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门外车谭:公车消费陷入怪圈“车改”应早日出台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1日 15:36  新浪汽车

  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提案发言中纷纷呼吁:治理公车使用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治理公车使用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已经是两会的一个老话题。公车消费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在一些地方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目前很多单位大量购买高档小汽车,不少领导干部一人包一辆车,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严重脱离了群众。公车私用相当普遍,几乎成了私家的小汽车。一遇长假,坐满一家老的高档轿车来北京旅游如过江之鲫,其中公车占了多数。

  90年代后期,国家曾酝酿过一次"车改",可惜有关部门运作不够慎密,最后泡了汤。"车改"的实质其实与"房改"类似,目的在于结束公款购车的一统天下,走上汽车消费的良性循环之路。今天,随着国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措施的到位,私车比例的迅速提高,实行"车改"的时机日渐成熟。

  其实从整个国民经济生产与消费的大结构上说,公车膨胀的危害更大。公车,由社会集团公款购买、使用的轿车,在中国曾占到90%以上的绝对优势。轿车在建国初期一度是严格按官阶分配使用的"官车",只由高级干部享用,县团级以下的官员,只能配用吉普车和自行车。1984年,这一规定撤消,干部用车的基数陡然上升。第二年,中国一下子进口轿车、面包车20万辆,超过前30年的总和。

  "公车"无限膨胀急速地经济拽进一个可怕的"怪圈"。国家一只手投资造轿车,一只手掏钱把轿车几乎全部买下,随着"公车"数量的激增,档次的攀升,财政日益不堪重负。而一旦对公车消费进行限制,轿车市场就立即萎缩。

  90年代,公车年增幅一度达到66%,高出经济增长数倍之多!全国公款购买轿车年支出在一千亿元上下,占社会集团总支出的七成。针对公车消费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中央频频发出通知,严禁党政机关超标准用车。在"控办"19种严格控制公款购置的商品中,轿车被列为第一号目标。

  改变轿车单一由公款购买的消费结构,比照世界汽车发展规律,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实现消费和建设基金的良性,恰恰应该是是中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结构调整。其实,在国外,除了大老板和政府机构的最高领导有配备专职司机的专车,一般官员自己买车、开车上班,如同中国人买自己的自行车一样正常。

  如何改革完善现有公务车的使用?一项调查显示,有64.3%的公众选择了"公车租用",即领导干部因私用车按里程、车型收费;有27.5%的公众选择了"岗位补贴",同时提倡领导干部亲自开车。一些已实行公车制度改革的地区的实践证明,"车改"后一般可节约开支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应该看到公务用车改革的难度,既不能长期搁置,也不能一刀切,只能以符合市场经济方式,逐步加以推行。

  拟议中的"车改"应该从中国的现实情况,除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和功勋卓著的老干部,对于大多数应该配车的官员和企业负责人逐步实行配车货币化。官员按配车级别,由公家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或优惠贷款用于购车,直至取消补贴,

  但是从根本上说,应该尽快取消公车和私车的双轨制。今天,只要财大气粗的公车消费一天不遏制,中国汽车市场昂贵的车价就一天降不下来,众多老百姓享有汽车文明的期盼就将难于实现。

  官员轿车逐步私有化,一能消除社会集团消费膨胀;二能改善干群关系;三是能彻底根治公家买车竞相豪华的攀比之风。如果一位局长拿到五六万元的购车补贴,也许他会加上自家的积蓄买一辆普及型轿车,如果他是个车迷,也许会添上十几万买一辆舒适气派的中档车,但是他不会买一辆让一个工薪族倾家荡产的奔驰600。真要如此,倒要查查他的资金来源了。

  我想,今天日益年轻开放的领导干部们对官车与私家车并轨的趋势一定也会欢迎。可以预言,"车改"再度排上中国改革日程已经为期不远了。(李安定)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