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政策应为开发清洁省油的国情车导向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3日 13:45  中国汽车报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万钢教授:产业政策应为开发清洁省油的国情车导向

  5月16日,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万钢教授在电话中对记者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不能就汽车工业谈汽车工业,要把汽车工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战略中来看待。比如,发展汽车工业就要考虑到能源、环保、交通等许多方面的协调问题。政府应该在政策中就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给出明确的导向。

  万钢认为,产业政策导向之一是鼓励开发符合中国国情、适应市场需求的汽车产品。

  分析当前世界汽车产品开发的流行趋势,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开发清洁化、轻量化的能够满足能源和环境要求,并且舒适、先进的紧凑型轿车;另一种是开发动力强劲、功能齐全的轿车,如各种SUV和高档豪华轿车等。万钢认为,前一种车型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产品。

  他说,产业政策不能只要是开发就都支持。在中国的长时期内,能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环保和交通面临巨大压力,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比较低,必须重点发展中低动力的、轻量化的、省油的小型车,发展替代燃料(如燃气、甲醇)汽车、先进的柴油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在这方面政策导向要全方位鼓励、支持,在政策中要定出排量、标准等,不仅鼓励产品的技术开发,也要鼓励工艺开发和生产技术开发。

  产业政策的导向之二是鼓励零部件开发及其出口。他认为,整车产量增大,零部件产量增速更快,况且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量也会很大,这将有力地促进零部件开发,零部件的出口产值也会多于整车的出口产值。

  产业政策导向之三是鼓励新材料的应用开发,比如工程塑料、复合材料、铝、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等。

  产业政策导向之四是鼓励市场开发,引导企业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在市场研究上多投入力量。

  除了用政策引导开发方向以外,万钢还提出,产业政策中要明确究竟什么是自主开发?既有利用全球资源的自主开发,也有一切从头做起的自主开发。产业政策对此应该给出一个清晰的概念,使业内外统一认识。他说,以“本土开发”的提法代替自主开发比较好。“自主”的提法容易引起争论。现在是提“本土开发”的时候了,中国市场的销售量越来越大,已经足够支撑合资企业在中国进行“本上开发”。况且,批量上去后,品牌型号多起来,完全在国外开发,成本也成问题了。必须有一部分人在当地从事开发。将来中国实行“召回”制度,更需要对国外品牌的汽车做适应中国国情的改进,否则再好的产品也难以保证在中国不被“召回”。即使是中资品牌,也几乎都是利用全球资源开发出来的,也适合“本土开发”的提法。他认为,单纯花钱请外国人、在国外开发的意义不大,现实的做法还是提倡在本土开发。

  万钢最后提到,产业政策还应该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的科技专项,在政策层面鼓励企业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本报记者周丽娟)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