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资市场行情暴涨 汽车降价略显底气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8日 18:18  中国经营报

  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生产资料价格行情突然暴涨。在伊战的影响下,先是油价攀升,而后汽车使用的石油产品橡胶、化纤,和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生产的钢材、玻璃也出现涨价,其中尤以钢材、天然橡胶等价格涨幅最高。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克新警告说,原材料价格“虚火”上升,已明显超出了合理价位,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进入4月,又有专家出来说“生资涨价快结束了。”认为企业靠涨价获利的招数用尽,下半年只有靠减价才能应对消费能力不足的困难,但生资产品的质量可能会变糟。

  可以说,一直在价格上互相斗法的汽车厂们正感受着从生资市场传来的地震波。

  影响车业钢材、轮胎、汽油都是成本“杀手”

  “钢材、焦碳、油品都在涨价,而且涨幅不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会长张兴业称,“可是汽车企业还在维持降价,这一增一减,企业的承受能力将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继奇瑞创造1.7万降幅纪录后,一汽-大众又安排宝来经销商降价,平均降幅1万元,企业这种此起彼伏的降价行为既是对市场竞争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把自己与成本危机拉得更近了。

  生资涨价已经发生了两个多月,两个月前,由于国际局势动荡、原油价格猛涨,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月度报告上显示,今年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明显增长,同比上涨了3.9%,涨幅比1月份增加1.5个百分点。北京市统计局则称,北京的工业品3月份出厂价格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2月份,国内原油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45.8%,原油价格暴涨直接影响成品油,出厂价格明显攀升。与去年同月相比,2月份汽油价格上涨47.1%,柴油价格上涨44.9%,煤油价格上涨41.7%。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士则介绍,国家石油储备机制仍有待完善,今年国家仍将安排近3000万吨的油品进口,占全国市场消费量的三成。受油价上涨影响,相关产品价格也相继上涨,2月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合成材料制造类价格上涨11.8%,天然橡胶则连续数次暴涨,比去年同期上涨近1倍。铜、铝等有色金属的价格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些产品在汽车的生产和使用阶段都非常重要。

  陈克新还强调,在国内生资涨价的同时,为保护国内钢材和天然橡胶生产者的利益,我国有关部门实行了进口保障措施,大幅度提高了进口成本,这使下游企业的成本增长成为必然。此外,一些投机资金正在借机捞好处。期货和现货市场上一些投机商筹集大量资金,趁机做多或者囤积,可以在1个月的时间内,将价格拉高了近30%。

  国家统计局的权威人士感叹道,橡胶加工、金属制品和汽车机电等行业,要想完全消化掉30%到100%的原材料价格涨幅,将会非常困难。

  利润缩水已成定局上游看跌过于悲观

  “汽车厂的盈利肯定变小了,至少是增幅下降了”张兴业说,“特别是主流的几个厂。”但他并不认同企业为保利润将价格反升的猜测。“毕竟市场结构不同了,现在七八成都是私人购车,市场总体供求形势还没有变。”

  由于轿车私人比例不断攀高,积蓄的能量至少现在看来仍会持续释放。据统计,在国内主要大城市,去年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1000美元,而在沿海地区,这个数字超过了3000美元(北京是4000美元、上海5000美元)。“一二月份,私人购买轿车同比增加140%,这使得企业成本增加和价格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规模扩大的方式可以减弱。”张兴业分析,这也是轿车厂在成本增高前提下,仍然扩大生产,同时还能继续保持降价趋势的原因。张兴业估计今年全年轿车产量将达到160万辆,即在去年“井喷”的基础上将再增加60万辆。

  张兴业也补充说“面包车、MPV、皮卡这些新市场也有私人购买不断涌入,MPV去年卖了65万辆,今年估计能达到80万辆。”他还说“众多农用车企业产品向轻型车的转移,也在为市场推波助澜。今年头两个月轻型车的销量就比去年增长了近五成。”他乐观地估计,今年所有汽车产品的私人购买量加在一起可能会超过250万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问题不大。也有专家提出了时间的概念,认为短期内汽车厂没有任何办法,难逃生资涨价利润缩水这一劫。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京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用投入产出比来综合衡量,原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是必然的,那么企业利润是不是就要降了呢?这还要看其他因素。现在,汽车售价没有增涨,相反还在下降;大批量采购原材料囤积的现象也没有发生;规模扩大说来容易,但需要时间!”李京生就此分析,汽车厂利润的确在下降,“企业应对的手段不多。主要的一个办法就是增产,但是生资涨价是发生在商业行为周期里的,而产量的变化是发生在工业投资周期里的,后者的时间必然要长于前者,等到后者反应过来,商业周期可能已经变化了。”

