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车展再次显示中外差距 自主开发有戏吗?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5日 15:43  解放日报

  中外汽车集团之间的实力差距,是上海车展上每一个业内人士都可以明显感觉到的:

  四个整车展示馆中,国外厂商占了三个;国内汽车集团与奔驰宝马大众等公司的展台相比,相形见绌;更重要的是,通用丰田等世界巨头们的新能源、新技术概念车让人瞠目,而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产品,却难以吸引参观者的目光。展览期间,“自主开发还有戏吗?”这个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这次车展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也不少,包括红旗轿车、中华奇瑞品牌。它们的开发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开发的,就像红旗轿车;二是“世界资源为我所用”,像华晨、奇瑞、吉利等企业,他们先从模仿开始,之后与国外知名汽车设计公司合作,买来设计方案,并共同研究设计改造生产线,形成自主品牌产品。而资金和技术最雄厚的合资企业,依然走的是一条引进的路,展会上所有的新品几乎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量。

  不少专家认为,虽然目前国内的自主开发力量比几年前有所增加,但也都遇到不少的困难。就红旗轿车等老一代产品而言,那种“完全依靠国内力量单打独斗”的开发模式,已经很难设计出新的产品平台,合资浪潮之后,过去包括一汽轿车等在内的自主开发力量被冲散,使资金、技术都已短缺,企业“单打独斗”行不通。

  在经过先期“模仿国外产品”阶段后,吉利、奇瑞、华晨各家企业都开始通过买国外设计的方案,度身定做自己品牌产品。中华轿车等就是由意大利知名设计公司设计的,其品牌却属于华晨汽车。但这种模式能否长久,也受到质疑。一方面,从企业发展大势来看,吉利、华晨等企业存在技术、资金上的瓶颈,目前都在寻找国际巨头作为合作伙伴,华晨与宝马的合作、吉利与戴克公司的频繁接触,都说明选择合资伙伴是它们的长远目标。一旦完成合资,引入国外品牌,这种自主知识品牌开发还有无必要或者说合资外方是否同意等等都是未知数;另一方面,仅通过购买国外设计方案,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稳固的产品开发平台,“造血机制”难以建立。

  上汽集团等国内大集团的“雄心壮志”,在目前推进自主开发上也步履艰难。业内人士认为,在产品开发上,上汽集团为了不引起国外合作伙伴的反对,必须避开自己属下合资企业产品的序列,从“偏门”入手;而另一方面,合资企业产品引进速度快,市场看好,也使自主知识产品没有赢利上的迫切感,往往成了一种提升集团形象的陪衬。看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开发如何实现”、“有没有必要自主开发”等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模糊。

  本报记者丁波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