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评说新汽车产业政策 七大问题应解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4日 08:51  北京青年报汽车时代
专家评说新汽车产业政策七大问题应解决(图)

  -摄影/马赫 

  1994年到2003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已经走过近9年的历程。其间,该政策解决了中国汽车业散乱的问题,促进了汽车业的发展,但也因为其具有计划经济的痕迹而与中国加入WTO步伐不符。

  鉴于此,今年4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使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发布进入了倒计时!

  或许是深感责任重大,此次产业政策极度保密。直到上周,一些国外汽车企业的驻京办事机构才拿到这份征求意见稿,并要求不要向新闻界透露。

  为此,记者近日请汽车业内人士谈了谈对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看法。

  -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巨大变化使原有产业政策显出四大不足

  问:为什么要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呢?

  贾新光:目前,我国所用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还是1994年制定的。但近年来,国内外汽车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从本世纪初开始,汽车市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特征是私人购车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轿车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而加入WTO又引发了汽车消费的热潮,因此现在的汽车市场发展规律已经同前两年完全不同。

  在此期间,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战略也出现了三次重大转变: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以出口产品为主;90年代中期则力图建立生产基地;而2001年开始则确立在华发展新战略,希望全面合作、全方位进入、全系列生产,将中国纳入全球经营体系。

  杜芳慈:制定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是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其可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目前已不是讨论要不要制定新的汽车产业政策,而是如何制定的问题。

  问:原有产业政策有什么不足呢?

  杜芳慈:上一个汽车产业政策是一个比较好的政策,毕竟其从无到有制定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依据。近年来,有些国外的汽车企业对这个政策有意见,其实,他们还是在这政策中得到了实惠的。如50%的股比限制,对合资双方都是个约束,但也没有哪家国外企业因为这点而不进入中国呀!

  上一个产业政策比较欠缺的是执行的问题,产业政策只算是规范性文件,没有形成立法因而难以执行。

  贾新光:原有产业政策的不足有四方面。一是1994年的产业政策由于没有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而无法真正实施,如产品型式认证、汽车消费政策等;二是原产业政策计划经济色彩太浓,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当时还有轿车指导价格等;三是与WTO规则冲突,如国产化要求、对企业的补贴、夹┍冉现匾?br>

  杜芳慈:对于审批制度,我也有不同意见。在市场经济之下,政府在宏观上调控是需要的,但在微观经济中,就不宜干涉过多。如,有的企业就反映,若要在车顶加一个行李架,也需要通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像这样的小事都需要申请,企业还怎么去发展?

  贾新光:首先应该改革投融资体制,放开资本市场,允许民营、股份及其他资本进入汽车领域,国有资本可以上市流通。而中外合资公司内,放开限制,股比由合资双方自行确定。同时,改革金融管理体制,鼓励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联合。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在汽车项目管理方式上应实行严格的认证制、召回制和淘汰制,强化市场管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确立出口战略,促进国内汽车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再有,尽快制定汽车消费政策:改革税费、鼓励发展微型车、改善汽车使用条件、取消对微型车等车型的歧视、保护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也要支持汽车消费,取消不合理税费、公开信息资料、严厉打击三乱等。

  还有,尽快确定能源战略和加强环保法规;加快协会的改革。

  另外,应加快立法。这包括汽车法、安全法、环保法、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销售商权益保护法、召回法、汽车回收法等相关法律条例。

  -文/本报记者张耀东

  -背景资料:国外汽车产业管理的特点

  日本是没有专门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在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也是想建立三大汽车集团的,后因种种原因,使国会没有通过这个提议而没有建成,最终形成了11家汽车企业,但目前除丰田和本田外,大多已被其他汽车集团兼并。

  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其汽车业实力非常强,因此是不需要保护国内汽车企业的。但后来,美国国内进口车逐渐增多,对其本国汽车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出于就业问题的考虑,美国政府才开始帮助本国汽车企业。如为当时濒于破产的克莱斯勒提供有价担保,才拯救了克莱斯勒。

  韩国是效仿东南亚国家政府的经验,建立了三大汽车集团,并强力保护。而后又对本国汽车企业加强出口导向、鼓励大财阀介入。但后来在90年代末的金融风暴中,大宇、起亚等宣告破产,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扩张和政府的过度保护。

  巴西的特点是允许国外汽车企业独资建厂,而将其沦为纯粹的生产加工基地。

  -文/张耀东

  -杜芳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1994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贾新光,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长期研究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资深人士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