  进行生资涨价这一商业行为的上游企业也的确把汽车市场的前景看得很悲观,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带动今年上半年钢材消费旺盛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汽车及机电产品生产的高水平增长。而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分析,拉动生产资料消费的主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和工业生产均出现了减弱迹象。在重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汽车3月份增幅比上月回落了近20个百分点,预计今后还会继续减速。玻璃企业长年亏损,涨价、降价都很难救市,目前进口天然气成本在上涨,而使用国产天然气又面临产品良莠不齐的危险。国内一家玻璃厂的专家说“使用国内天然气烧制玻璃的气泡产生率要多于进口LNG(液化天然气)。”一旦汽车需求减弱,玻璃企业再用进口燃气去满足高档车的需求,其损失面将更大。专家称,这种对某一产品市场信心的下降,可能比一段时期内的涨价更可怕。

  从目前看,生产企业通过提价已经无法从消费市场要回利润损失,一方面,企业把希望寄予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另一方面,也有部分生资企业开始想别的主意。

  生资下半年将回落但质量下降市场走软更可怕

  不少专家认同“生资涨价趋势将在下半年结束。”实际上,上海、北京两地钢材市场的主要汽车用钢价格已经开始回落,比如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三项,实际上都在作每吨几十元的降价。可惜,现在还不是让汽车厂松口气的时候。

  上半年钢材价格的上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刺激供给,而另一方面则会抑制需求。因为在使用原料的企业,产品同样过剩,而且当这些企业不能通过涨价转移所增加的成本因素影响时,只能是减少产量,这在零部件企业表现得更明显。目前,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使用冷、热薄板的下游行业已经明显感受到成本上升所产生的压力,开工率下降,采购需求减弱,一些镀锌板的经销商也反映近期的销售有萎缩迹象。上海及华东地区用冷热轧薄板为原料的部分小加工企业,难以承受原材料的上涨压力已经停工,部分零部件配套厂的人为减产,势必会打乱整车企业增产的步骤。

  还有更不好的消息,国家统计局称,一些加工企业开始大量使用边角余料、进口二级品钢材、废次材等,以致这类钢材行情突然看好。如果上游企业为避免亏损,把产品质量的危险向汽车企业转嫁,那么汽车企业上半年辛辛苦苦靠扩大规模消化掉的成本危机,就可能在被迫进口原材料或者冒险使用劣质原料的选择下卷土重来,而且变得更加难以收拾,选择进口原料将大量蚀掉汽车厂增产带来的效益,选择劣质低价原料则将使企业失掉市场的品牌信誉。

  与此相应,汽车厂下半年也未必能看到供不应求的市场了。张兴业说“私人购买降不下来,但市场大势会有所变化,估计增幅会回落到40%以下。”如果上游生资企业顶不住亏损压力,依旧以次充好甚至进行局部涨价,而生产厂的产能扩大又达到顶峰的话,人为形成的巨大产能就会变成一条“悬河”,中汽协会专家提供的数字表明,今年全国汽车产量有望突破360万辆,而总的产能是400万辆,说明厂家还有60万的增产空间了。如果产能无法加大,抵抗市场下滑或者成本增加的能力就将大大减弱,利润“溃堤”的危险正在增加。

  今年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一些经济指标的回落,将会对年内几个月钢材消费产生消极影响。国家统计局专家称,目前正在发生的伊拉克战争的前景难料,有可能损害全球经济的复苏。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国际钢材价格回升势头有可能受到遏制,一些品种的价格再次走弱,从而影响国内的价格水平。

  生资涨价很快将结束,但汽车消费市场的增势也将逐渐减弱,汽车如果没有降税政策拉动,市场将被看跌,钢材、油品企业将适当减产或调整产品结构,从而形成几种关键生资维持涨价的小气候,对车业的影响不轻,产能扩大如果不能如愿,降价也就快到头了。(本报记者张召虎)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