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厂家消费者博弈量与价:旧瓶新酒的理想与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02日 10:16  经济日报

  去年年底,车市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来年有多少新车值得等待。转眼新车扎堆上市,却似乎流年不利,一抹都走了背运,鲜有能够叫好又叫座的。于是不少厂家干脆暂时搁置了原有的产品投放计划,转而将精力投向既有车型的升级改版上。如此一来,一方面不用顶风跟进,在市场井喷,购买力滞后,消费者观望情绪浓重的气氛下,贸然拿新品搏击;另一方面,多数升级改版之作,秉持加量不加价的模式,厂商也由此化解了直接缩水的降价压力。

  今年旧瓶装新酒,风潮源起富康新浪潮。它所代表的是减量又减价的集约模式,最为务实,但仅从效力而言,不太为消费者接受。因为中国潜在的汽车消费群体,瞄准这一细分市场的,多数在消费观念上眼高手低,他可以忽略选装的配置,但对于标配,要求绝对过硬。如果连标配都没有齐备,购买热情虽因价格惊喜而高涨一时,但细算起来,总觉得残缺了车的概念。

  加量不加价,宝来是一例。

  2003年新宝来不是传言中加宽了后座的空间,而是在豪华型上增加了电动可调前排座椅;舒适型增添了CD唱机;基本型则是添加了电动前后玻璃升降器等装备。在其主导的中高档车领域,潜在消费群体更注重质的提高。即使对于价格的微调,只要是合理有据的,多数消费者也不会有强烈的对抗情绪。原则上来说,加量不加价是最为讨好,保守的模式。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一汽大众今年把宝来的销售目标,锁定在7.5万辆。

  从某种角度而言,宝来,甚至是大众在国内的衍生产品,价格升或降的幅度不是问题的关键,关乎降价的姿态才是业界最为关注的。在华的两个大众绝口不提降价,而是探询各种方式化解价格直接缩水的尴尬。最近从一些经销商处又传出POLO、帕萨特大幅让利的消息。常规而言,让利是降价的另一种表述,只是作为短期行为,行降价之实,之后企业是否还有回归价格本位的空间,这是一个问题;一步到位的降价,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单行道”。企业在这两者的得失权衡中,最为中庸的选择,就是唱一出老兵新传。但也应当看到,中国消费者对抗汽车暴利情绪在日益高涨,看来,老牌的企业也不能恃宠而骄,毕竟中国消费者正在伴随这个市场,同步走向成熟。

  加量减价被业界戏称为颠覆性的模式。蓝鸟跳下去了,别克GL8也跳下去了,虽然消费者还期待有更多,但我们是否能梦想着每一个企业都有这样的实力与决心?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里不得不再旧话重提,既然有这样的让利空间,为何还要“曲线救国”?买车的不止一次地抱怨,车载某些装备,实用性不强,产品做得过于花哨。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汽车目前在我国,定义也仅只于代步工具。而所谓移动生活方式,可能也只能等到未来的某一刻。现阶段,和可以预见的将来,汽车制造商呈现给消费者最大的诚意,是合理的价格,具有说服力的产品,除此之外,没有折中的可能。 (本报记者童娜)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