多,资源浪费严重。从长远看来,盲目跟风兴建汽车市场的作法对于汽车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无裨益。用行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尽管商家有“店多拢市”一说,但如此高密度的开发,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容量。
——车市“圈地”存在三大隐忧
——首先是合法性问题。当一个汽车市场宣称“获准计委立项”,只是证明项目可以运作,而尚未解决土地的合法性问题。立项之后,还涉及到国土、规划、工商、环保、卫生、消防等多个部门审批,现在一些汽车市场的手续是不完备的。其次,是长久性问题。由于很多土地只是短期租用,导致了不少汽车市场缺少永久用地,经销商不愿也不能作长远规划。有的汽车市场连《市场登记证》也无法出示,有的汽车市场的《市场登记证》时限仅有一年。最关键的,是赢利性问题。这些拟建的汽车市场不仅要投入巨额的置地成本、建筑成本,而且还要增建许多与汽车销售无关的项目,如跑道等。专家们质疑,动辄几千亩地,上亿元的投入,成本如何收回?
——一位汽车经销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专卖店一年需要的开支至少400万元以上。而从销售来说,每台车的利润在3000元左右,一些成熟车型的利润只有1000多元,甚至不赚钱。即使每台车利润3000元,专卖店每年也要销售1300台车以上才能“保本”,但现在每月售车100台以上的店已是凤毛麟角。假设一个车商已经在某大型汽车交易市场建了品牌汽车专卖店,而如果成都再开一家大型汽车城,出于同行竞争考虑,他也不得不在那里再设一个点,哪怕仅仅散发些传单也好,但经营成本无疑会大大提高。
——重复建设引发无序竞争
——“每个品牌汽车一般仅允许在同一地区开两家专卖店,大量建设的汽车销售市场没有车卖,普遍‘吃不饱’,为了生存,降价竞争早就开始了。”某汽车工贸园区的投资方总裁这样说道。高密度重复建设汽车市场,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市场的无序竞争,在新建汽车市场的成本回收期内,如果不断有新的同类市场出现,大家都吃不饱,不仅无法使投资者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更不利于国家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对于目前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圈地建店、争建汽车交易市场的热潮,经济学家认为,不考虑市场需求容量,盲目上马汽车市场,对地方物流业的发展不利。车子好卖不等于就要滥建汽车市场。计委、规划、国土等部门在审批此类项目时,应该慎之又慎从宏观上进行调控。汽车市场重复建设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报记者杨金凤何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