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冷静看待汽车投资热:不怕企业热 就怕政府热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2日 10:54  中国汽车报

  李庄文

  目前,汽车投资已成为一大热点。有的人认为已经过热,应该遏制;有的人则认为是杞人忧天。两种观点截然相反,针锋相对。但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却基本一致,都希望中国汽车业不但能保持目前的高增长,而且能够积蓄发展后劲,提高国际竞争力。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非常对立的看法呢?笔者认为,除了看问题的角度、运用的理论不同外,最关键的是对主要矛盾认识上的不同。面对现实,我们不怕企业热,就怕政府热。

  尽快把企业培育成为投资主体,既是当前改革的难点,也是重点。过去,之所以经常陷入过热、整顿,再热、再整顿的恶性循环,是因为投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如果享有投资主体的权利,就能够承担起相应的风险。这种权利和风险的一致性,会对投资行为形成最有效的约束。所以,现在讨论汽车是否过热时,千万不要沿用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今天的汽车热是由谁引起的,又是由谁推动的呢?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还是企业?是需求型还是供给型?这些问题虽然还未完全搞清楚,但是从大的方面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已经基本确立。整车投资虽然尚需政府审批,可资金来源以及筹措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已经唱起了主角。再者,这次汽车热的推动者是需求,而不是投资,或者主要是需求。老百姓对汽车的需求,特别是对轿车的渴求由来已久,厚积薄发。这种比较大的需求,必然会拉动投资。加之,汽车业竞争不充分,有高利润可赚,企业踊跃投资就成为必然。这种投资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不会造成汽车业的波动。与发达国家汽车业的投资相比,我国汽车业的投资还是非常有限的,存量也是不多的。要想成为汽车大国,不在技术装备上大投资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的汽车企业不但现在要把获取到的利润再投入到汽车上,而且今后仍然需要这样做。有志在汽车上成就大业的企业,应该有长期投资的准备。

  现在可怕的是,许多地方政府竞相把本地的汽车业当支柱,都想当第一或第二,都想干轿车。这种盲目的热情和冲动,不但会给当地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还会给整个汽车业造成紊乱。这种“热”有害而无利,必须加以坚决而有力的整顿。

  能及时看到汽车投资有些热是一件好事,是政府宏观调控走向成熟的体现。但是,要区别对待,把握住基本方向。中国汽车业的投资空间还很大,中国汽车企业的装备水平还很低,需要在有能力的时候加大投资。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汽车,应当成为一项战略性原则长期坚持下去。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