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没有“大锤砸车”助阵,今年的“3·15”来的也并不平静!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家用汽车实施“三包”的征求意见稿,争论多年的汽车“三包”问题终于浮出了水面。而在月初,备受非议的汽车维修行业也开展了行业自律,由中国汽车维修协会牵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质量服务月”活动。
政府部门的态度无疑给消费者撑了腰,提了气。积蓄了一年“怨气”的消费者也站了出来,赶在自己的节日前与厂家讨个说法。而财大气粗的汽车厂商则比平常“矮了半截”,息事宁人为先,有的企业则干脆在私下达成一致,无论合理还是不合理,能修的修、能换的换,只要别在这期间“惹乱子”就行。
一年有一天时间让弱势的消费者集中起来诉诉苦是件好事,尽管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汽车质量纠纷。
有“三包”和“召回”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纠纷吗?回答也是多方面的,赞成者认为,这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执法者有法可依;怀疑者表示,目前已有消法、合同法等法律基础,因此,解决汽车纠纷的关键是执行问题!
汽车纠纷解决难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既有缺乏“三包”等法律支持的原因,也有厂家推诿的因素,更存在消费环境等客观情况。这些方面,须全部解决,否则是难以在根本上解决汽车纠纷的。
首先,纠纷责任难界定。一辆车子有故障,是质量问题还是使用问题,不经过专业权威机构鉴定自然难以说得清。可按照原告取证的原则,动辄数十万的鉴定费用令一般消费者想当原告都难。
其次,厂家推脱。在消费者面前处于强势的汽车厂家在更强势的油品、空气清洁程度、路况等使用条件面前也只有诉苦的分儿了。不过,这也成了厂家最好的托辞。
再有,消费环境。将来即便实施了“三包”,汽车厂家也履行了“包退”责任,但谁来给消费者退10%的购置税?注销、更换行驶证也是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张耀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