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国汽车业战略优化重组取得了好成果,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汽车市场异常火爆,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因此产生错觉,认为发现了高利润的“金矿”,都想来“淘金”。实际上,汽车工业是有自己独特发展规律的,从世界范围来看,规模化、集团化是汽车业必然的发展方向,中国也不会例外。30%至40%的高速增长是不会长时间维持的,如果只看到短期的高利润就盲目投资,只会造成重复低水平建设而饱尝苦果。
现实情况也表明,并非进入汽车行业就能抱到“金娃娃”。即使是在去年的高增长中,汽车企业也是有苦有甜。据国家经贸委发布的统计数字,106家汽车厂中,去年实际上有25家产量下降,21家零产量,5家增长在10%以下,这些共占48.1%;行业中亏损企业已达1055个,占总数的1/5强。真是两极分化加剧,几家欢喜几家愁。
追捧投资好的行业并不奇怪,这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关键是要冷静分析国民经济的走势、产品方向、市场趋势、消费需求等多种因素,不可一时发热匆忙决策。目前,虽然私人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给中国汽车业注入了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但市场变量因素增大,一些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越是高增长行业,进入者就越多,竞争越激烈,淘汰率也就越高,必有人将要遭遇惨烈出局的命运。
从另一方面来看,尽管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重新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但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八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量年均增长为23.3%,其中轿车高达50.2%;但是,“九五”期间,汽车工业的发展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年均增长只有7.3%,特别是1996年,“九五”第一年,汽车产量增长只有1.5%。因此汽车行业“九五”计划没有如期完成。可见汽车工业的大起大落在我国并非没有先例,企业盲目投入不可取。
笔者注意到,那些目前打算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地方实际上瞄准的是汽车制造业,尤其是汽车总装,而真正具备整车生产竞争优势的地方并不多。其实,汽车业更多的商机在服务。有关统计表明,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创造产值的比例是1比2。
任何一级地方政府,只要当地有路可供车跑,就不一定追捧汽车制造业,应该大力鼓励汽车消费,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只要消费上升,销售、贷款、保险、加油、维修、餐饮等服务业将会相应发展,同样会带来当地经济增长,带来就业机会和税收的增加。(李永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