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B级车东方之子
别克中级车凯越
本报记者王政
奇瑞推出自主研发的QQ和东方之子,华晨拿来了中华轿车2.0自动挡,吉利展出了其第一款三厢轿车和美人豹跑车,哈飞展台上的概念跑车赛豹和路宝轿车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当然还有上海通用为中国消费者进行大量适应性开发的别克凯越……
如果说,在中国加入WTO后第一年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车展上,跨国公司的全面登场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朝着全球化的道路迈出了一大步;那么,第十届上海国际车展,就是中国汽车工业致力于提高自主研发实力的“第三势力”的整体亮相。
中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时机成熟了吗?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软肋”如何突破?谁将是自主研发的中流砥柱?如何处理自主研发与合资合作的关系?等等,本报车展特刊就这些话题进行多视角的探讨,希望能引起更多汽车企业的重视,给正在或将要着手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带来启发。
———编者
一个始终困扰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命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上议事日程。这就是自主研发。
奇瑞、华晨、吉利、哈飞等一批“吃螃蟹”者,在成功推出第一代车型的基础上,或是完成了后续车型的开发,或是构筑了未来多款新车的开发计划。就连实现了全面合资的上汽集团,也明确提出,到2007年实现拥有自主品牌轿车5万辆的目标。在中国加入WTO的第二年,在国内汽车市场一片旺销的时候,这些企业能未雨绸缪,放眼长远,努力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短木版”,并取得初步成功,着实让人欣慰。
研发神话被打破
提高自主研发实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是中国汽车人多年的梦想。从改革开放前完全独立自主开发的“红旗”、“上海”轿车,到2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合作,为提高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竞争力,我们的汽车企业做过不少尝试,在项目管理、生产组织、营销网络、对市场的把握等环节,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合资企业的整车装配水平,已经迈入了跨国公司全球最佳的行列。但是,技术开发的瓶颈却始终没能突破。
根据从跨国公司那里得到的有关轿车自主研发的知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恪守着一个原则———轿车自主研发门槛很高,需要有市场、资金、技术和零部件配套体系等必要条件的支撑。按照这些描述,一个新车型的研发,动辄需要数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历时至少24个月。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没有几百万辆的规模,企业根本无力分摊庞大的开发费用。此外,时尚的外形设计、复杂的匹配试验、严格的环保和安全要求,也让研发“神秘化”———跨国公司在核心技术上有森严的壁垒,拿市场都交换不来的东西,自己能玩得转?
以上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过分夸大自主研发的难度,导致我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迫切性被逐渐淡化。能拿来新车型,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解决了就业、增加了税收,企业也能与跨国公司共同发展,谁还会去做自主研发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是中国汽车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让自主研发再度升温。随着奇瑞、吉利等“另类”汽车企业在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丰富产品系列、尽快推出新产品,成为他们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没有合资伙伴庞大的产品库,自主研发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经过第一代产品的开发,奇瑞们不仅积累了经验,坚定了信心,而且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道路,打破了跨国公司的研发神话。
主客观障碍正在消除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随着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制约自主研发的客观障碍也正在逐步消除。首先,去年以来汽车市场的爆发性增长,标志着中国这个潜在的最大汽车市场正式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进一步坚定了人们的信心。根据预测,在未来15到20年里,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支撑自主研发的市场容量。
其次,从资金角度看,我国居民储蓄已接近10万亿元,企业融资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好项目融资难渐成历史。较高的利润积累,也让汽车企业家底渐渐殷实,资金问题已不再是制约自主开发的瓶颈。
第三,自主研发的技术环境有了改善。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在目前的汽车工业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整车制造公司大都将零部件公司从母体中分离,加上众多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专业化技术公司,为国内企业寻求“外脑”提供了条件。
第四,合资公司为实现本地化生产所做的努力,也大大提升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水平。
此外,国内汽车企业在合资合作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而要拥有话语权,没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因此,长期制约我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主客观障碍正在消除,自主研发的时机已接近成熟。
谁来担当中流砥柱?
有观点认为,三大集团全面合资之后,囿于体制因素,指望这些合资企业来推动自主研发已不可能,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的突破,只可能在没有全面合资的所谓“另类”企业中实现。
实际上,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实力,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奇瑞、华晨等一批没有全面合资的新兴汽车企业,借鉴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的经验,通过聘请国外汽车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委托国外零部件公司或专业汽车设计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等手段,推出自主知识产权轿车的做法,在现有条件下,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从项目管理能力、技术储备、精细化管理、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看,众多合资企业更有优势。把自主研发狭隘化,排斥中国汽车工业的主流力量,显然与目标不符。近年来,上海通用不断加大产品适应性开发力度,相继完成了赛欧、君威和别克中级车的改型,初步具备了领先的眼光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上海通用的发展道路,同样值得国内汽车企业借鉴。
当然,在目前条件下,大张旗鼓地进行自主研发,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实力和条件。但是,既然是绕不过去的坎,谁走在前头,而且因地制宜、推动得法,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期待着奇瑞们能一路走好,更期待着整个汽车行业都来重视、研究、推动、实践自主研发的探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