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周披露的统计数字,深圳居民的汽车保有量比一年前大幅增长一倍多,达每百户18台。那么,深圳离发达国家的全民汽车消费时代还差多远?
国际通行的统计概念是:每百户拥车10部以上即表明进入了家庭汽车纪元。统计学的数字是抽象的,但从我们对周边的实际感受来看,一个汽车大时代确实在扑面而来。据笔者观察,汽车不仅正在成为家庭购买大件,还有越来越多刚工作不久、经济条件并不太宽裕的单身白领们扎进车市:“哪怕是先弄台普通车过渡一下”。这其间,一个很少为人提及的购车冲动虽上不得台面但却实实在在———用记者一位白领朋友原话表述是:“没车拍什么拖,简直连起码的做案条件和工具都不具备。”
是啊,我们都曾体验、都会懂得、都感同身受的是:在炎热的夏日,恋人漫步的浪漫情怀被烈日灸烤殆尽;在公共大巴的拥挤中,周日的潇洒、美景的流连、两人世界的私密空间和肌肤相亲的可能都会变为好辛苦的高难项目,更别提在女方心目中成功男士形象的缩水了。
在美国田纳西纳什维尔和新西兰基督城,记者多次陷身年轻男女大学生塞满汽车、乐声震天敞窗呼啸而过的车流之中。一个流行笑话说,美国人有一半是他们的父母在汽车后座上折腾出来的。而在中国,在深圳,我们总会见到贴着遮阳膜的靓车密闭车窗掠过街头,副座上总有靓女顾盼生姿,令单身小伙们猛咽口水、辗转难眠。诚然,由于历史积累和国土道路容量等因素,深圳比美、日、欧洲诸国2-5人一台车还相距甚远,但从购车已从富人的奢侈出手变为工薪白领们拍拖的便利工具来看,深圳的全民汽车消费时代是真的开始降临了。
对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而言,抓住青春型顾客、年轻型市场会带来多么精彩的市场题材?遗憾的是,为什么这方面的主题营销、动感青春车型(比如将一种简装版经济车型包装为“清纯之车”或“青春之车”)现在做得那么少?我们的汽车销售还有多少潜力可挖、还有多少钱没赚哪?
哇噻,不能多想,再想我也要猛咽口水、辗转难眠了。(李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