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际车展现场,记者观察到不少参展的人都戴上了口罩,记者也不例外。但说实话,从生理角度讲,记者感觉到观众在车展现场最需要的防护措施是一对耳塞――用来遮挡展馆里那些近一人高的大音箱发出的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以及展商聘请的现场主持人声嘶力竭的叫喊。
近一百分贝的摇滚音乐蹂躏着人们的心脏和耳膜,“ХХ轿车引领时代潮流”的喊叫伴着“重低音炮”给你来个穿透式的“洗脑”。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问答在这种环境中脆弱得像风中之烛,只能面对面地提高嗓门进行沟通。更不要提接电话的尴尬了,记者接了一个5分钟的手机电话,挂上电话后竟然发现嗓子已经略微有些嘶哑了。印象中,即使是北京的大钟寺、岳各庄、新发地这种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也没有如此强烈的噪音污染。
其实噪音污染一直是国内各大车展上的突出“公害”。无论是上届上海国际车展,还是去年举行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车展,展馆噪音都让人忍无可忍。许多观众都希望安安静静地看车、品车,主办方也曾规定展商的音响不能超过80分贝,但根据现场测量,某国外厂商的音响达到83分贝,另一厂商就提高到87分贝,逼得长安铃木干脆关掉音响。
国内车展的噪音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主办方的重视。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裁周辍鸣在开展前就曾表示:作为引领未来的国际车展,上海国际车展的环保问题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车展之前的筹备会上,主办者专门要求使用环保材料。在4月20日的准备会上,主办方还提醒各参展商控制噪音,还要控制音量和时间,“这也是为了提高整个展览会的层次和品位。”周辍鸣说。
但在记者看来,没有有效监测手段和惩罚措施的约束是不会对噪音污染有任何抑制作用的。展商的自觉性在一种无形的商业竞争的氛围中荡然无存,为了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成为最强音,他们哪里会管80分贝的“人道底线”?从另一个角度看,厂家的噪音污染也多是出于“黔驴技穷”:他们仅有的手段就是动感音乐、快节奏舞蹈和高声的广告。在德国大众的展台上,在新甲壳虫车的边上,2个新甲壳虫的模拟驾驶仪让众多观众和记者不忍离去,在那里,噪音似乎也小一些。
难怪有行家评价说,与动用众多高科技交互手段的北美国际车展相比,北京和上海的国际车展既土又吵还乱。辱骂和恐吓不是战斗,噪音和喊叫也不是车展。在靓车如云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我们养了眼睛,却苦了耳朵。有关部门真该冷静想想,这样的伴随着噪音污染的“国际车展”还会坚持几届呢?(记者南辰李永升葛素表)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