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泛亚新推“鲲鹏”微型概念车有望量产
4月3日,一款由中国人设计、为中国人设计的概念车——“鲲鹏”,率先在第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展前夕亮相,该车由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自主研发制造。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裁陈因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定“鲲鹏”概念车是否会量产。但业内人士分析,此款微型概念车极有可能作为上汽集团年产5万辆自主车型的主力,放到江苏仪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鲲鹏”整车长3748mm,宽1590mm,高1770mm,侧面车窗玻璃酷似一尾游动着的鱼的形象,展示出其在外形设计上的领先概念。此外,仿鱼眼车灯、鱼鳍把手等局部元素也无不惟妙惟肖地展现了鱼的低风阻流线型外观和简洁动感的特点。同时,贯穿整部概念车的突破性的超大面积前窗、天窗和后窗的设计,不但使得七人座的驾驶乘坐空间视野开阔明亮,更展现了泛亚新一代设计师新锐的设计创意和领先时代的创作理念。
作为一部以未来微型车消费市场为设计导向的概念车,“鲲鹏”也同时兼顾了未来微车集高技术含量和安全耐用于一身的领先概念。它将保持微型车一贯的多用途、低价位的优势,并在满足未来市场多种个性需求的前提下,配以充分展现时代科技的领先技术配置,以使其能够在安全、舒适等性能方面都向轿车靠拢。
据“鲲鹏”主设计师孙云波介绍,“鲲鹏”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传说中“鹏”为巨鸟,由名为“鲲”的大鱼变身而来。泛亚就是从“鱼跃龙门”和“年年有余?鱼?”切入设计概念,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亲和元素,无论其“形”与“神”,都突破了国内传统微车概念,标志着中国汽车设计工业从此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通道。
据了解,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于1997年成立,是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在上海设立的合资企业,合作双方各持50%的股份,是亚太地区第一家合资设立的独立汽车设计制造中心。
陈因达:知识产权是个统一体
记者:“鲲鹏”概念车主要是针对什么样的消费群体开发的?是否会量产?如果量产的话,会在哪里生产?
陈因达(上汽集团总公司副总裁):此次亮相的“鲲鹏”概念车,是通用汽车与上汽紧密合作的又一项新成果,也标志着中国汽车研发能力再次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它主要针对微型车市场,但彻底改变了微型车造型固有的风格,同时也在汽车造型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希望这款由中国年轻设计师独立完成的车型能带给中国普通老百姓对微型车的全新定义。它的诞生是泛亚对微型车设计的一次成功试探。
关于是否量产的问题,概念车分为两种,一种单纯为了表现汽车发展趋势、表现设计理念,这种车很少量产,另一种则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的车型,这种是有可能量产的。现在“鲲鹏”属于哪一种还在考虑中,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可以公布。
记者:泛亚将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什么?
陈因达:中国虽然搞了50年的汽车,但是轿车的设计水平仍然比较低。在新车辈出的今天,中国依旧没有一款自己开发的轿车,这已成为当代汽车人心中最大的隐患。无论是通过直接购买,或是设计改良,都无法改变设计力量薄弱这一事实。尤其是国内潜在的、巨大的微型车市场,主流产品依旧是沿用多年前的一个旧款平台。
作为通用汽车与上汽合资组建的国内首家合资汽车设计中心,泛亚在这五年中不仅具备了车身造型、内饰、动力匹配和底盘系统配备四项核心能力,而且正在迅速形成整车开发能力。赛欧、君威相继成功投放市场,就是泛亚自身实力的最佳注释。
经过五年多的锤炼,泛亚已经从满怀壮志的少年,成长成为充满活力的青年,并不断地为中国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车。从麒麟概念车、凤凰燃料电池车,再到“鲲鹏”概念车的面世,泛亚不仅已经牢牢确立了在国内同行业中技术领先的地位,并再度充分展示了泛亚在自主开发设计方面的能力。目前,以迅速成长的一批年轻设计师为代表,泛亚在优秀设计人才力量的培养和储备上,也已站在了中国汽车设计工业领域的最前沿。以引领未来中国汽车业发展为己任,以突破中国汽车工业本土设计瓶颈为目标,泛亚勿庸置疑地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开路先锋。
记者:我们知道,泛亚除了为通用和上汽集团这两个母公司服务外,也承接社会上其他企业的设计开发业务,请问把泛亚放到市场化的环境里对它自身有什么影响?
