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家专访王政:跨国企业进军 国内厂商觅路前进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3日 18:13  新浪汽车

  新浪独家专访人民日报记者王政:

  跨国企业全力进军中国市场

  国内厂商觅路前行

  我觉得本届车展有两个比较大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跨国公司开始向中国市场全面进军,去年北京车展给人们的感觉是“该来的都来了”,因为去年中国刚加入WTO,国外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是看好的,但是经过一年来汽车市场的高增长,这已经不只是一个潜力问题了,跨国公司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机会,是他们拿出看家本领逐鹿中国市场的时候了。

  通用拿过来了四款新车在三个合资企业生产,而且除了力推别克品牌之外,今后的一个重点是要在中国市场推雪佛兰品牌,像SPARK,还有全能先锋,都是通用打造雪佛兰品牌的具体表现;大众拿五款车过来,这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我们注意到,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产能规划来看,2007年整个大众在中国的产能要超过120万辆,上海大众规划是超过60万辆,一汽大众是66万辆,就是说这两个企业单个来讲都可以跟德国大众狼堡总部一较高下了,狼堡的年产量是70多万台,长春和上海将成为第二、第三个狼堡;在本届上海车展上,福特汽车宣布,福特运动休旅车“翼虎”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中国市场,此举被业界认为是为本地化生产“投石问路”。同时,继嘉年华上市之后,定单超过1万辆后,蒙迪欧将成为福特品牌在中国生产的第二个车型;丰田将陆续在中国生产皇冠、花冠、陆地巡洋舰、霸道等5款新车,到2010年前,丰田将在中国年产销30~40万辆;雪铁龙公司继推出了赛纳轿车之后,在上海车展上重点推介了C3和C8两款新车型,其中C3两厢轿车很可能将在中国生产,雪铁龙公司今后打算每隔6个月向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新车型……

  第二个特点,就是中国汽车工业致力于提高自主研发实力的“第三势力”的整体亮相:奇瑞推出自主研发的QQ和东方之子,华晨拿来了中华轿车2.0自动挡,吉利展出了其第一款三厢轿车和美人豹跑车,哈飞展台上的概念跑车赛豹和路宝轿车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长安推出MPV概念车,还要在南京基地生产与意大利合资开发的另一款车,当然还有上海通用为中国消费者进行大量适应性开发的别克凯越……

  谈到自主开发,有两个问题不能回避,第一个问题是自主开发的时机成熟了吗?

  原来都说中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有三个槛,一是资金,根据从跨国公司那里得到的有关轿车自主研发的知识,一个新车型的研发,动辄需要数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历时至少24个月。二是市场容量,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没有几百万辆的规模,企业根本无力分摊庞大的开发费用。三是技术封锁,轿车时尚的外形设计、复杂的匹配试验、严格的环保和安全要求,让研发“神秘化”———跨国公司在核心技术上有森严的壁垒,拿市场都交换不来的东西,自己能玩得转?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随着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制约自主研发的客观障碍也正在逐步消除。首先,去年以来汽车市场的爆发性增长,标志着中国这个潜在的最大汽车市场正式启动。根据预测,在未来15到20年里,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支撑自主研发的市场容量。

  其次,从资金角度看,我国居民储蓄已接近10万亿元,企业融资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好项目融资难渐成历史。较高的利润积累,也让汽车企业家底渐渐殷实,资金问题已不再是制约自主开发的瓶颈。

  第三,自主研发的技术环境有了改善。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在目前的汽车工业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整车制造公司大都将零部件公司从母体中分离,加上众多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专业化技术公司,为国内企业寻求“外脑”提供了条件。

  第四,合资公司为实现本地化生产所做的努力,也大大提升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水平。

  此外,国内汽车企业在合资合作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而要拥有话语权,没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因此,长期制约我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主客观障碍正在消除,自主研发的时机已接近成熟。

  第二个问题是,谁来担当自主开发的中流砥柱。有观点认为,三大集团全面合资之后,囿于体制因素,指望这些合资企业来推动自主研发已不可能,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的突破,只可能在没有全面合资的所谓“另类”企业中实现。

  其实,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开发目前有三种做法,一是像完全借助自己力量的开发,就像原来的红旗,目前,这种模式已基本走不通了;而是世界资源,为我所用,像华晨,当然,奇瑞、吉利等以模仿开始,也在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三是合资企业如上海通用,从赛欧、君威到凯越,大量的适应开发,来培育自己的开发能力。

  实际上,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实力,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奇瑞、华晨等一批没有全面合资的新兴汽车企业,借鉴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的经验,通过聘请国外汽车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委托国外零部件公司或专业汽车设计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等手段,推出自主知识产权轿车的做法,在现有条件下,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从项目管理能力、技术储备、精细化管理、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看,众多合资企业更有优势。把自主研发狭隘化,排斥中国汽车工业的主流力量,显然与目标不符。近年来,上海通用不断加大产品适应性开发力度,相继完成了赛欧、君威和别克中级车的改型,初步具备了领先的眼光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上海通用的发展道路,同样值得国内汽车企业借鉴。

  当然,在目前条件下,大张旗鼓地进行自主研发,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实力和条件。但是,既然是绕不过去的坎,谁走在前头,而且因地制宜、推动得法,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期待着奇瑞们能一路走好,更期待着整个汽车行业都来重视、研究、推动、实践自主研发的探索。

  新浪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