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若干车型降价,使不少人预见今年中国车市可能会出现价格大战,但种种迹象显示,今年中国车市不会出现价格大战。
价格,已不是消费者决定买车的主要原因
今年初降价的几款车型,没有引发企业预期的争购行为,大多数降价车的销售行情只能说是稳中有升。而若干款以减少配置而突出性价比让买主青睐的汽车,又很难称之为名副其实的“降价”,称其为另一种形势的“促销”更恰当。
年初若干款车的价格变化,并没引发媒体等着大炒的价格战。
最近,本报在百余名消费者中做过一项调查,把价格因素放在首位的只占被调查者的40%。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汽车消费者正在走向成熟。
本报对北京城区20名30岁以下,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女性做过一项调查:排量相同的两款两厢车,愿意买旧款车,还是愿意多花几万元买新款车?结果有15人的回答是后者。汽车由卖方市场进人买方市场后,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消费者有了选择消费的权利。信息时代和国内众多汽车期刊普及汽车文化的结果,是在短短时间内,许多消费者就由不懂车变为行家里手,评判起中外各种车型来头头是道。许多消费者在买车前就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不是几年前的“四个轮子就行”了。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合适就是最好”,不愿为省钱而牺牲消费个性。较明显的例子有派力奥与赛欧,虽然它们在排量相近的两厢车中相对价值并不低,可却热卖不衰,市场潜力超过若干比其便宜的车型。记者在汽车市场随机采访了十几位想买宝来的消费者,大多数人说决定购买宝来的主要因素,是认为其能显示时尚。
消费品位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价取车,而是以品质取车。被采访者中有一位资深女律师,想买新款广本雅阁,可借市场上此车货极俏,想买就得加钱,不然就等三个月。其实市场上有档次相当,款式稍老,价格略低的车,可她就是要等。还有一位在公关公司工作的小姐看上了威驰,货也紧张,她说:“没办法,耐心等吧!”现在许多持币待购者不是等降价,而是等买新款车。
今年许多急着买车的消费者,都宁愿多花几万元去买那些紧俏的新款车。随机采访几位想加价买车的消费者,问其早开几天车多花这么些钱值不值?大多数人回答的大意是:时间也是钱。
持币待购的巨大群体已不存在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很快。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北京现在户平均财产已经达40万元。60%的被采访者说,无论什么价位的车,低配置没关系,质量一点儿也不能低。
有关经济学专家分析说:目前,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与计划经济时代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致富的渠道很宽,尽量压缩购买消费品的开支已不是压倒一切的消费准则。注重消费品质,是中国消费市场的趋势,尤其对于汽车这种耐用消费品来说更是如此。积极消费的群体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而且将会形成引导汽车消费潮流的力量。
有关专家认为,等汽车降价的巨大持币待购群体已不复存在,那么,任何大规模的降价举动缺乏反响也在清理之中。
汽车企业更愿意在性价比上做文章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无论新车型还是老车型,大多数还正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离衰败期还有相当时间。捷达、桑塔纳这两年都没有跟风降价,产品照样供不应求。捷达2002年成为我国汽车市场上单一品牌的销售冠军,年销售量达125万辆,今年头两个月也销售了22万多辆,在我国最大的汽车市场亚运村汽车市场车市销售排行榜中,一直处于同等车型的头位。桑塔纳在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排行中,也一直处于头排位置,今年初,北京车市上的新款桑车还处于缺货状态。
最优性价比之争,才是汽车企业真正要做想做的。加配置不加价,减配置减价,中国汽车企业已迅速学会了计算机行业的经营之道。瞧瞧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今年出的风头吧:加了配置的新版捷达和新版桑塔纳照样供不应求,虽然车价一分钱没降。
自觉细化市场的中国汽车企业,今年都是以销定产,老款式大库存将渐成为历史。再说,就是两年来经历过大降价的经济型车,现在也基本已降到底线,处理完库存后有的甚至已经回升。比如吉利、夏利等车价格回升后也照样卖得很好。
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因素,加入WTO后,进口车基本上没有对国产车市场产生什么影响。比如亚运村车市,进口车的排行比前两年同期没上升。由于性价比的优势,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还是那些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合资车的性价比已经得到相当多消费者的认同。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汽车企业更不会轻易跟风降价,降价越来越成为厂家调整经营策略的个别行为。(本报记者陈晓凤)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