陈因达:的确,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作为独立运营的汽车设计公司,是美国通用亚太区的一个主要工程技术中心,也是上汽集团的工程技术中心。一方面,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服务于上海通用的产品开发工作,并承担母公司关联企业的产品工程支持。另一方面,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运用其国内领先的技术能力和信息网络,向全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承接不同企业的各种设计工作。在这里你也可以看到,针对不同的客户,各工作场地之间都有隔断,以便为客户产品保密。
之所以把泛亚放到市场里去发展,首先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市场的企业,才是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其次,我们希望泛亚能为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服务,能够在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的道路上成为领头兵。
今天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所取得的成绩是五年来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紧密合作的成果体现。在此,我要感谢我们的合作方美国通用汽车的鼎力支持。正是由于美国通用汽车提供的全球技术资源共享和富有经验的技术专家,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才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四项核心能力,并达到目前国内汽车开发领域的前沿水平。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全体员工作出的积极努力。
记者:你怎样看待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
陈因达:我认为“知识产权”是一个“知识”与“产权”相互统一的概念。光有产权没有知识是不完整的。在这一点上我可以骄傲地说,泛亚是中国最好的汽车设计开发中心。
当国内其他汽车企业仍停留在购买设计、小修小改的层面上时,泛亚早已领先一步,开始自己捕捉市场信息,自我完善设计理念,并运用最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实现创新理念的应用。泛亚在追求本土化设计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汽车设计之路。
从麒麟概念车的诞生,到赛欧轿车的100多项设计改进,泛亚实现了本土化的第一步技术积累,并逐渐建立完善了成套的平台技术。赛欧和君威项目顺利竣工后,紧随而来的市场业绩,也标志着泛亚的成熟设计和理念已被社会广泛认同。从电子商务概念车沿用的车载电子设备系统,到全新打造的君威车身前脸改进及立标设计,无不凝聚了泛亚数年来精益发展、锐意创新的精髓。
目前,泛亚已经提前两年实现了具有车身改进设计开发所需要的4项基本核心能力的第一阶段目标,并向形成整车设计能力迈进,提前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同时也带动了上汽集团相关零部件企业同步开发能力的提高。
去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已步入了快速增长期,国内汽车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上汽集团做大做强的自身需要,也是上汽集团落实市委提出的“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上汽集团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在未来五年内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这些自主品牌的车有可能会放到仪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而作为工程中心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泛亚的目标是,今后五年内,要形成整车平台开发能力,十年内要形成包括发动机开发研制在内的全体系研发能力,未来不仅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要能与国外同行同场竞争,将泛亚的品牌从本土化推向全球化。
石志杰:自主开发重在文化内涵
记者:请介绍一下“鲲鹏”这款车的设计构想?
石志杰(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设计总监):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一款作品,最重要的莫过于基础理念的确立。我们最终锁定了微型车——虽然这是个眼下平平无奇的市场。为什么会选微车呢?因为微型车市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大领域。现在国内刚刚兴起汽车消费热,更多的消费者实际上还没有达到购买汽车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希望是想设计一款大部分人都能买得起的车。
然而国内汽车业发展了这么久,微型车却依然是大机械时代遗留下来的陈旧外型,很难激发市场的热情。传统形的微车,过分追求实用性,而忽视了视觉享受,造型千篇一律,甚至影响到一代消费者对微车的理解。一款好的微车,不仅要能让消费者消费得起,更要让他们消费得称心如意。
为此,泛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设计完成了这款名为“鲲鹏”的概念车,它在微型车基础上,以满足市场未来需求为出发点,融入了大量轿车设计的理念,无论是在创意、外型、动感、色彩以及明暗设置等方面,都堪称国内独到的设计精品,为微型车重新做了诠释。
记者:能否谈谈你对自主开发的看法?
石志杰:我觉得自主开发最重要的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精髓,我们可以利用世界上的各种资源,比如我们可以选择通用系的各种零部件,但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念在里面。比如说中华轿车的开发模式也可以说是另一种自主开发模式,也拥有完全自主产权,但是产品里多少缺少一种中华民族自有的气质。
中国有这么多车,试问哪一款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是融合了中国人思想与血脉的?因此我们希望能把中国人最传统的一些文化内涵渗透到我们的设计理念中去。“鲲鹏”的问世就是我心目中自主开发的最好诠释。我们从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入手,去探寻最根本的消费心理。功夫自然不负有心人,当“鱼”跃然纸上,鲲鹏的主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无论是“年年有鱼?余?”还是“鱼跃龙门”,都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动态的鱼展示在静态的车身上,如何将人们忽视的鱼眼的灵气显露出来,如何将鱼的整体概念与整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现在人们在鲲鹏身上所感受到的概念冲击和视觉惊艳,无一不是我们在设计途中迈过的道道难关。“鲲鹏”的主设计师孙云波几乎整日与鱼相伴,更多次驻扎水族馆“偷师学艺”,以激发创作灵感。在他眼里,唯有当鱼在水中行进游动的那一刹那,才真正汇聚了鱼的精秀灵动,而这一瞬间表现的捕捉,也正是他执着寻求的,鲲鹏的精髓所在。
在“鲲鹏”的设计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凸显鱼眼灵气的车前灯,化身为进气口的鱼嘴,进化成门把手的鱼鳔,还是车身侧面那条欢畅游动的鱼,以及遍及车身无处不在的仿鱼鳞材质,都完美地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
记者:作为泛亚的设计总监,你怎样看泛亚这个企业?
