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工业:从“三无”到“三有”的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2日 10:29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4月21日电(记者李永升葛素表南辰)展台向世界敞开胸怀,靓车展示着美好未来。春天的上海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迎来了中国汽车史上的盛宴——第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4月21日将在这里隆重揭幕。

  当我们为琳琅满目、缤纷多彩的款款新车惊叹不已的时候,不应忘却50年前的那个日子——1953年7月15日,由毛泽东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郊外一片荒原上打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根桩。

  50年的艰辛历程,50年的风霜雪雨,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车”、“只有计划,没有市场”这“三无”到“三有”的历史性跨越:

  ——1956年7月13日,共和国自主生产的第一辆汽——解放牌卡车驶下装配线。1958年一汽先后试制成功了“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小轿车,毛泽东试乘后,十分高兴地称赞“坐上自己制造的汽车了”,之后,“红旗牌”高级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中国的轿车业开始了蹒跚学步之旅。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人们还在为“能否让轿车进入家庭”而争论不休的时候,私人轿车的购买春潮势不可挡地冲刷了“汽车只卖给公家”的市场供应体系。1991年,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只有96万辆,仅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18%;1998年,私人汽车保有量上升到423.7万辆,占当年全国汽车保有总量的比例上升到了32.1%。2002年,私人汽车保有量占当年全国汽车保有总量的比例已接近了“半壁江山”。

  私人购车的大幅增长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从“公款购买”为主向“私人购买”为主的重大转变。中国人从此开始嗅到了一点“汽车社会”的春天气息。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隔绝状态,置身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潮流之外,计划的桎梏限制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大潮将市场经济的春风吹到了中国汽车工业这块僵硬的土地上,邓小平那句“轿车可以合资”的名言使中国汽车工业在多年的徘徊后,转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快车道: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合资签约、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的新车下线、一个个不断被打破的历史纪录……一系列中国汽车工业奇迹的诞生都验证了“市场之手”的威力。

  50年峥嵘岁月,50载车轮滚滚,统计数字铭刻了中国汽车工业的50年:中国在形成第一个百万辆规模的时候,用了40年;形成第二个百万辆规模,用了8年;而形成第三个百万辆规模,仅仅用了两年多。刚刚过去的2002年,这个一开始被许多人担心的“入世元年便被冲垮的中国汽车工业”分水岭,累计生产了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增长了39.3%,轿车销量更是突然增长61%,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球排名一年之内从第8位上升到第5位,今年将冲刺到第4位……连世界也在惊奇:中国汽车业已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最具发展潜力的最后一块沃土。

  即将开幕的上海第十届国际汽车展既充分展示了中国汽车业包容全球的胸襟,也显示出了中国汽车业昂首走向世界的雄心。正如车展第一展馆“第一汽车”的掌门人竺延风今日对中外记者所说:“中国汽车业正踏着春天的旋律异军突起。”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