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今年纷繁的新品登场的烟尘,记者觉得,当前的国内轿车市场,从表面上看既有产品线的延伸,也有新品牌的创造,是产品竞争,但实质上一个不容忽视的方向是观念的竞争。
两个例子最具代表性
上海GOL两门轿车的上市,在国内轿车上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消费观念。这就是:轿车摆脱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意义,回归到纯粹的个人代步工具的位置上;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这些年来变得越来越庞大,交通越来越拥挤,停车越来越紧张,油价居高不下,一般白领阶层从GOL的“小”和“独处”两个特征上寻觅到了排解驾车出行烦恼的蹊径。
因开风气之先,敢于大胆吃螃蟹,GOL从此充当了中国两门轿车市场的领导者。大众公司是世界上头号耐用、经济的小型轿车的制造商,它咬住了这一块肉,一般不会被竞争者掠走。尽管先驱者要顶受拓荒的风雪,遭遇夏利和富康那样的阴冷的天气,但现在“有头无尾”的讲求在大都市几乎不再成其为问题。GOL的冬天不是现在,是那些来自东瀛的竞争者和关东的高尔夫。
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长安福特的嘉年华。它在经济型轿车领域真正开创了性能价格比的先例,越过了配置价格比的层次。它在满足“皮相”的消费者看重造型、便利性配置的需求的同时,首开先河,独树一帜,注重提升动力性、匹配性、驾驶乐趣,以及更严格的行驶安全等。嘉年华没有随波逐流,把目光黏结在消费者肤浅的需求热情上,而是把竞争引向了更深层次。而性能则是最能体现制造商真功夫的境界。
GOL和嘉年华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开辟了新的战场。GOL通过“扩”,嘉年华通过“提”,一个向外扩张,一个把性能拉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业界可以体察到两种较为先进的竞争观念、两个新的竞争层次。它们预示着国内轿车市场竞争的新动向。
追逐新品种,不妨“老曲新唱”
为了不断刺激市场、保持和增加市场份额,这些年来,国内轿车制造商最热衷和自豪的事情就是不断引进新产品,开辟新的细分市场,但却忽视和漠视产品性能的提升,使本该延长的产品寿命过早地结束了,或者在做垂死挣扎。其实,一些产品在国外是不断嬗变和衍生的。由于相当多的国内轿车企业不注重消化吸收,在技术上乐于做寄生虫,毫无改进产品的能力,只得重复引进。刚引进来,新鲜一阵子,不久就被人超越。如此这般,真像狗熊掰棒子,夹一个丢一个。这种无奈的观念不妨称之为“喜新厌旧观”。
现在,乘用车的品种国内都出全了。
企业应持的最现实的观念是“喜新不厌旧”。市场改变时,应当选择的新方向,很多时侯就在制造商的眼皮底下,可CEO们却看不到它。而实际上,它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说不断提升行驶性能,提高驾乘乐趣,不断改进质量。“不断从里改”是德国大众的拿手戏,特别值得整车开发能力不强的国内轿车制造商学习。
新产品自然能带来新市场、新观念,更新传统产品,老曲新唱,应是时下的新观念。许多新观念都是一些基本常识,问题在于CEO们宁可信复杂的,不信简单的。
频繁改进会招致混乱
时下,在国内有两种产品线延伸的方式:一种是常见的每隔一段不太长的时期,增加个别配置,某个产品就增加一个款型;年度型车还算是隔时较长的。另一种是广本那样的,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而且大变时垂直换型,不仅为现在,还为应付未来几年内的竞争留下了余地。前一种无休止的频繁换型,显然会在消费者的头脑里导致混乱,丧失焦点,从而破坏品牌观念,把机会让给专一品牌的竞争者。
从技术上来说,频繁换型,极力扩张产品线,仓促应变,只会推出一些草率之作。从消费心理来看,人们在购买一件较为复杂的产品时,社会证明原则之所以总是在大多数时候起作用,别人认为什么是对的,自己才认为什么是对的,是因为人们的消费心理普遍有两个风险意识:一是功能风险,怕所购商品不好用,或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一是生理风险,担心没经市场检验,招来危险。频繁换型的产品不仅辨认起来困难,而且在人们心目中总有一种不成熟的感觉。
人的大脑总是倾向于情感,而不是理智。人们总是随波逐流,买他人所买。
在这个信息过度的时代,人脑痛恨混乱,自觉不自觉地亲近简单。轿车制造商总是试图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但带来的副产品就是产品线过长,品牌的个性特征变得日渐模糊。
最好的办法是控制改进换型的节奏,每动一次,确立适当的具有前瞻性的价格。(本报记者秦淑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