石志杰: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虽然是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捆绑形成的一家合资企业,但却是一家手挽手挽得很紧的企业,它的使命绝不仅仅是为上海通用提供技术支持,它肩负着为中国整个汽车工业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设计、开发和试验的任务,以尽快形成汽车整车开发能力,完成中国下一代新型车的开发设计。通用也表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作为其在全球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可以获得通用在技术方面的鼎力支持,此外通用还有意将其最新的技术应用于中国的合资企业,以提高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所以泛亚一开始就获得了世界最先进汽车设计平台的技术支持,不仅可以与上海通用共享所有的技术资源,而且还可通过董事会不断从通用优先获得新的技术资料,并可向通用以外的第三方提供有偿服务。此外,泛亚通过“派出去请进来”,学到大量实用技术,特别是通用派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专家的言传身教,使中方技术人员学到的不光是技术,更有全新的理念和系统化的运作方式。在泛亚,设计人员不仅专业素养过硬,更普遍具备团队合作的协同理念。双轨制交叉的模式,造就了泛亚的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是精英之材。泛亚的设计人员都令人吃惊的年轻,无论是麒麟、君威,还是这次推出的鲲鹏,主设计师无一例外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在泛亚的日常工作中,公司注意挖掘年轻设计师的无限创意,以及好学精神。而“孜孜不倦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则已成为泛亚人才金字塔型梯队建设模式的基本途径。
在这个良性循环的人才机制下,泛亚的工程设计人员都以“在学中干,干中学”为座右铭。在重要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已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泛亚年轻的设计师不仅在短时间内就跟上了世界汽车设计的步伐,更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设计创新理念。麒麟概念车的完成积累了现代设计思维,赛欧、君威的实战演练更以市场的佳绩和盛誉检验了设计师们的整体实力,而鲲鹏概念车的成功,不仅再度肯定了泛亚年轻的设计师的领先实力,更让人看到了中国未来汽车设计的希望所在。
记者:愿意给泛亚的设计师们一个评价吗?
石志杰:泛亚作为一个汽车技术的研发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战略纳入了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几年来公司已先后从国内外吸引了一大批业内精英的加盟,他们都是非常优秀,非常有才华的设计师。
目前,泛亚已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才高地和研发基地,公司370名员工中从事开发的人员达300多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44人、本科207人,平均年龄33岁,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除了在各自的领域拥有一技之长外,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外语水平也都达到6级以上。
“鲲鹏”项目从去年10月才正式启动,短短数月间就完成了外形设计,以及油泥车身硬模型的制造,为了这款凝聚未来中国微车新概念的“鲲鹏”,泛亚的设计师们都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他们值得敬佩。
相关链接:麒麟
“麒麟”汽车可以算做是中国第一辆概念车,于1999年由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自主设计开发。
“麒麟”在传统的眼光里可能根本不算是轿车,但泛亚认为,一辆车只要能提供给使用者以舒适,完成载人、送货、娱乐的功能,车主能享受到汽车的便利就是好车,何必太在意它归属于哪一类呢?
“麒麟”在造型上属于两厢式,车高1624mm,能提供厢式车才有的乘员、行李空间,后坐前折更能提供2辆自行车的存放空间;车身离地间隙165mm,符合大部分郊区道路的行驶需要;内饰简洁而具有现代感,不会为用户增添经济负担。
仪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上汽仪征前身为江苏仪征汽车制造厂,1993年前后该厂生产的“黎明”牌吉普红火一时,曾创下年产销汽车3万辆的高峰记录。1995年,由于受到产品更新换代、企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发展势头逐渐趋缓。
1999年,根据国家鼓励汽车行业兼并重组盘活资产的相关政策,江苏仪征转让67%的股份给上海集团,并于当年4月1日成立上汽集团仪征汽车有限公司。此后,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上汽集团全面收购了剩余股份。
仪征易主之后,经营状况并没有立即得到改善,有消息说2000年上汽仪征的产量仅为411辆,销量为233辆。2001年,上汽集团开始着手对其进行改造。通过艰苦谈判,上汽仪征引进美国通用欧宝1994年开始投放市场的多用途轻型客车。2002年,新车在仪征下线,取名赛宝,同年10月批量生产。新车下线之后,仪征汽车的业绩依然平平。统计显示,2003年2月其生产汽车仅为27辆,比1月份增长64.47%,销售量为12辆,比上月增长55.56%。
最近,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始向其母公司上汽集团全面收购仪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高层人士透露,为完成此次收购,上海汽车将支付3亿元人民币,先控制99%的股权,剩余的1%将由上海和江苏的工商部门进行协调后才能完成。业内人士分析,上海汽车在收购仪征获得整车生产资格后,将成为上汽集团继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之后的第三个大型生产基地。
(作者:李利)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